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054】支离拼板,晦藏全图

(2007-12-14 11:25:36)
分类: 《庄子奥义》(庄学三书之一)

支离拼板,晦藏全图

——《庄子奥义》余论节选一

 

张远山

 

(前略。)

一 支离拼板,晦藏全图

 

庄子撰毕“内七篇”,终其天年而化蝶仙逝。庄门弟子蔺且、詹何、魏牟等人中的一位,为“内七篇”撰序一篇,是为《杂篇·寓言》;又为“内七篇”撰跋一篇,是为《杂篇·天下》。

《寓言》指点迷津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天下》重言开示曰:“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蔓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这是“内七篇”的终极概括,揭示了庄子拆散庄学全图的终极原因和终极方法,以及读者拼合庄学全图的终极提示和终极证据。

庄子拆散庄学全图的终极原因是:“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认为,在君主专制的特殊语境中,为了逃刑免患,必须支离其言;在君主专制的历史困境中,为了传道后世,必须晦藏其旨。

庄子拆散庄学全图的终极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内七篇”全部文字分为两种:形象的寓言占十分之九,抽象的卮言占十分之一。为何不说“卮言十一”而说“卮言日出”?因为寓言的大部分文字也是抽象的卮言,尽管置于寓言的形象框架之中,却有超越寓言的普遍意义,是同类外境的案例示范。“内七篇”全部文字均属支离其言、晦藏其旨的卮言,都是支离拆散的语言拼板,每块拼板无不包含庄学全图的全息密码。占十分之七的重言拼板并非第三种拼板,而是寓言拼板、卮言拼板中的特殊拼板。

庄文三言是为庄学之敌所设的拼图障碍:占十分之九的寓言,使所有拼板信息暧昧。占十分之一的卮言,使所有拼板不在正位。占十分之七的重言,使所有拼板极其相似。庄文三言又是为庄学之友所设的拼图提示:晦藏其旨的寓言,暗示支离其言的卮言之奥义。支离其言的卮言,点破晦藏其旨的寓言之奥义。变文转辞的重言,确证卮言的支离之义,确证寓言的晦藏之旨。

“以重言为真”是拼合庄学全图的终极法则。尽管卮言、寓言也对拼图极富暗示,然而惟有重言才是拼图的终极提示和终极证据。遵循重言的终极提示,方能拼对拼板,进而确证寓言形象推广的支离之义,进而确证卮言抽象蔓衍的晦藏之旨。拼对两块拼板,必悟“此中真意”。拼对关键拼板,必将“每有会意”。拼对单篇拼板,必定“欣然忘食”。拼对七篇拼板,必能显影庄学全图。恍兮惚兮、若隐若现的庄学奥义,遂成囊括宇宙、通天彻地的庄学显义。

作为拼图之终极提示,倘若占十分之七的重言均为标准型重言,拼图必将毫无难度,支离其言、晦藏其旨的意图必将难以实现,既无法逃刑免患,又难以传道后世。况且十分之七的完全重复过于单调乏味,因此庄子设计了五种重言:

其一,字面相同的标准型重言。

其二,字面相异的变文型重言。

其三,字面无关的转辞型重言。

其四,字面缺损的省略型重言。

其五,超越字面的结构型重言。

非标准型重言统称“变文”,晦藏深度、辨识难度逐一增加。降低辨识难度的方法是:先找到标准型重言,拼合部分拼板,显现局部奥义。再循序渐进,依次辨识四种变文,拼合更多拼板,显现更多奥义。拼图游戏开头最难,拼合越多则越容易。一旦发现晦藏最深、辨识最难的结构型重言,就能拼合十分之七的拼板。最后十分之三已无难度,庄学全图宛在眼前。

庄子设计拼图游戏的过程,谓之“和以天倪”。读者拼合庄学全图的过程,也谓之“和以天倪”。“和以天倪”既是彰显庄学奥义的拼图过程,又是“息黥补劓”的成长过程,更是进窥庄学奥义的悟道过程。

 

二 重言为真,拼图举例

 

庄子深知,支离其言、晦藏其旨的密码写作,必将导致“万世之后”的“知其解者”陷入缺证困境。“以重言为真”不仅是拼合庄学拼板的终极提示,拼对庄学拼板的终极证据,而且使奥义抉发者摆脱了孤证困境。

例一,《逍遥游》的寓言拼板说,大鹏“背若泰山”。然而《齐物论》的卮言拼板却说,“泰山为小。”重言“泰山”正是拼图提示。拼合两块拼板,庄学奥义立显:庄学至境并非“大鹏”象征的“大知”,而是“藐姑射神人”象征的“至知”。由此出发,辅以旁证,即可领悟核心密码“庄学四境”。

例二,《齐物论》阐明真俗二谛。俗谛有两块拼板:肯定原则“可乎可,然于然”,否定原则“不可乎不可,不然于不然”。然而真谛仅有一块拼板:肯定原则“是不是,然不然”;庄子故意晦藏了一块拼板:否定原则“不是是,不然然”。比对补足之后,庄学奥义立显:俗谛属人间视点,真谛属道极视点。真俗二谛分属不同认知层面,并无矛盾。由此出发,辅以旁证,即可领悟庄子对伪道俗见既有立足俗谛的“然于然,不然于不然”,也有立足真谛的“然不然,不然然”。

例三,《逍遥游》问“恶乎待”,《齐物论》答“待彼”,《大宗师》总结“一化之所待”。拼合三块拼板,庄学奥义立显:无待此岸之物,独待彼岸之道。由此出发,辅以旁证,即可领悟并确证庄子贬斥“犹有所待”的大知,以及“有待而然”的小知。

例四,《人间世》的“乘物以游心”,是“乘/游”系列拼板的范型。从中蔓衍产生的变文拼板,有《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齐物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大宗师》“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应帝王》“乘夫莽渺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等等。拼合系列拼板,庄学奥义立显:庄子贬斥终极“待物”和终极“假物”,褒扬非终极“乘物”。由此出发,辅以旁证,即可领悟并确证“乘物以游心”的“间世”奥义:身形游方之内,非终极驾乘此岸之物;德心游方之外,终极倚待彼岸之道。

例五,《齐物论》贬斥“其所言者特未定”,《大宗师》贬斥“其所待者特未定”。拼合两块拼板,庄学奥义立显:专制外境之所以险恶“未定”,是因为庙堂君主和倚待庙堂的悖道大知“所言未定”。由此出发,辅以旁证,即可领悟并确证“三籁”奥义:顺应天籁(天道)的无心地籁、顺道人籁,皆有定;违背天籁(天道)的悖道人籁,特未定。

例六,《齐物论》主张“因是”,反对“因非”。一块卮言拼板贬斥“所言未定”的“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一块卮言拼板褒扬“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然而寓言拼板“朝三暮四”居然贬斥“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比对三块拼板,就会发现疑问:“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属“因是因非”,为何缺损不可或缺的“因非”二字?由此出发,辅以旁证,即明历史真相:为了把庄子对狙公的贬斥曲解成褒扬,郭象故意删掉了不可或缺的“因非”二字。修复补足拼板,庄学奥义立显:“狙公”隐喻愚弄民众的君主,“众狙”隐喻被君主愚弄的民众。

例七,《大宗师》一块拼板曰:“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紧接其后的一块拼板则曰:“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比对两块拼板,就会发现疑问:后句“与其/不如”完整,前句为何缺损不可或缺的“与其”二字?由此出发,辅以旁证,如前句之郭注“与其不足而相爱,岂若有余而相忘”,即明历史真相:为了把庄子对“相呴以湿,相濡与沫”的贬斥曲解成褒扬,有人故意删掉了八字之前的“与其”二字。修复补足拼板,庄学奥义立显:“鱼”应该处于水,而不该“处于陆”。庄子贬斥强迫鱼处于陆然后倡导“相濡以沫”的文化伪道,褒扬鱼处于水并“相忘江湖”的造化真道。

上举七例,仅是走通庄学迷宫、进窥庄学奥义的几条可能路径。其实庄学迷宫曲径通幽,任意一点均能抵达任意一点。以下忽略迷宫小径,因循庄学大道,先明篇名结构,继明单篇结构,再明结构重言,拼合庄学全图。

(后略。)

 

(节选自《庄子奥义》之余论《庄学奥义的全息结构》第一、第二节。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