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甜蜜三部曲(3)非营养性代糖

(2014-02-13 17:26:15)
标签:

营养

代糖

无热量

健康

分类: 碳水化合物
non-nutritive sweetener,非营养性代糖,它们的组成千差万别,这一类物质很少转换成营养性成分(含有苯丙氨酸的阿斯巴甜除外),那么它们诞生的唯一目的便是---欺骗味蕾。

这一大类物质是代糖的潮流,因为它们甜度很高,用极少量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甜度,就算有热量(阿斯巴甜含有氨基酸),那在极少的使用量下热量也可以忽略不计。当然,这也引发了不少担忧,具体我们下面会慢慢分析。

用一个来自nutrition cc 13th的表格来概括,上面也已经写得很详细了(其实是我想懒一次,手打翻译好累人啊)。手上有这本书的也可以查第496页。
 甜蜜三部曲(3)非营养性代糖

从上到下分别是
安赛蜜
可以说是出现率最高的食品添加剂。

阿斯巴甜
快餐店例如星巴克,必胜客会使用的代糖,无糖可乐也基本上用的是这个成分,它是氨基酸衍生物,有热量,但是最终出现在食品中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用量实在太小。

罗汉果
无需多说了,好东西,居家常备。

纽甜
新一点的代糖,变态级别的甜度,唯一的疑虑是它会产生微量的甲醇,危害性可以忽略不计。

糖精
最开始惹出风波的代糖,目前没有几个国家能顶得住压力继续批准使用,慢慢也退出历史舞台。

甜叶菊
天然成分,可以认为就是老外的罗汉果,较为安全。

三氯蔗糖
也叫做蔗糖素,蔗糖的修饰体,甜度高,商品名splenda算是代糖的代名词了。

塔格糖
半乳糖异构而成,其实也类似于营养性甜味剂,因为它是可以分解利用的碳水化合物。

------------安全性-----------
使用代糖是为了保证健康的情况下获得我们喜爱的甜味,如果在安全性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成分也就失去了意义。

上面介绍的这些成分。在FDA的监督下,经过大量的实验,认定这些成分可以在一定剂量下使用于食品中(GRAS generally regard as safe)。同时,还有一个值叫做ADI,可以接受的日常摄入量,首先这个量远远低于实验室中得出的中毒量,其次,因为这些代糖的甜度是蔗糖的几百倍,所以它们的日常使用量是远远低于在实验室中得出的中毒量。比如说,你要一天喝个含有安塞蜜的无糖可乐超过30罐,那么才会超过这个推荐摄入量。阿斯巴甜的日常摄入量是3g左右,而0.5g的阿斯巴甜,已经能够让大杯星巴克咖啡甜到反胃。

不过自从糖精致癌风波开始起,科学界免不了对这些代糖提出各种质疑,比如说上面提到的阿斯巴甜,就因为苯丙氨酸有少部分人无法代谢,限制了其广泛使用,此外“神经毒性”也是经常提到的字眼,而三氯蔗糖,因为氯基的进入,让很多学者引申到它有毒性的近亲们。

我们对新的食品成分和药物成分的认识是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每年上市那么多产品和成分,总有那么百分零点几到百分之几的可能性就是-----“有希望-大规模铺开使用-发现副作用-证实危害性-撤销下市”的路线。所以说不定哪一天,也会来个震撼的报告把它们某一位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和糖精一样消失在食品行业中。但是,我们没有办法阻挡历史的洪流和科学的发展,我们不是活在石器时代,碳水化合物早已不是稀缺的资源,既然有那么多的证据和调查表明,在现代饮食极其丰富的大环境下,摄入过多的糖分对身体弊大于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支持让科技去优化我们的膳食,用更适合目前饮食结构的成分,替代那些不再适合我们的成分呢?

所以就目前个人看法,我不排斥含有这些代糖的食品,偶尔也去星巴克或者必胜客用个半包阿斯巴甜,家里准备的一般都是甜叶菊提取物和罗汉果,做粥,甜品或者是烘焙制品的时候会用上一点,就目前的研究,以及人类千百年的使用经验来说,这两个植物没有什么不良记录。

另外一个担心的点在于,会不会欺骗大脑?我觉得不用担心,大脑没那么好骗,大脑只认葡萄糖和酮体,味蕾和掌管食欲的中枢并非完全重合。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果糖,果糖够甜吧?吃水果够让人满足吧?但是果糖没有办法抑制食欲,而摄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就会很好的抑制食欲,让大脑发出“够了”的信号。

因此,少量的使用不同种类的代糖,对健康的危害低于同等甜度的白糖,除非你对某种代糖成分过敏。木糖醇,赤藓糖醇,甜叶菊,罗汉果,这几种代糖居家常备,慢慢摸索它们适宜的用法,掌握其用量,让食物增添风味,增进食欲,或者仅仅是让健康食物不那么难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