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背后藏血泪 大喜过后是大悲
标签:
吴梅村夏金桂香菱 |
分类: 《红楼梦》新解 |

——草根说红楼梦微信群精彩聊天记录集萃
2016年7月26日
王正康:
土默热先生说:根据《红楼梦》书中描述,在元妃省亲也就是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时,凤姐、贾琏均已二十来岁,说明他们生于康熙初期,他们的生日再提前“二三十年”,方能赶上“太祖皇帝仿舜巡”。那么“甄家接驾四次”的盛典,只能是发生在明末清初的事情。议论元妃省亲的凤姐出生前“二三十年”发生的“太祖皇帝仿舜巡”故事,显然也不是康熙南巡的故事。那么,这个“太祖皇帝”只能是暗指南明小朝廷的创始人弘光皇帝即福王朱由崧,这个甄家“接驾四次”接待的也只能是南明“三帝一监国”四位皇帝。
这是多么合乎逻辑的推理!主流红学的重要支柱——曹寅“接驾四次”说及“贾家甄家均是曹家”之说也由此轰然崩塌!
金陵是明朝建国之初洪武年间的首都,又是明亡后南明小朝廷的定都之所。大明王朝兴也金陵,亡也金陵。感叹明清兴亡的《红楼梦》,用“金陵”作“文眼”再恰当不过了。金陵这个“文眼”,
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如蔡元培先生在《石头记索隐》中所言:“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但这种思想意涵不仅“金陵”(指南京)一地有,而是涵盖了整个南方各地。小说描写甄士隐的故事,第一句话就是“当日地陷东南”。“地陷东南”用的是共工头触不周山之典,只能是隐指作者出生时代的某个重大事件。这就是顺治二年(1645)清军下江南,清军铁蹄踏上江南大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通海案、奏销案、明史案,一系列残酷打击,使江南世族的百年诗礼簪缨、温柔富贵成为南柯一梦,正所谓“地陷东南”是也!
一些明末遗民,特别是江南文人中流行以“送春苦调”表达心中的“金陵情结”。最典型的乃是孔尚任的《桃花扇》中唱词:“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孔尚任在这首诗中正是以“送春苦调”表达心中的“金陵情结”。可见“吊明之亡,揭清之失”,不独“金陵”(指南京)有,南方各地都有。作者用“金陵”作为文眼,就是为让读者透过“金陵”的文眼感悟到弥漫整个南方的民族主义思想潮流。
著名红学家刘梦溪先生在《〈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一书中指出:“《红楼梦》有没有反满思想,是红学一个绝大的问题,至为重要。”刘先生所说的“反满思想”,在爱新觉罗家族坐龙庭的时代,应该就是所谓的民族主义思想吧。我们从《红楼梦》“地陷东南”的隐喻来看,从4月26日饯花神实是祭奠扬州十日史可法等抗清将士来看,从作者借林黛玉之口,控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残酷压迫来看,从贾宝玉借“耶律雄奴”取名大谈犬戎等外族入侵为“中华之患”来看,从贾宝玉中举而不仕清,最后身上披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红色象征怀念朱明)与贾政拜别之举等等描述来看,《红楼梦》中内含的民族主义思想,无疑是强烈的。也是作者想通过“大金陵”这个文眼让读者看到、感悟到的。《红楼梦》作者可贵之处,就在于作者在密布的文网之下,用特殊的文学表现手法,与明末清初的民族主义思想潮流作了有力的呼应。
但正如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中所说:“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横看成岭侧之成峰之状况。”这就涉及作者的艺术构思了。一位红友还有个“顶层设计”的提法也很有新意。《红楼梦》的“顶层设计”,也就是《红楼梦》总体艺术构思。《红楼梦》的“顶层设计”是以写人情的面貌内隐民族主义思想情绪。这一“顶层设计”,是在表现民族主义思想情绪时正如蔡无培先生说的“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它是内隐而不是外露的。它使读者“横看成岭侧之成峰”:从对“儿女之情”深刻细致的描写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是写人情的;从内隐的“大金陵”布局来看,又是为了表现南方各省民族主义情绪的。这正是在密布的文网下,又兼作者有难言之隐,在“顶层设计”时,采取了“真事隐”的模糊化策略。我们要细审之,慎辨之。才能明白作者创作《红楼梦》的初衷。
吴雪松:
红楼梦用作品中一句话概括,就是三春事业付东风 明月梅花一梦。读懂几个关键字,就读懂了红楼梦。
巧儿:
三春、东风、明月、梅花、梦。
千湖水墨:
“春梦随云散
,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
何必觅闲愁。”真好,贴切,恰极。
巧儿:
花、水也各有隐喻。風动虫生,風和母蝗虫,果然是一个阵营的。
至真斋主:
花、红——风、水相对;春——秋相对。
吴雪松:
虫入凤窝飞去鸟。用风骂清优雅深邃。
至真斋主:
甲戌本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在易学上秋属金,秋金肃杀,万木凋零。
巧儿:
朱明恰好是木。
何玄鹤:
用中秋诗收,108回完全呼应。宝玉、湘云的中秋诗。结构真是完美啊。无一闲笔。
吴雪松:
这种照应,如果不是出自原著,那必须具有上帝的技能。吴本石头记就必须具备这种才能,方可续成这个样子。
至真斋主:
话说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哧两声,冷笑道:“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这段情节肯定是家有河东狮吼母老虎的批书人帮助雪芹写的。夏金桂的描写惟妙惟肖。如在眼前。家有河东狮吼的批书人善莫大焉。
吴雪松:
上帝可以照自己样子造出男人,又能用肋八叉整成女人。
至真斋主:
香菱道:“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这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的,忙指着香菱的脸说道:“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说:“一时顺了嘴,奶奶别计较。”金桂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香菱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是奶奶的,何得换一个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金桂冷笑道:“你虽说得是,只怕姑娘多心。”香菱笑道:“奶奶原来不知:当日买了我时,原是老太太使唤的,故此姑娘起了这个名字。后来伏侍了爷,就与姑娘无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越发不与姑娘相干。且姑娘又是极明白的人,如何恼得这些呢?”金桂道:“既这样说,‘香’字竟不如‘秋’字妥当。菱角菱花皆盛于秋,岂不比香字有来历些?”香菱笑道:“就依奶奶这样罢了。”自此后遂改了“秋”字。宝钗亦不在意。
巧儿:
惧內的批书人,现实中一定找疗忌汤给媳妇儿喝。
至真斋主:
为什么薛宝钗把英莲的名字改为香菱?为什么夏金桂连香菱的名字都不容?改为秋菱?这是花文化和易经文化。话说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哧两声,冷笑道。——这是全书我最欣赏的一段人物描写。红楼梦别的情节我都模糊了,唯有夏金桂这段总是在眼前,时而还在梦中出现。
吴雪松:
确实比较有神采。悍妇形象活脱书本而来。合卷不能离去。
巧儿:
母老虎形象跃然而出。
小荷:
还有秋桐站在院子里那段也很生动啊。
至真斋主:
书里名字带秋、金的要注意。像秋纹、秋桐、金钏、夏金桂、金鸳鸯、金荣......为什么书中总是中秋赏月?这也是易经和历史文化的体现。这是身在秋金思念明朝。如果对易学文化烂熟于心,就会对秋特别敏感。否则秋就是简单寻常的季节。如果对明遗民诗文中春的特殊含义烂熟于心,就会对红楼梦中春的特殊含义十分敏感。否则,春就是一个简单寻常的季节。
千湖水墨:
春梦,也指富贵梦。
至真斋主:
作者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风花雪月都有特定含义,非简单的景物。
吴雪松:
时代意义。当时的人看了会心照不宣。不需要任何的解释,大家都明白意图。
至真斋主:
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庚双夹:大约此话不独黛玉,观书者亦如此。〗——为啥黛玉说“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那时候明遗民就成了一帮叫化子。看红不可遗漏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失去家园的人,到处流浪躲避,就成了叫化子。宝玉、湘云最后也成了叫化子。昨晚吴老师讲的很好。这部书是在嬉笑之间藏血泪。如果仅仅当做娱乐情节就看不出血泪,贾政说的笑话就仅仅是笑话。黛玉说的叫化子就仅仅是调侃之语。
吴雪松:
路人皆知贾府面临查抄,唯独贾府不知。还在张灯结彩给宝玉黛玉办婚事。
至真斋主:
从开篇起,那些庶徵谶纬的警示,书中人物大都浑然不知,只有聪明的宝玉深知。
吴雪松:
元春是那个被引爆的炮仗,贾府就像抗着炮仗的聋子,这是笑话?不悲乎?!哭成此书。从小说构造技巧来看,已知的贾府将来发生,最能达到高潮的时机,就要选择贾府的最大喜事日期,这样才有冲突的震撼。
至真斋主:
所以批书人才说全篇笔笔谤宝玉,唯有警幻仙子说宝玉聪明。宝玉在秦可卿居室看了燃藜图,到了第77回便有那一大段庶徵谶纬议论。宝玉经历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调教警示后,闻听秦可卿死,于是吐血。甄士隐是经过家庭变故后,经二真进一步点化开悟的。贾宝玉是经过警幻仙子点化开悟的。
吴雪松:
贾府从54回起就飞流直下,大环境也风起云涌。平安州机要之事不绝,皇庄头民声萋萋。更有盗寇蜂起,暴风雨即将到来。在这种情况下,贾府还有怎样大喜之事?要么安排某女又入宫得宠,但这与元春火爆属于雷同构思。要么安排主角新婚。因为在过去,大喜无非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之类。所以吴本设置的抄家时机是再巧妙不过的,是期待与悬念。
至真斋主:
大喜大悲,反衬手法。
何玄鹤:
这一段太精彩了,看得人血泪满面。还有贾政的梦。
巧儿:
那笑的地方该注意了!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大家笑成那样,背后还不知有多少血泪呢。
潇湘夜雨:
笑在很多地方就是哭的意思。
华东:
书中大谈金陵,有悼明之意。
王正康:
顶层设计是总体艺术构思之意。表现的是情,内隐的是民族主义思想情绪。唯一能让红学正本清源的是文化解析方法。文化解析是对《红楼梦》及相关方面全面的多维的解析。
前一篇:激辩甄士隐家隔壁极险
后一篇:黛玉结局及贾雨村原型之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