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良知线上课堂诚意班学习第2天

(2024-01-17 09:36:34)
分类: 随笔散文散文诗(原创作品)

致良知线上课堂诚意班学习第2

 

时间:2024116

 

姓名:高云晨

 

地区:济南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金山文档53期诚意班功课打卡表

https://kdocs.cn/l/ctZiJPDBzeOO

 

今日功课

 

1、读原文一遍:2

 

2、准时上交功课:2

 

3、日行一善: 2

 

4、每日自省:2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5、写读书践行心得:30个字以上 。2分。

今日复读阳明先生《教条示龙场诸生》:“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亦何所底乎?”

“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年谱》里记载阳明先生“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尓”由之可见,先生立志学圣贤。

即学圣贤,便能嫉恶如仇。于是,三十岁的阳明先生终因匡扶正气,敢言直谏,由兵部主事谪为贵州龙场驿丞——个虚有其名,没有俸禄的小吏。

即学圣贤,便不怕贬谪。数百年前的贵州龙场驿,地处万山丛棘之中,环境险恶,虫蛇猖獗;少数民族杂居,语言不通。

即学圣贤,便不怕种种磨难。他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的答卷。

土著们与外方隔绝,刀耕火种,生活苦涩,但他们刚直质朴,心地良善。他们看到阳明先生居住的洞穴阴暗潮湿,为他砍伐树木,修建了简陋的木屋。

与善良的土著为邻里,阳明先生逐渐发现那淳朴与粗犷中深深潜藏着的人性的光芒,领悟到“人皆可为圣贤”的真谛。

大彻大悟的阳明先生开始揭示他“从百死千难”的实践中得来的“致良知”学说。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不仅是阳明先生个人心路历程长期探寻转折性的关键事件,而且在贵州学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上也有巨大的历史象征意义。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诚如王学益《改建阳明祠记》所说:“阳明之学言于天下,由贵()始也。”

 “良知”是指人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先天具备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良知”的主要能力就是分辨“善恶”。“致”就是去达到。

    一个人如果分辨了善恶,懂得了是非道理,也就可以践履“格物、致知、正心”,进入圣贤的境界。

  “心在夷居何所陋,身虽隐吏未忘忧。”他在龙冈山创立了“龙冈书院”。荒僻之地得以开化,西南文明由此开启,“黔中之有书院,自龙岗始也,龙岗之有书院,自王阳明先生始也”。他用自已的文化知识、文化良知对善良的土著的良善之举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龙冈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日本东宫侍讲文学博士三岛毅先生,是阳明心学的崇拜者、研究者。当年他到贵州瞻仰王阳明遗迹时,感触很深地写下了一首颂扬先生无量功德的诗歌。

    三岛毅先生把阳明先生的学问与人品比作龙冈山上的明月,千秋万代照耀着受其恩泽的人们。

今日总得分10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

 

http://wxa6a22f1739fca20e.suishenxue.com.cn/appdaili/todaili_personal_intros.do

 

我邀请的学员

http://wxa6a22f1739fca20e.suishenxue.com.cn/appurl/appurl_placard.do?RANDOMCODE=yqdaili&sa_name=boren

 

我的二维码

  致良知线上课堂诚意班学习第2天


致良知线上课堂诚意班学习第2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