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活]美国文体才艺夏令营 (图)

标签:
艺术育儿教育草根海外留学美国摄影图片夏令营杂谈素质 |
分类: 儿女情长 |
美国学校的寒暑假长短差异很大。寒假顶多只有两星期,过完圣诞和新年就开学了。暑假却长达三个月,而且学校基本不布置暑期作业。所以这三个月成了孩子们翘首企盼的任天堂,但同时也让家长,尤其是双职工家长们颇为头疼:如何安排处置无所事事的孩子们,让他们过个轻松愉快又有意义的假期呢?
由于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的不同,美国家长和华人家长对孩子暑期的安排也不同。美国中产阶级小康之家,尤其是白领阶层,多半将孩子送进全日制的夏令营,早送晚接。而低收入的劳工阶层,孩子或者自己呆在家里,大的照看小的,玩电脑看电视度日,或者交给祖父母及七姑八姨代为照看。当我和一个美容院修甲工交谈的时候,她的两个儿子正在家里自己管理自己呢。为了送16岁的大儿子去一个为时三周,每天三小时的半日制橄榄球夏令营,这位妈妈每晚都在美容院加班到8点。当大儿子去夏令营的时候,10岁的小儿子交由外婆照看(美国很多州的法律规定将未成年的儿童独自留在家里是非法的)。
华人孩子的暑假首选是回国,探望祖父母,接受东方文化的熏陶,增加对故国的感知和认同。往往三个月下来,原本不利落的中文可以变得顺溜地道。即使加上来回机票,所需费用还是比在美国消费便宜。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回国的孩子,夏令营便是不可替代的选择。因为,我们身为第一代移民,并没有住在家附近的老人或亲戚可以帮忙开车接送或照看孩子。所以,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这十几年来,我把美国各种夏令营都逐一体验了够。
孩子小的时候进幼儿园,一到暑假,同样的幼儿园就改名成了夏令营,增加了些游泳,郊游类的夏令营活动,每个月的月费也跟着增加了约百分之三十。等孩子进了小学,各类夏令营更是名目繁多。因为美国人多半认为暑假就该彻底放松,所以这些夏令营的主旨也是以玩为主,怎么痛快怎么玩。有像修甲工大儿子去的那种半日制文体夏令营,专攻橄榄球,篮球,棒球,网球,游泳,舞蹈等,也有很多地方政府(township)或街道居民会(YMCA)组织的全日制夏令营,内设游泳,舞蹈,体育,美术,电脑等各种兴趣小组。辅导员多半是勤工俭学的高中或大学生。我住在美国东岸,靠近纽约,物价较高。但由于这种夏令营是政府或非盈利机构主办的,比私营的便宜,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午餐自带,一般收费标准每周不超过300美元。
现在我的孩子都大了,就像羽翼渐丰的小鸟,盼望着飞离父母的庇护,尝试独立的生活,结交更多的朋友,迎接更刺激的挑战,于是他们选择了远离我们上百公里的寄宿夏令营。
十岁的女儿涓涓喜爱绘画和手工,经过网上查询,电话询问,反复比较后选择了宾夕法尼亚州西北部离家近四百公里的“田园艺术夏令营”。这类寄宿夏令营多为私营,而且多聚集在宾夕法尼亚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州等山区。那里地广人稀,地价便宜,每个夏令营都占地成百上千亩,远离城市和任何工商业,放眼望去只有树木和草丛,青山绿水,蝉鸣鸟飞,孩子们完全接近自然,融入自然。而且这些山区气温凉爽,住宿的木屋不需冷气装置,节省了大笔电费开支,是建营的首选,难怪这些地方很多镇名就直接以夏令营营名命名。寄宿夏令营一般为期两到三周,每周费用1000美元(含食宿)。
田园艺术夏令营和地区内的其它夏令营相比规模不大,只有130个营员,营区所有房舍都建筑在山顶开阔的300亩草地上,周围近900亩山林围绕,均属夏令营所有。营区内设有马场,球场和游泳池。所有教室礼堂都建成农舍或谷仓的形式,力求融入四周的田园景致。
营员住宿的木屋极其简陋,甚至没有玻璃窗,白天卸下一块活动木板通风换气,晚上装上木板“关窗”睡觉。这里不但不需冷气,晚上还要盖棉被。每个木屋设有盥洗室,冷热水充足。虽然条件简陋,但平日娇生惯养的孩子们都兴奋异常,毫无怨言:
离营之前我们品尝了营地食堂的餐饮,感觉相当不错。最难得的是所有原料都是由附近农牧场提供的,不仅新鲜,很多还是绿色有机食品。营员也在厨师的带领下,种植部分蔬果自给自足。
既然名为艺术夏令营,课程就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美术课程设置了素描,彩绘,陶艺,摄影,印刷,雕塑,珠宝首饰设计制作,面具布偶制作等等。音乐课有传统声乐,传统乐器及摇滚乐。其中摇滚乐最受欢迎,自组的摇滚乐队在营地里随处可见。舞蹈课教授爵士,芭蕾,现代,踢踏和Hip-Hop。电台运作教授新闻联播,访谈主持,广播剧及喜剧小品。戏剧艺术包括话剧,歌舞剧,莎士比亚戏剧。剧院技术课程包括音乐声响设置,灯光控制,布景道具制造,舞台设置等等。另外还有游泳,网球,骑马,太极拳课。
摄影课用的是老式手动黑白胶片机,下面两张是她的首次习作:
这已经是女儿第二次去这类寄宿艺术夏令营,前年去的另一个营区有500个营员。可是两次都没看见其它亚裔,她成了营内真正的“少数民族”。中国父母对这类花钱纯粹让孩子“瞎玩”,而对升学并无实际裨益的项目似乎并不十分热衷。中国孩子哪里去了呢?很多去了我儿子去的读书学习夏令营(下次有机会,我再专文介绍)。
现在已进入8月,暑假也渐入最后阶段,从友谊到才艺,孩子们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已经收获到很多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东西。营期还没结束呢,孩子们就在商量着来年如何再次相遇于营地。
本园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为原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