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学画的小朋友对我说:“我爸爸说你的课有些简单,想让我上学校里那种难的课去学。”“什么是难的课?”“就是画完很复杂,看起来特别好的那种。”唉,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和这个孩子说。她觉得简单的课,其实是我们这2次的想象力课,这其实是很难的,而她爸爸说的那种难的课,恰是成人眼里的难,我眼里的简单。
我最近比较彷徨的正是这个问题,有的孩子,上了学前班和小学以后,因为不得不上学校里那种硬课,也就是和学校学前班挂钩的美术课,所以感染了很多非常难纠正的习惯。比如在课上我非常忌讳从没教过的符号化的东西,下一周从学校上完课回来,却带回了大量这样的东西充斥画面。而除了具象的东西,其余一概不敢画。
之前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很难找回了。家长有很多也非常苦恼,明明不想上吧,学校和学前机构还不愿意,怕他们给孩子穿小鞋。有一个一直跟我学画的特别懂事的男孩子就是这样情况,年龄原因,他上了一个区少年宫办的学前班,托管性质的,除了每天白天的上课,课后还有各种形式的课外班,上托管班的孩子,家长可以推迟接的时间。妈妈本来给他报的课很少,一次接孩子时,老师话里话外流露出应该让孩子多上点课外班,比如美术班的意思,说别的孩子都报了。妈妈非常犹豫的和孩子回来商量,因为那个班和来跟我画画的时间冲突,孩子一开始很难接受,但是妈妈和他长谈过后,孩子很难过但懂事的答应了。妈妈也答应他,等李老师别的时间段能开课的话,一定让他过来继续画。
唉,听着妈妈打电话时跟我说这些,我能想见孩子的为难,和体谅父母的心情,同时也感到压力巨大。本来是完全出于自己的喜好,而开始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美术教育的相关工作,但是摊子越铺越大,时间越花越多。跟机构合作的一些课程,在没有做任何宣传的前提下,只靠父母们的口口相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开始火爆起来,每个班都供不应求,在哪里都能接到希望加课和加班的请求。像蒲蒲兰,那边的课程定额是8人,可是,每次都有远道而来,希望能够加塞或者有因故未到的会员的空缺可以让他们替补上的家长和宝宝,每回在课程开始前,面对这样的家长我都很为难。而每次接到大家恳切要求加课的电话,也让我很为难:我一人只有这么多的精力,无法满足这样庞大的需求。
也有很多朋友劝我,现在怀孕了,事情少做些,现有的课程也别上的那么辛苦,自己打算开办的艺术教室,也不如暂缓。这些朋友的劝慰,都是善意的。然而,我仍然在衡量了自己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之后,打算仍旧按自己的节奏生活。
从未特意追求过什么,也许天生懒人,所以总是等到天时地利人和后,机会砸到头上时,才能发现。艺术教育,写文,画画,一直是这样走来。
生活就这样自然的发生了,度过了,也越来越发现,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说很适合。
难的并不是按照寻常脚步过日子,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日子,坚持自己的方式。况且,觉得肩上的担子确实很有分量:能否给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能否为更多喜欢孩子的老师,提供一份薪水稳定有前景有未来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教育中来?这些,都是我一直在努力的事。
话说转回来,什么才是艺术教育中的难与简单?
发现孩子的特质,并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梳理出来,尽可能的与他们享受艺术的时光,游戏的乐趣,生活的滋味,调动他们潜藏的想象力,让他们尽情发挥创造力,这些是难的事情。
教一些具体的技法:冷暖,构图,疏密,空间,透视等这些具体的形式和技巧,让孩子画出成人眼里完美象样的画,这些,其实是很简单的事。
在上一节课里,木炭条的舞蹈——芳妃的父母课堂第十六堂,很多妈妈非常看重小雅在2岁多时画的那个猫,而我的很多艺术圈里的朋友,除了会赞叹2岁多孩子的这种神来之笔外,还非常喜欢3岁的小聪画的那幅声音。这也许就是看待问题的角度:理解一幅具象的画,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容易,而理解一幅抽象的,充满想象力和其余要素的画,也许要困难的多。而孩子的涂鸦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恰恰又都以后者为主,不以具象表现为兴趣所在。这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差异,也就是角度的偏差,所以直接导致了,如果是在保护孩子的特有年龄段的想象力这些珍贵的要素,而不是教一些技法和具象表现的课程,就容易让家长感到“不够难”。其实,成人眼里的难,恰恰是孩子的绊脚石,阻碍了太多孩子求索的乐趣,让他们重复着不符合自己年龄的行为。
因此,当你在何处何地,看到了和自己宝宝同年龄段的孩子画的你认为非常好的作品,包括在芳妃这里看到的也算在内,千万不要作为与自己孩子横向比较的标杆。要知道,任何个体都没有可比性。
我也经常听妈妈们说,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艺术教育书籍,在看过之后让他们很焦虑,因为里面孩子的作品,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无论是颜色,还是故事性,都让他们觉得那么完美,而更加使自己焦虑。其实这也是这类书籍的一个比较大的弊病:从专业者的角度罗列了很多真的很好的孩子作品,却忽视了现在大多数家庭的背景,很多爸爸妈妈对怎样艺术的培养孩子,觉得一片空白,又看到了那么多孩子的优秀作品,能不焦虑么?现在的父母,需要的不光是相对正确的方向,还要有如何达到的那个通道,如果只看到方向,没有指出通道,只能引起大家的无端焦虑。
我们是需要这样的努力,努力让家长能用家常的手段,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知道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而不是沉浸在庞杂的资讯信息中,在横向比较中迷失方向。
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在努力的做这样的事。
也恳切的希望着,什么时候学校里的硬课水平提高点,这其实比民间机构和个人做多少努力效果都大的多。毕竟他们的覆盖面更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好了,下课吧!今天的随堂作业是,别做比来比去的父母,如果对自己有要求的话,希望大家能成为真正用孩子的眼睛看待事物,用孩子的心体会生活,用孩子的年龄考虑他们现有问题的成人!我想,你们大家,都能做的到。
重要的一课:更新完毕!给孩子充分时间,小矛盾的处理方式,及儿童涂色的相关常识—父母课堂十五堂
往期课堂内容分享:父母课堂第一堂-我们的童年爱画画
父母课堂第二堂-认识红颜色
父母课堂第三堂--无压力涂鸦的美好生活
学会像孩子那样大笑--父母课堂第四课
灭门惨案背后的深意——一个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父母课堂第六堂——颜色认知及其它
懒人的看图说话--梨汤老师的父母课堂第7堂
揭晓-让老妈乐开花的礼物(父母课堂第八堂猜谜游戏)
每一扇窗后都有故事:娃儿眼看世界-芳妃父母课堂之九
培养阅读习惯,几岁都不晚--芳妃父母课堂之十
探究孩子眼中的世界及浅谈怀孕产后的居所设计--芳妃父母课堂十一
宝贝其实只需要我们多用一点点心就好-芳妃老师父母课堂十二
(已更新妈妈的实践)与宝贝一起亲手制作环保家庭拼图-梨汤老师父母课堂十四堂
往期杂志专栏部分文章分享:梨汤老师创意课堂第一讲-从水的游戏到"浓淡涂鸦"
梨汤老师绘本阅读指导《蚂蚁和西瓜》
有关童年的涂鸦梦想-青石板上的痕迹
孕前手记:做妈妈,是从孩子生下的那一刻才开始么?孕前手记开篇
时间杀手
孕前手记第二篇--人生总有低潮期
为宝宝修炼一个家(一)处处都是阅读区
孕前手记之精打细算理财篇(一)闲话财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