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课堂诚意班学习第3天



致良知线上课堂诚意班学习第3天
时间:2024年1月17日
姓名:高云晨
地区:济南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金山文档53期诚意班功课打卡表
https://kdocs.cn/l/ctZiJPDBzeOO
今日功课
1、读原文一遍:2分
2、准时上交功课:2分
3、日行一善: 2分
4、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5、写读书践行心得:30个字以上 。2分。
今日再读阳明先生《教条示龙场诸生》:“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亦何所底乎?”
“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苏轼,苏东坡乃我崇敬的大师之一。同时也是有大志之人。“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义,修德而忘名”此乃先生之志。
来到“花发颜如醉,风吹面不寒”的海南岛,我的第一个愿望便是去儋州拜谒东坡书院。
东坡先生“一生凡九迁”。此次贬谪儋州,据说是因为东坡先生在贬谪地惠州赋诗“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招惹的政敌嫉妒和不高兴:“原来苏东坡过得这么舒服!”于是颁发了新的贬谪令。这近似于玩笑,但我相信它的真实性。在一个及其畸形的时代,什么样的荒谬的事情不可能发生?
东坡先生一生高贵高尚,却灾难频仍,何也?苏辙先生的回答是“东坡何罪?独以名高。”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前两句话是自然现象,后一句话却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长久以来的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现状和大悖论。
东坡先生有着一副高贵的笔墨,常常使周围的笔墨失去应有的颜色,这已经很危险了。“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朝云语)“虽怀坎懔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一切付与造物。”(东坡语)一副高贵的笔墨,加之这光风霁月般高贵的情怀,那简直就离灾难不远了。
这些灾难,来自那个时代,来自嫉妒;那个时代和嫉妒,就是魔鬼的化身。
古人云:“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东坡先生,他的人格境界超越庸俗,不滞于物,韵致高远,淡泊洒落。他有着
宋时的海南,经济不发达,交通极端落后,荒昧而原始。儋州,古称“南荒”,更是“非人所居”。
靠海的海南岛的土著们,蒙昧却善良,他们用宽若大海的情怀,暖如阳光的温情,为诗人遮风挡雨。
东坡先生曾经说过:“教之使有能,化之使有知,是诗人之仁也。”他要在荒昧而原始的贬谪地儋州开馆授徒,传播文化,敷扬文教。让蒙昧却善良的海南岛的土著们,变成善良而聪颖的人。
从此沉寂的海南岛“书声琅琅,弦歌四起”。“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琼台纪实史》)
据资料记载:东坡书院明代易茅为瓦,加筑垣墙。可见宋代的东坡书院是没有围墙的,这座没有围墙的院落,只因东坡先生往这儿一站,似乎自然的就将自然界的瘴疠和人类的蛮荒驱逐的很远很远。
清代一位名叫江国霖的探花为东坡书院撰联:“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四家笠屐;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虽然东坡先生“一生忧患,常倍他人。”依然用自己的嶙峋傲骨支撑起坚挺的人格坐标,使无数后人从中获得一种精神引渡,人格传递。他像一个最辛勤的老农,在属于自己的逼仄的田间播撒着真善美的种子。这一点,隐士渊明,豪放太白,梅妻鹤子林和靖,皆不可同日而语。
“含冤万里谪南荒,历史风波鬓已霜。宁弃乌纱戴竹笠,乐穿木屐事农桑。桄榔庵溢芝兰味,载酒堂留翰墨香。千古风流遗雅韵,苏公誉满古儋阳。”
伫立儋州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
http://wxa6a22f1739fca20e.suishenxue.com.cn/appdaili/todaili_personal_intros.do
我邀请的学员
http://wxa6a22f1739fca20e.suishenxue.com.cn/appurl/appurl_placard.do?RANDOMCODE=yqdaili&sa_name=boren
我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