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谐声字笺》看《红楼梦》成书时代

(2017-10-13 22:20:03)
标签:

曹雪芹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九峰真人

多年来,一直没有查阅到《谐声字笺》之书详情,今偶然读了“天涯”一网友发帖,称《谐声字笺》就是《谐声品字笺》,并有简要的介绍:

“《谐声字笺》系《谐声品字笺》一书之简称。《谐声品字笺》刊于康熙十六年(1677),是一部以声统字的字书,收字19843个,由明末清初钱塘人虞德升耗数十年撰写,付梓前由子虞嗣集校准。据冯蒸先生研究,该书在康熙时期有着相当的影响。”(原贴题为《原应叹息——谈<红楼梦>中的谐音现象兼及曹雪芹的身世》,2014年3月4日的“天涯论坛”中“学术中国”版块之“文艺批评”栏目)

没有出乎意料,这是一部“字书”,其实就相当于今天的字典。但意外的是收获了刊行信息,康熙十六年(1677),这对《红楼梦》研究很有意义。

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谐声字笺》在批语里都有出现过,在甲戌本中出现过两次。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人物出场时,对“姥”字进行了批注:

【原文】【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夹批:音老,出《谐声字笺》。称呼毕肖。〗接来一处过活。】

从《谐声字笺》看《红楼梦》成书时代


同回稍后一些地方,介绍刘姥姥要带板儿进城,对“逛”字进行了注解:

【原文】【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夹批:音光,去声。游也。出《谐声字笺》。〗便喜的无不应承。】

从《谐声字笺》看《红楼梦》成书时代


“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对“逛”字加注。但出现在未分开的第十七十八回中的一段夹注,“谐”字被误抄为“偕”字:

【原文】【贾政道:“此论极是。且喜今日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双夹:音光,字去声,出《偕声字笺》。〗】

从《谐声字笺》看《红楼梦》成书时代


自康熙五十五年以来(1716),作为权威性的《康熙字典》全面推行,在字典选择上,几乎覆盖性使用,而从《石头记》(《红楼梦》)的批书人却屡屡使用《谐声字笺》,这说明的问题是,批书时代《康熙字典》并非执笔人所熟知。然而,如果《石头记》成书于乾隆时期的话,《谐声字笺》就是很罕见的字典,批书人不会用大家不熟知的东西去加注。加注不同于批语,批语是带有目的与内涵的,而注音是为了读者读书时更轻松便利。所以,从加注的角度理解,如果是乾隆时期所批,必定是用《康熙字典》加注而非《谐声字笺》!加注就是用熟知的东西来解决生僻问题的,批书人不会因为要卖弄藏品或者学问,把注音出处故意使用上百年前的字典书,而不是大家都在使用的《康熙字典》。

单单从这个小细节,我们就可以认为,《谐声字笺》作为字典,是《石头记》成书于康熙时期的一个证据。至少,在选择康熙与乾隆这两个朝代时,后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红楼梦》还有很多成书于康熙年间的证据,我们在发布的文章中都有专题论证。主流红学根据胡适的错误考证,把《红楼梦》认定为成书于乾隆时期是搞错了创作年代,必须纠正过来,否则一个个死结永远解不开。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