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之吃住行

标签:
杂谈旅游 |
出门离不开吃住行,我和妻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对吃货,宁可坐绿皮火车节约成本,也不在吃上省一分钱,每到一个地方,吃当地美食成了我们的一个必选项目,也是我们多少年桌边的谈资,津津有味。
看过了美景,品读了风情,还是谈谈吃住行。

吉首站下车的人也寥寥无几,出站口左拐,不足200米,就是吉首汽车北站,去往(附近)各地的车都有,到凤凰的票很好买,我和妻第一个上了汽车,坐在了司机后边的座位上(对号入座),听说前面的车刚走,我们有点小失落,司机过来说:别着急,不管乘客满不满,4点前准走。当时已经3点40左右了。没想到5分钟后乘客就陆续上满了(可能是又有其它车次的列车到站),车在我们的期待中启动了。一定要说一下,这边的司机和车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都非常好,态度诚恳,有问必答,关键是能为你着想,贴心。

我们入住的回龙阁65号旅舍房内陈设。这是一座处在江边的民宿,夹在连排吊脚楼当中,一共四层,妻订房时考虑到我的腿脚不便,特意订的二楼。也许觉得四楼的视野会更好一些,老板娘贴心地说:你们先住着看,如果喜欢四楼,等明天四楼的客人退房后我就给你们调上去(但我们没有调,四楼的客人也又续房了)。我们进门时老板娘正给我们的房间通风换气呢。天气很潮,不久就发现地面总是湿漉漉的,被子是潮的,夜里有些阴冷,我们不得不开着空调睡觉。还是要说说老板娘,30多岁,戴一副眼镜,很文静,我们一度以为她就是本地人,后来她说她是河南人,店是她从当地人手里租过来的,开了好几年了。她还说,疫情期间赔得够呛,当地人开店收的钱就是钱,而我们还要付租金,所以这几年没怎么挣到钱......

住下后,稍事休整,我和妻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美食地图开始“扫荡”起来。在妻的脑子里装着若干家网红店,我们也是即兴发挥,跟着感觉走。今晚就是这家,绝对的网红,“私家厨房”!找到它可费了不少周折,借助高德地图摸到附近就是找不着门,还是老板娘出门相迎才算找到。“酒香不怕巷子深呀”!喏,老板娘正在为我们开门。

一桌好菜,缺了酒怎么行?老板娘机巧过人,及时送上米酒,免费畅饮。妻平时并不喝酒,竟然喝美了,喝过这个酒后老是念叨好喝,见到买米酒的店家就问人家多少钱一斤?能不能邮寄?包不包邮?经我再三劝阻才作罢。那个斟满米酒的小杯子,看见不?就是本图的亮点。

买!姜糖是这里的特色,还有木槌酥,商家包邮,不买对不起家人。这里的甜品普遍都不是特别甜,甜的适中,这也是我们想买的原因之一。我住的民宿出门就对着一家做木槌酥的小店,我是看到制糖过程的,那真是一锤一锤打出来的。

大使饭店的名气大部来自于黄永玉,据说他曾在这里招待过德国大使(还是希腊,搞不清了),门楣上的题匾就是黄永玉写的。这里另一部分火的原因是因为可以使用大众点评上的团购卷,我们只是想换换口感,带着味尝百家的心情走进去的,根本没想过优惠的事。服务员都是大姐大妈,态度很好,就是上菜略慢,味道吗?怎么说呢,地方特色是有的,但总感觉不是那么走心。和昨晚那家有点差距。

茶室近影,透出主人对品茶的钟爱,事实上,老板和老板娘还做茶叶生意,品尝过一款老板娘推荐的明前茶,480元一斤,味道很好,但我们志在山,而不在茶。老板娘在山上有茶店,白天均在山上,傍晚下山,老板会炒菜,兼厨师,平日在山下掌管内务。

我们11点多到梵叶小院入住时,房间还没有打扫出来(店家结算时间为每日14点)。老板是个30多岁的小伙子,查看了我们的订单后让我们暂把行李放在前台,一边张罗着我们坐下烤火喝茶(这个时节天气潮冷,断断续续一直在下雨,衣服都是半干不干的,烤火为取暖,也为把衣服烘干),一边忙着为我们准备午餐。我们是此时入住、也是此时吃饭的唯一一对客人。在老板的推荐下我们要了酸汤鱼,鱼是一条2斤多的江团。老板亲自掌勺,味道与之前吃的大不一样,鱼肉鲜嫩,口味甚佳,老板厨艺当真不错。老板说他们是遵义人,来此开店已经九年了。女主外,男主内,有一个小孩在上学(不在这里)。“吃饱喝足好有体力爬山”老板很能体贴客人。

我们在这里解决了早点:50元搞定,两碗馄饨,一笼肉包,两个鸡蛋,酸萝卜管够,免费,吃完自己去添,好吃,我说要把罐子里的萝卜都吃光,把女摊主逗乐了。和女摊主聊了聊酸萝卜的做法,本以为她会讳莫如深,说出一番遮天蔽日的道道来,结果人家不以为然,不屑地说:就是发酵加冰糖嘛!

还是老样子,一开始车上只有我们夫妻二人,后来司机又招呼来三四个人,到了10点准时发车。被招呼上车的有一对来自沈阳的老夫妇,退了休出来旅游,因为不会上网,又没作好功课,等到了梵净山门口才知道票不是在门口买的,进不去,正在悻悻,有人给出主意:先回江口,再到铜仁,报团再来,因为旅游团有团票。这不,搭车先回江口。
火车1:22发车,次日3:08到达(实际到达时间是3:15),全程将近27个小时。
没坐过这么空的火车

吉首站下车的人也寥寥无几,出站口左拐,不足200米,就是吉首汽车北站,去往(附近)各地的车都有,到凤凰的票很好买,我和妻第一个上了汽车,坐在了司机后边的座位上(对号入座),听说前面的车刚走,我们有点小失落,司机过来说:别着急,不管乘客满不满,4点前准走。当时已经3点40左右了。没想到5分钟后乘客就陆续上满了(可能是又有其它车次的列车到站),车在我们的期待中启动了。一定要说一下,这边的司机和车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都非常好,态度诚恳,有问必答,关键是能为你着想,贴心。

我们入住的回龙阁65号旅舍房内陈设。这是一座处在江边的民宿,夹在连排吊脚楼当中,一共四层,妻订房时考虑到我的腿脚不便,特意订的二楼。也许觉得四楼的视野会更好一些,老板娘贴心地说:你们先住着看,如果喜欢四楼,等明天四楼的客人退房后我就给你们调上去(但我们没有调,四楼的客人也又续房了)。我们进门时老板娘正给我们的房间通风换气呢。天气很潮,不久就发现地面总是湿漉漉的,被子是潮的,夜里有些阴冷,我们不得不开着空调睡觉。还是要说说老板娘,30多岁,戴一副眼镜,很文静,我们一度以为她就是本地人,后来她说她是河南人,店是她从当地人手里租过来的,开了好几年了。她还说,疫情期间赔得够呛,当地人开店收的钱就是钱,而我们还要付租金,所以这几年没怎么挣到钱......

住下后,稍事休整,我和妻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美食地图开始“扫荡”起来。在妻的脑子里装着若干家网红店,我们也是即兴发挥,跟着感觉走。今晚就是这家,绝对的网红,“私家厨房”!找到它可费了不少周折,借助高德地图摸到附近就是找不着门,还是老板娘出门相迎才算找到。“酒香不怕巷子深呀”!喏,老板娘正在为我们开门。
第一口居然是这种腌萝卜,啊,没想到真好吃,清脆爽口,甜中带酸,酸中带辣,色鲜味厚,水嫩十足。闻着略有点泡菜味,咬一口,满嘴生香,开胃清肠。老板娘见我们爱吃,又附送一盘。

一道看家的“血粑鸭”,味厚汁浓,微辣,妻的最爱,尤其是那血粑,浸透了浓汤中鸭香的味道,风味独特。口感上有豆腐般的软糯,有面筋般的劲道,更有牛肉丸一样的紧密弹牙。老板娘坦称:货不是她家的,也是从外边进的,但独选一家。

一道看家的“血粑鸭”,味厚汁浓,微辣,妻的最爱,尤其是那血粑,浸透了浓汤中鸭香的味道,风味独特。口感上有豆腐般的软糯,有面筋般的劲道,更有牛肉丸一样的紧密弹牙。老板娘坦称:货不是她家的,也是从外边进的,但独选一家。

一桌好菜,缺了酒怎么行?老板娘机巧过人,及时送上米酒,免费畅饮。妻平时并不喝酒,竟然喝美了,喝过这个酒后老是念叨好喝,见到买米酒的店家就问人家多少钱一斤?能不能邮寄?包不包邮?经我再三劝阻才作罢。那个斟满米酒的小杯子,看见不?就是本图的亮点。

买!姜糖是这里的特色,还有木槌酥,商家包邮,不买对不起家人。这里的甜品普遍都不是特别甜,甜的适中,这也是我们想买的原因之一。我住的民宿出门就对着一家做木槌酥的小店,我是看到制糖过程的,那真是一锤一锤打出来的。

大使饭店的名气大部来自于黄永玉,据说他曾在这里招待过德国大使(还是希腊,搞不清了),门楣上的题匾就是黄永玉写的。这里另一部分火的原因是因为可以使用大众点评上的团购卷,我们只是想换换口感,带着味尝百家的心情走进去的,根本没想过优惠的事。服务员都是大姐大妈,态度很好,就是上菜略慢,味道吗?怎么说呢,地方特色是有的,但总感觉不是那么走心。和昨晚那家有点差距。

茶室近影,透出主人对品茶的钟爱,事实上,老板和老板娘还做茶叶生意,品尝过一款老板娘推荐的明前茶,480元一斤,味道很好,但我们志在山,而不在茶。老板娘在山上有茶店,白天均在山上,傍晚下山,老板会炒菜,兼厨师,平日在山下掌管内务。

我们11点多到梵叶小院入住时,房间还没有打扫出来(店家结算时间为每日14点)。老板是个30多岁的小伙子,查看了我们的订单后让我们暂把行李放在前台,一边张罗着我们坐下烤火喝茶(这个时节天气潮冷,断断续续一直在下雨,衣服都是半干不干的,烤火为取暖,也为把衣服烘干),一边忙着为我们准备午餐。我们是此时入住、也是此时吃饭的唯一一对客人。在老板的推荐下我们要了酸汤鱼,鱼是一条2斤多的江团。老板亲自掌勺,味道与之前吃的大不一样,鱼肉鲜嫩,口味甚佳,老板厨艺当真不错。老板说他们是遵义人,来此开店已经九年了。女主外,男主内,有一个小孩在上学(不在这里)。“吃饱喝足好有体力爬山”老板很能体贴客人。
在这里我还是想小结一下:湘西和贵州的口味差不多,都是酸辣为主。辣椒有两种,有真辣的,也有酸辣的。酸辣的不辣,酸香上口,我经常把汤里的酸辣椒吃掉,好吃。贵州人讲,酸汤鱼中的汤很重要(换句话说就是鱼不重要呗),老贵州人吃的汤是用米和辣椒发酵的,原汁原味,而现在的人大都用番茄和辣椒勾兑,酸是酸,但少了精华,我呵呵了,原谅我只把注意力放在鱼上了。

我们在这里解决了早点:50元搞定,两碗馄饨,一笼肉包,两个鸡蛋,酸萝卜管够,免费,吃完自己去添,好吃,我说要把罐子里的萝卜都吃光,把女摊主逗乐了。和女摊主聊了聊酸萝卜的做法,本以为她会讳莫如深,说出一番遮天蔽日的道道来,结果人家不以为然,不屑地说:就是发酵加冰糖嘛!

还是老样子,一开始车上只有我们夫妻二人,后来司机又招呼来三四个人,到了10点准时发车。被招呼上车的有一对来自沈阳的老夫妇,退了休出来旅游,因为不会上网,又没作好功课,等到了梵净山门口才知道票不是在门口买的,进不去,正在悻悻,有人给出主意:先回江口,再到铜仁,报团再来,因为旅游团有团票。这不,搭车先回江口。
散客和团是一对矛盾,比如山下的民宿和摊主,他们需要的是散客这样的消费群体,但梵净山每日的团队比例过大,旅行团没有住在景区内的,吃饭的也少,车接车走,人去如风,所以很多原生的旅游生态发展受限,前景堪忧。梵净山是这样,凤凰也是这样。
前一篇: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后一篇:凤凰古城里的小步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