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077】庄学奥义的全息结构(5,续完)

(2008-02-12 14:34:19)
分类: 《庄子奥义》(庄学三书之一)

庄学奥义的全息结构(5,续完)

 

张远山

 

十 总体结构,南溟弔诡

 

辨析“内七篇”七大专项结构之后,大鹏“水击三千里”的准备已毕,可以“扶摇而上九万里”,俯瞰庄学迷宫的“南溟”全图。

 

南溟弔诡图

 

http://www.zzjianghu.com/bbs/uploadImages/200821016451165972.jpg 

 

庄学全图共有五种连线。

一,“弓”形线因循语言,逐一连通七篇,构成“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的线性结构。

二,“↓”形线超越语言,连通首尾两篇,构成“返复终始”、“始卒若环”的循环结构。线性结构与循环结构交叉,连通七篇之间的任意两篇。

三,篇名之下,均加副线,指向本篇篇旨。

四,前三篇篇旨之下,再加展开线,指向展开篇旨的本篇要义。

五,前三篇每一要义,再加方框及延长线,指向深入展开之篇。

全图之始,大鹏从“北溟”起飞,欲至“南溟”——庄学起点“无何有之乡”。

《逍遥游》把“无何有之乡”展开为“至境”三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既展开真人三名:真谛名相“至人”,俗谛名相“圣人”,志怪式文学夸张“神人”。又展开真谛三义:无己,无功,无名。“无”训致无。其后三篇(跳过《养生主》),逐一予以展开。

《齐物论》把《逍遥游》之第一要义“至人无己”,深入展开为“至人为知,无己丧我”,再展开为庄学真谛“道极绝对”、庄学俗谛“物德相对”。

《养生主》把《齐物论》之庄学俗谛“物德相对”,深入展开为“至人为行,全生存吾”。再用三则寓言“庖丁解牛”、“右师刖足”、“老聃之死”,展开人生三义“顺应天道,因循内德,因应外境”[6]。其后三篇,逐一予以展开:逆序展开三要义,顺序展开三寓言。

《人间世》把《逍遥游》之第二要义“神人无功”、《养生主》之第三要义“因应外境”及第一寓言“庖丁解牛”,深入展开为“神人不材,间世保身”。

《德充符》把《逍遥游》之第三要义“圣人无名”、《养生主》之第二要义“因循内德”及第二寓言“右师刖足”,深入展开为“圣人忘言,葆德不形”。《逍遥游》“至境”三句,至此展开完毕。

《大宗师》把《齐物论》之庄学真谛“道极绝对”、《养生主》之第一要义“顺应天道”及第三寓言“老聃之死”,深入展开为“真人明道,息黥补劓”,概括总结庄学义理。《养生主》三要义、三寓言,至此展开完毕。

《应帝王》终极阐明庄学至高理想人格:至知无知的“浑沌”至人。前六篇展开庄学义理,“既其文”;末篇展开庄学实践,“既其实”。

全图之终,大鹏抵达“南溟”——庄学终点“藐姑射之山”。

全图复寓三义。

其一,庄学俗谛的认知层面。全图“弔”形,由羿之“弓”、羿之“↓”(箭)合成。《齐物论》尧伐寓言曰:“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德充符》曰:“游于羿之彀中,然而不中者,命也。”君主专制始祖唐尧,擅令羿射九日,导致十日仅剩一日,众生脱离天道,坠入人道刑网。

其二,庄学真谛的认知层面。“王”德之人隐嵌“弔”中,正是“游于羿之彀中,然而不中”之象。《人间世》曰:“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大宗师》曰:“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王德之人”特指唯一异篇重出的虚构至人王倪,泛指“和以天倪”的一切至人。

其三,真俗二谛的弔诡圆融。《齐物论》自我定义“内七篇”曰:“是其言也,其名为弔诡。万世之后而一遇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故把始于“南溟”变文“无何有之乡”,终于“南溟”变文“藐姑射之山”的庄学全图,命名为“南溟弔诡图”。

 

结语 完美结构,至高创造

 

南溟弔诡图证明,“内七篇”包含了完整无缺的庄学全貌,减一篇太少,增一篇太多。“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齐物论》)。“内七篇”与“外杂篇”文风差异巨大,水准高下悬殊,稍具文心者到眼可辨:无一弱篇的“内七篇”为庄子亲撰,良莠不齐的“外杂篇”为弟子后学所撰。因此郭象只敢整篇删除“外杂篇”,不敢整篇删除“内七篇”。陆德明概括历代不同版本:“内篇众家并同,自余或有外而无杂。”沈约则说:“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

“内七篇”之所以是中国哲学永难超越的智慧巅峰,中国文学永难超越的语言极品,植根于庄子创造的总体结构。庄子的头脑是上帝级头脑,因为创造结构是至高创造。假如上帝曾经创造宇宙,创造的必非具体之物,而是宇宙的抽象结构。理解结构是至高理解。人类试图理解宇宙,理解的也非具体之物,而是宇宙的抽象结构。迄今为止对宇宙的抽象结构达至最高理解的爱因斯坦不无吊诡地说:“世界的难以理解,就是可以理解。”世界的难以理解,源于其结构未被揭破。世界的可以理解,始于其结构逐步揭破。

2007年7月20日-9月4日四稿

 

[1]《逍遥游》的结构型重言尚有:两述大知寓言,两述小知寓言,大瓠寓言与大樗寓言等等。后六篇也有很多结构型重言。

[2]狙形接近人形,因此《齐物论》的“众狙”,隐喻《逍遥游》的“众人”和《德充符》的“众生”。

[3]二人五篇重出:唐尧,虞舜。一人四篇重出:孔子。六人三篇重出:老聃,接舆,庄子,惠施,肩吾,彭祖。七人二篇重出:王倪,许由,列子,颜回,伏羲,夏桀,啮缺。

[4]寓言人物102人,卮言人物28人。七人重合:伏羲,黄帝,唐尧,虞舜,列子,惠施,肩吾。

[5]仅有4种人格化物类见于卮言,即庄学四境的动植范型。其余44种人格化物类均见寓言:人格化动物22种,1鲲,2鹏,3蜩,4鸴鸠,5尺鴳,6狸狌,7斄牛,8众狙,9鸜鹊子,10蛇蚹,11蜩翼,12蝴蝶,13泽雉,14螳螂,15虎,16马,17蚊虻,18凤,19蚊,20鸟,21鼷鼠,22鷾鸸子。人格化植物7种,1大瓠,2大樗,3长梧子,4栎社树,5南伯子葵,6子桑户,7蒲衣子。人格化无生物15种,1魍魉,2影,3副墨,4络诵,5瞻明,6聂许,7需役,8於讴,9玄冥,10参寥,11疑始,12金,13倏,14忽,15浑沌。“内七篇”共有56种动物、37种植物,详见《庄子复原本注译》索引。

[6]图中“因循内德”置于“顺应天道”之前,理由有二:一、论理论次第,“顺应天道”居首,“因循内德”其次。论实践次第,必先“因循内德”,方能“顺应天道”。二、减少连线交叉,图示简明醒目。

 

选自《庄子奥义》287页-310页,张远山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版
 
张远山按:预览图表都完整显示,实际显示都有缺损。欲窥全豹者,请至庄子江湖论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