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庄学札记 |
太湖石
张远山
太湖石的制作过程,是庄子“浑沌凿窍”美学的最佳诠释。
石匠选定石料,斧削,凿孔,加工到接近内心理想,然后用绳子挂住,沉入太湖,等待几十年。常常父做子收,子做孙收,隔代出品。湖水的浸蚀冲刷,消除了一切斧凿痕迹。就像美神维纳斯从爱琴海诞生那样,中国美学的最佳象征太湖石,从太湖出水了。全世界没有其他民族这样创造艺术品。
石料来自“造化”,加工属于“文化”,湖水冲刷又是“造化”,于是达到“文化与造化同功”[1],创造了“天(造化)人(文化)合一”的艺术奇迹。
《庄子·外篇·刻意》贬斥刻意,从此“刻意”成为中国艺术的根本大忌。让流水冲刷掉太湖石的斧凿痕迹,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刻意。李白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可移用于太湖石,也可以移用于一切中国艺术极品。
“浑然天成,无斧凿痕”,是中国美学的至高境界。同类语在古典诗话、古典画论中无穷无尽。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概括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明人计成的《园冶》,则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些艺术通则,贯彻古典中国的所有领域,不仅主导一切文学艺术,而是渗入全部生活细节。而其源头,都是庄子。其美学核心,都是庄子美学。
前一篇:【0010】蜗牛(寓言)
后一篇:【0014】礼不尚往来(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