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2021-04-22 16:17:30)
标签:

旅游


  贵州的生态组成简直就是为旅游天造地设的,有山、有水、有风情,据说贵州有56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8个),也就是说贵州拥有中国所有的民族,当我知道后简直惊着了。想想吧,这该有多么风情万种呀(其实我是想说五花八门,哈)。打开贵州的旅游地图,景点一个接着一个,星罗棋布,你就玩吧,估计一个月也转不完。说起贵州的网红景点,无论是前五还是前十,梵净山必在其列,且名列前茅。2015年我和妻第一次到贵州旅游,到过安顺黄果树、凯里西江千户苗寨、荔波小七孔和茂兰、镇远古镇等地,却与梵净山失之交臂。这成了我们的一个遗憾,时时牵系着我们的心结。这不,疫情刚有好转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来了。贵州,套用当年一句广告语,就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5年前那次轻风细雨的贵州之行发于安顺,止于贵阳,当我和妻在贵阳火车站踏上北归的列车的时候,我看着列车上的“一次黔往,终生难忘”的广告语时深有所感。妻说,她想来梵净山是因为早年看到了一幅梵净山的画,那张画把她震住了,太美了,太奇特了!本想第二年再来的,结果没有成行,因此这次来梵净山也是我们的一个圆梦之旅。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离开凤凰。

这是现在的凤凰客运总站。在客车开出凤凰的路上,我见到新的汽车客运站,已经基本落成,但还没有启用,年内应该差不多,但新站离古城会稍远一些。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一路上风光旖旎,但司机已经见惯。我曾经说过,在贵州开车,就如同在一幅幅风景画里穿梭。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梵净山客服大厅,一块大牌立在门前,上书:今日票已售完。梵净山门票采取的是网上购票,提前三天,但票很紧张,要抢,很多人都没有买到。我们的票是妻两天前在火车上抢到的,票是分时段(进入)的,我们的票一张是12点,一张是1点。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我们吃罢午饭12点45到达大门口,门外早就排起了长队,11点时段的游客还在排队等着呢。进门的手续十分繁复,身份证要刷5-6次。进门刷,摆渡车(观光车)来回都要刷,缆车也是。这是散客的队伍。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这是旅游团的队伍。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梵净山山门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大门口的一块名石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一辆摆渡车可以坐14人,上山和下山是同一条路径,司机开的飞快,会车时两车经常擦身而过,我紧张的手心冒汗,有感于贵州司机的牛逼技术。20分钟的车程后到达缆车起点,排队,再坐10分钟左右的缆车,到达山腰(离最高处还有一段距离,还要继续攀登,据说2000多个台阶)。下缆车时看到天就是这个样子,一度非常沮丧。据说上午还是晴天,午后竟然下起了大雾,之后悉悉索索下起了雨,雨滴很细、很小,几乎是雾状。这种雨被当地人称为“罩子雨”,雨不大,但四处开花,渗透性极强,只有雨衣才管用。一会儿,我的头发都湿了,像水洗了一样。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妻说,雾中的感觉也挺好嘛!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开始攀援,冲击金顶的时刻到了,大家开始整装待发,戴上手套。铁链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锁。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山上的石头很有型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最后一段路几乎是90度,需四肢并用。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缆车上捕捉到的景色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索道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那块著名的蘑菇石,拍摄角度很重要,我们只是随手一拍。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给个锁的特写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冲顶是要排队的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山上的庙宇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天王殿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红云金顶在雾中时隐时现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红云金顶上的天桥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下山时遇到一只小鸟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山上的植被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山下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山下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客服中心背后,我们的住处就在附近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梵净山下的景色

从凤凰古城到梵净山(下)
梵净山下的景色

简述:我们12点45到达景区门口,排队按时间段进入,乘观光车(摆渡车),乘缆车,到达山顶(不是金顶),继续爬了一段石阶路,来到一块较为开阔的地段,金顶还在前面,但历历在目。我们2点45分下的缆车,4点30分登上红云金顶。金顶上矗立着两座庙,一为供奉释迦摩尼,一为供奉弥勒佛。两座庙分立两座山峰,由一座天桥相连。两山上各有一块巨岩,形如华盖(倒梯形),游人在石下做托举状摄影留念,意能擎天。金顶上游人很多,一般停留时间都在20分钟左右,就为拍照。我是拜佛为先,拍照在后,我拜过佛后庙门就关上了(可能是5点关门吧),很多想拜佛的人很失落。其实红云金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爬,最陡最险的地方也就是几段,几十米?也就是这个样子。我和妻还一人备了一副线手套,摆出了准备攀援的架势,结果也没用上(下雨,湿)。出来也没带相机,也是碍于这段攀爬有难度的考虑,全程照片都是手机拍照。老的金顶没有开,据说是在维修,这也好,省却了不少体力。妻看穿了我,说:开了你也未准去。

大雾遮住了很多美景,让攀爬的“美学意义”大打折扣,但我们志在顶峰,梵净山,红云金顶,我们来过!其实话也说回来,金顶的很多视角只有在航拍时才能找到,在山上很难看到我们在网上或影视中的效果,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总之我和妻的心结打开了,我们这一路只有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