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103】林语堂妙论读书

(2008-08-31 10:49:30)
分类: 书评时论

林语堂妙论读书

 

张远山

 

林语堂《大荒集》,有一篇《论读书》,颇多胜解妙义。摘抄一些,与爱书人分享。

语堂首先说:“世上会读书的人,都是拿起来自己会读。不会读书的人,亦不会因为指导而变为会读。……我所要讲的话于你们本会读书的人,没有什么补助,于你们不会读书的人,也不会使你们善读书。”这是庄子以己之言破一切言,也破自己之言的方法。语堂移用过来,以自己之论读书,破一切论读书,也破自己之论读书。妙哉妙哉!

随后,语堂先破今人之读书目的:“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账簿;或为做相士,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真是妙语如珠,雅谑如潮。

语堂次破平庸的学校教育,谓有“四不可”:“一、学校所读非书。因为教科书不是真正的书。读小说概论不如读《三国》、《水浒》,读历史简编不如读《左传》、《史记》。二、学校无书可读。因为图书馆存书不多,可读的有限。三、学校不许读书。因为在教室看书,有犯校规,例所不许。四、在学校里书读不好。因为学校所教皆为记问之学,书上怎样说,你便怎样答,不许错一字。倘是你能猜中教员心中要你如何回答,你便能得一百分。于是沾沾自喜,自以为西洋历史你知道一百分,其实西洋历史你何尝知道百分之一?而记问之学于学问无补,你们的教员,也都记不得。”

紧接着,语堂提出自己的主张:读书是为了“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因此,读书应该“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义。”有些学子,喜欢“请人开一张必读书目,硬着头皮咬着牙根去读,殊不知读书须与气质相合。……因为听说某书是名著,为了要做通人,硬着头皮去读,结果必毫无所得。过后思之,如做一场恶梦。甚且终身视读书为畏途,提起书名就头痛。萧伯纳说,许多英国人终身不看莎士比亚,就是因为幼年塾师强迫背诵之故,许多人离校以后,终身不再看诗,不看历史,亦是旨趣未到而学校迫其必修所致。”

语堂还说:“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有你所应读,我所万不可读;有此时可读,彼时不可读者,亦有此时不可读,彼时方可读者。见解未到,必不可读;思想发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读。”与钱锺书所谓“必读书往往都是不必读的”,同一旨趣。

语堂又对“读书必以气质相近”作出补充:“凡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气质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这是所谓读书必得力于一家。”“谁是与你气质相近的先贤,只有你知道,也无需人家指点,更无人能勉强,你找到这样一位作家,自会一见如故。”

语堂进一步把寻找这样一位气质相近的作家,妙譬为寻觅“文学上的情人”。你与这位“情人”长相厮守,朝夕厮磨,自然会渐渐地登其堂,入其室,获益良多。“将来年事渐长,厌此情人,再找别的情人,到了经过两三个情人,或是四五个情人,大概你自己也受了熏陶不浅,思想已经成熟,自己也成了一位作家。若找不到情人,东览西阅,所读的未必能沁入魂灵深处,便是逢场作戏,不会有心得,学问不会有成就。”

语堂最后说:“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满口滥调。”

这些“真知灼见”,至今能为读书人指明一个入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