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和孩子一起玩儿艺术

(2012-05-31 08:18:41)
标签:

转载

妈妈们太专业,这图片拍的真好看!

    要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提到“艺术”,绝对是让人忘而生畏的事物。
    再后来,无论是绘画、摄影、雕塑、音乐、舞蹈,只要是能跟“艺术”沾上点儿边儿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接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为了培养出一个“艺术家”,总之是不惜重金地报班儿,还一个又一个的。但是究竟是否能够适合自己的孩子、究竟是否能够坚持学习、效果有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http://s3/middle/63015f5btc1387d173fe2&690

    在乓妈心中,“艺术”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有善于寻找美的意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感受美的心灵。
    看到《和孩子一起玩儿艺术》的书名和封面,就迫不及待地想拥有一本。“玩”艺术,哈哈,太奇妙了。对于孩子而言,人生最重要的就莫过于“玩儿”了。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玩,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游戏的对象,“艺术”同样可以玩儿,太同意了!

http://s12/middle/63015f5btc1389e91a42b&690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玩儿艺术呢?还是让我们来一起仔细阅读这本书。

    翻过图书的第一页,几行娟秀的字体呈现在眼前。可以用“娟秀”来形容吧,或许还有更美丽的形容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家人无尽的爱,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感恩。那字、那话语、那情感,让做妈妈的我看了,立刻感觉内心温暖了起来。

 

http://s14/middle/63015f5bxc138f1eea6fd&690


    书的自序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神仙王国的小王子无限向往人间的生活,最终得到父亲的允许在人间生活三天,父亲只要求他:好好地生活三天,并感觉到快乐。

    小王子第一天拼命地干活,得到了地球上赖以生存的货币,然而他毫无快乐而言。

    第二天,他换了技术含量稍高的工作,用相对于第一天较短的时间,赚到了更多的钱。但是他感觉到劳累和疲惫,依然没有快乐。

    第三天,他知道这是他在地球上的最后一天,所以他只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帮一位老爷爷打理一个大花园。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小王子感到了身心的快乐,并且吃到老爷爷做的甜美的梨汤和饭菜,得到老爷爷给予的极高的报酬。

    我想作者梨汤老师想用这个故事,最终告诉大家:

    “艺术,并不是正襟危坐的一节节课程。

    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眼光,一种美妙的体验。

    它存在于画画时,做饭时,穿衣时,静思时,布置居住环境时,甚至选择生活方式时......

    它存在于每个细小的生活中。”

    只要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以寻找“艺术”为名,她能“开启活力、观察力、爱心、耐心和创造力。”

http://s2/middle/63015f5btc139a0873c11&690
    第一章,梨汤老师先给家长们上了3堂课:

    中国人真的缺乏创造力吗?

    传统教育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

    放眼未来,父母和老师快来拯救我们的下一代

    美术班害了孩子吗?

    老师的职责是引导者

    父母的职责是什么呢?

    孩子为什么爱画画?

    如何保护孩子的艺术天分?

    ......

    用这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家长来如何对待“艺术”,对待将孩子引入“艺术殿堂”的问题。

http://s4/middle/63015f5btc139a0b3c843&690
    第二章,便带领大家乘坐“梨汤号”小火车展开在创意世界的旅行。

    水之城、风婆婆的家、神奇的石头村、泥巴沙子村、砂纸制造厂、线条岛、有魔力的颜色城堡、形状小城、标志王国、声音国、蔬果小镇、光影俱乐部、奇妙的手电筒......这一切的一切,您是不是感觉到非常熟悉,这些不正是我们的宝宝每天都要接触、甚至就是每天都在玩儿的东西吗?

    比如本文的第一张图片,就是妈妈接乒乓幼儿园回来在小区里玩儿。旁边大一点的小哥哥用地上落叶和树枝做的“棒棒糖”送给乓弟弟,乓同学兴奋地拿着这颗漂亮的“棒棒糖”跑过来给妈妈看。

    这恰恰接近书中关于“宝宝最喜欢的活动——风吹树叶哗啦啦,拣拣落叶来画画”。书中会告诉我们:用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当然你也可以发挥想象、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创造出他们喜爱的东东,就比如那颗“棒棒糖”。

 

http://s12/middle/63015f5btc139a068fb9b&690


    “形状小城”会告诉大家:

    本站我们所能收获的、可参考绘本、材料小伙伴、藏在家里的形状、TIPS、创意练习本、绘本介绍等等。

    “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来确定要求,如果是很小的孩子,没必要非让他画出完美的形状。可以鼓励他用语言描述或者用相机记录下来。我们这里针对的是已经对各种形状产生好奇的宝宝,可以用这种练习提高他在生活中提炼各种形状的能力。”

 

http://s12/middle/63015f5btc139f4a1d2cb&690


    两岁半的乓同学最近很喜欢用比喻句,同时他的句子里面会出现很多形状的含义。比如:

    “妈妈看,月亮。月亮象香蕉一样。”

    “妈妈看,灯,象苹果一样。”

    “妈妈看,路,象爬爬(毛毛虫)一样。”

     ......

    自从上海回来,我们乘坐了和谐号。乓同学开始喜欢用“三角形”来做火车的车头,呵呵。

 

http://s15/middle/63015f5btc13a032b633e&690

 

    《和孩子一起玩艺术》不是一本看过了一遍或者随手翻翻就完事儿的书。“这是一本供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一起画、一起玩的家庭艺术指导书。”而父母的职责就是“成为孩子生活中的艺术教育伙伴,与他一起探索神奇的创意世界。”

    把她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随时翻阅,随时吸收,随时应用到实际中去吧。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奇妙的小孩儿,尤其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让你的孩子唤醒你内心的小孩儿,经常站在小孩儿的立场、角度,用小孩儿的思维去看待你周遭的事物吧。——这是养孩子的艺术,嘿嘿!

 

http://s16/middle/63015f5btc13a0dca620f&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