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080】超越时空的蝴蝶梦(下)

(2008-03-25 11:39:24)
分类: 《庄子奥义》(庄学三书之一)

超越时空的蝴蝶梦(下)

——庄子与我的虚拟对话

 

张远山

 

庄子:你如何得知王弼先篡改再曲注?

远山:老学是“君人南面之术”,君主颇有喜爱者,死后随葬入墓。后人考古发掘,发现了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等多种《老子》初始版本。一经比对,王弼篡改就真相大白了。

庄子:你又如何得知郭象先篡改再曲注?莫非也有古墓简帛出土?

远山:庄学是“逍遥江湖之道”,不讨君主喜欢,喜欢的都是穷朋友,造不起大墓。即使先生之书随葬入墓,也早就烂掉了。后人考古,至今未见《庄子》初始版本。

庄子:为穷朋友说话,竟要吃此暗亏。

远山:好处是穷朋友多。两千多年间,无数士人频繁引用《庄子》,有了大量异文,还有郭象删掉的不少佚文。但多为片言只语,散见于各种古书。古今无数学者,投入无穷心血,搜寻异文、佚文。

庄子:真是多劳少得的大海捞针!

远山:不过人多力量大,基本上已经罗掘俱尽。今人刘文典、王叔岷,堪称集其大成。

庄子:那就没你什么事了。

远山:刘文典、王叔岷只是出了两份考卷,自己却常常答错选择题。

庄子:这是何故?

远山:因为刘文典也是儒生,认为“《庄子》者,吾先民教忠教孝之书也。”王叔岷尽管自居道家,却是郭象信徒,受骗上当而不自觉。其他比这两位水平低的人,无须烦扰先生之耳。拙著《庄子奥义》,是郭象篡改曲解至今一千七百年,首次恢复先生亲撰的“内七篇”基本原貌。补脱文98字。删衍文82字。订讹文67字。移正错简114字。更正文字误倒15处。纠正错误标点不计其数。

庄子:你如何得知我亲撰的仅有“内七篇”?

远山:郭象之前,这是尽人皆知的士林常识。所以六朝沈约所撰《宋书·谢灵运传》说:“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经郭象误导,后人包括治庄专家,也不知先生亲撰的仅有“内七篇”。又看不懂“内七篇”,因此无论褒庄贬庄,总是引证非先生所撰的“外杂篇”。郭象深知魏晋士人熟读“内七篇”,动作不敢太大。对“外杂篇”就肆无忌惮了,先删去整整十九篇,再篡改得面目全非,曲解得完全不通。

庄子:你没被郭象蒙骗,就一定不会做错选择题?

远山:当然要仰赖先生的托梦秘教。

庄子:不折不扣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今天是我首次托梦考校你。

远山:那就是先生所谓“莫逆于心”。

庄子:如同阮籍得闻天籁?

远山:阮籍毕竟还寄身庙堂。我像陶渊明一样不寄身庙堂,立身行事与先生完全一样,心思肚肠也与先生完全一样。尽管如此,我还是坐了二十五年冷板凳,才对先生曲里拐弯的奇特行文稍窥门径,而且得到了陶渊明的莫大启发。

庄子:陶渊明是南郭子綦的又一后世化身。

远山:其字是否意为“渊有九名,以明达道”?

庄子:不错。

远山:我以为,他是两千年头号庄学之友,深得支离其言、晦藏其旨三昧。

庄子:何以见得?

远山:“桃花源”就是“无何有之乡”的变文。“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就是跳过六百年追随先生,然而又“不足为外人道”。“太守遣人问津,遂迷不复得路”,预知后人难以明白先生和他晦藏之旨。自号“五柳先生”,足证他洞悉庄学四境,明白植物象征庄学至境。“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实为好读先生之书,不告甚解;默而志之,毕生履践。最有意味的是《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谓“此中真意”,就是“菊”扣庄学至境,“南山”是“南溟”、“藐姑射之山”的合词。

庄子:谁能明白这些囫囵话?

远山:几乎没人明白。陶渊明的诗文,看上去又平淡无奇,所以长期没人理他。

庄子:谁叫他“潜”得那么深!

远山:幸而过了六百年,北宋苏轼明白先生晦藏之旨,也明白陶潜晦藏之旨。一方面说:“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另一方面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轼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后人震于苏轼大名,才开始盛赞陶渊明。

庄子:不明白陶渊明,怎能明白苏轼为何褒扬陶渊明?不过苏轼算不上南郭子綦的后世化身,《庄子祠堂记》写得太差。

远山:先生不必责苏太深。君主专制是日益强化的。先生在君主专制的草创之世,尚且需要支离其言,晦藏其旨,苏轼在君主专制的全盛时代,怎么能把心里话全盘托出?

庄子:我倒是错怪他了?

远山:苏轼也是违心的不得已障眼法,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有见于中,口未能言”。是否可以认为,苏轼是哀殆它的后世化身,“才全而德不形”者?

庄子:差不多,又差一点。苏轼揣着明白装糊涂倒也罢了,但他志在江湖却缠绵庙堂,一辈子受尽活罪。直到晚年才说:“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可惜悔之晚矣!

远山:清儒刘熙载的《艺概》,如此评论唐宋三大才子与庄骚的关系:“诗以出于《骚》者为正,以出于《庄》者为变。少陵纯乎《骚》,太白在《庄》《骚》之间,东坡则出于《庄》者十之八九。”

庄子:屈原忠君而怨,就谓之“正”;庄周反君而刺,就谓之“变”。“犹师心者也”!

远山:刘熙载是儒生,明白两千年第二号庄学之友苏轼与先生渊源之深,已属难能。

庄子:你把李白排在苏轼之后?

远山:这是仅就庄学悟性而论,其他殊难评品高下,不妨见仁见智。不过苏辙曾评其兄苏轼:“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排在渊明之后,苏轼一定没话说。排在李白之后,苏大胡子恐怕不服气。

庄子:李白只能算是惠施的后世化身,才高绝世,却“拙于用大”。

远山:他上了郭象大当,写了一篇《大鹏赋》。不明白“大鹏”仅属庄学大境,而非庄学至境。

庄子:我的意思似乎没你不明白的。莫非你也是南郭子綦的后世化身?

远山:先生别忘了,“知其解者”要到“万世之后”才会出现。以我物德之薄,天池之小,天机之浅,顶多是南郭先生。

庄子:谁?

远山:先生化蝶后六年才出生的专制教父韩非,在其寓言“滥竽充数”中,隐贬南郭子綦为南郭先生,意在隐贬先生。

庄子:你说的是那个结结巴巴地巴巴结结的俗物?

远山:韩非尽管口吃,却是文章圣手。堪称先生的最大劲敌!他的所有徒子徒孙加起来,也不及他才高。

庄子:别提那个“天之戮民”了!自居南郭子綦的郭象,才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你若不是南郭子綦的化身,为何明白庄学奥义?立身行事与我一样的人多了。

远山:明白庄学奥义的人,其实也很多。

庄子:为何此前无人抉发?

远山:1911年帝制终结以前,抉发庄学奥义必定罹祸招杀,进而殃及先生之书被剿灭。所以陶渊明才说:“不足为外人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苏轼才说:“有见于中,口未能言。”先生不得不支离其言,晦藏其旨;他们也不得支离其言,晦藏其旨。

庄子:那么帝制终结以后呢?

远山:先要等刘文典、王叔岷拿出考卷,这耗尽了他们毕生精力,其间战乱频仍,文化浩劫。有了考卷以后,高考也取消了,谁来赶考答卷?

庄子: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时间也不短了。

远山:但是多数学人“旋其面目,望洋而叹”,全力阅读西方经典,基本不读中国经典,缺乏文言功底和古典学养。少数学人全力阅读中国经典,基本不读西方经典,缺乏科学素养和现代意识。尽管中国学人不可能不读《庄子》,但是都难以读通。

庄子:难以读通,不就是读通的契机吗?稍微动点脑筋,郭象就无处遁形了。

远山:一千七百年的旧庄学传统,使人难以不盲从。所以他们都把难以读通,归咎于先生写得不通,从未疑心郭象竟会篡改曲注,反而认为郭象把先生的不通之文,解释得有点通了。因此揭露郭象捣鬼、抉发庄学奥义的上签,才会被面壁二十五年的我抽中。我的俗运,似比先生好些。

庄子:如你所说,尽管帝制终结已近百年,你的《庄子奥义》其实不算姗姗来迟?

远山:实为很不成熟的早产儿,恐怕难入先生法眼。在中外大经大典中,先生之书最为难懂。我才刚刚入门,未悟之处尚多,还须用全部余生深入堂奥。

庄子:你为何愚不可及地把毕生精力耗在我的书上?

远山:中国士人没读过先生之书,就像西方士人没读过圣经、柏拉图和莎士比亚。先生之书不仅是三者合璧,甚且过之。理解难度也是三者之和,甚且过之。因此读不通先生之书,又是古今无数中国士人的终身遗憾。我不愿有此遗憾,同时发愿修直先生的路,铺平先生的道。

庄子:1990年你在《通天塔》里说过此话。《跋语》还说:“余弱冠远游,偶过九华地藏道场。自命肉身凡胎曰:远山。”“远”是“藐”的变文。“张远山”不就是“张望藐姑射之山”吗?

远山:雕虫小技,岂能瞒得了先生?我还在邯郸学步,离藐姑射之山尚远。先生化蝶两千年之后,奥义火炬才刚刚点燃。希腊消亡两千年之后,奥运火炬也即将在中国点燃。

庄子:“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藐姑射山顶的一声长啸,把我从白日梦中惊醒。始知庄子曾经梦蝶,我今又梦化蝶之庄周。恍惚之间,依稀若闻庄子之言:“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耶?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庄子奥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相关介绍:

庄子江湖网站:http://www.zzjianghu.com

庄子江湖论坛:http://www.zzjianghu.com/bb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