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

(2015-10-26 20:51:28)
分类: 小河弯弯向南流

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

香港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吴恩柏: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

2015年10月22日    来源:  新华网  

 

在刚才的主题演讲中,我们听到天津大学建校120年,而香港地狭人稠,香港科技大学要生存,就必须求新求变,这就是创新创业本质。香港科技大学建校至今只有25年,学校位于美丽的清水湾海边。这25年,香港科技大学从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大学,变成2015年QS世界排名第28位的大学,并一向在全世界新兴大学里面名列前茅。但排名不是重点,重点的是我们要看到一个大学如何从默默无闻,然后在老师们筚路蓝缕,在学生们勤勤恳恳,在校友们努力不懈的情形之下,把香港科技大学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的使命非常的简单,一是要力争做全世界一流的研究,二是要对我们所在的环境做出贡献。在国际上创造名声就牵涉到我们要做全世界第一流的研究,因此老师们、学生们都被要求、被期望能够在全世界最好的杂志上面插旗,发表最好的文章。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学生和教学,也做了非常多的安排,我们有非常完备的跨领域的教学,我们的学生有最大自由度去选他所想要上的课,他甚至可以设计在大学四年里想要的学程,这些我们都可以帮他做到。在自由的学习气氛底下,我们谈到如何对我们所在的社会、我们的环境做出贡献。

 

首先是我们毕业生必须是有诚信正直的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诚信正直的能力,那么他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其次是这么多年学生在校园里面学到的东西,他要扎扎实实学到以后,要努力贡献给企业,贡献给社会。最后是经济上的贡献,就是不止是创新创业还要创富,我认为创富是必然的结果,如果你可以做创新创业,自然你的财富会来,如果你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么自然你就会财富得来,这就是互赢互利。

   

香港科技大学在首席副校长下有两个部分,一是做研究、教学,二是做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有一个专门的知识转移中心,即所有产业化透过一个学校的专属公司来做。也就是我们的老师做研究,所有牵扯到商业的行为我们透过这个公司来完成,这是清水湾总校区做的事情。

 

我们在内地有三个校区,广州市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是我们最大的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平台,大概有160位教授和专职研究人员在几个不同领域里面去做努力;第二个是深圳研究院;第三个是佛山市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这是以任务为导向的研究开发,以上是我们在知识转移上布的局。

   

我们香港科技大学在互联网的时代建立一个平台,我们希望将来不管任何人进到香港科技大学,当你想知道知识转移和创新创业的有关情况,你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找到。第二个部分是建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除了学生、教授以及我们的所有职员以外,最重要是的以我们的校友为伙伴,我们能够通过校友连接到外面非常重要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人才、资金、相互伙伴依存的关系和商业模式。而我们所有的服务都采取商业化模式,我们只做增值的服务。

   

香港科技大学技术转移跟创业的途径分成两个横轴:一是技术转移。也就是说如何把香港科技大学的技术通过不同的途径转移到企业和生产线上面,使企业透过跟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让他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更大的份额,使技术有更多专利的保障,这是最重要的目的。这个目的透过四个学院一起来合作,通过资金来创造,可以让老师们做不同的层面。因此,技术转移中心扮演一个亦步亦趋、亦师亦友亦伙伴的角色,因为老师或者学生,他专注的是怎么样做世界第一流的研究,但却不熟怎么做应用研究。那么应用研究跟学术研究不同的就是应用研究要倒过来看,要分析市场将来该怎么定产品的规格,或者是定解决方案的内容,跟着要做竞争者分析,也要做专利的布局、发展的策略,因此需要非常专注,这些东西都需要技术转移中心同仁们跟老师一起来合作,最后进行产业化。如果老师、学生们对这三个步骤有兴趣,就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这就是创业。

   

香港科技大学还成立了创业中心,中心主要是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促进创新的思维。我们希望在校园里面,尤其是对学生们,要培养他一个创新的文化。为什么创新文化很重要?因为我们并不是在意学生毕业以后,就期望他立即去开办公司,而是希望他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职场生涯里面,带着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文化、创新的种子,不管是在公司、政府单位、各种机构,他都有这个创新文化的思维和种子,使得某一天他会去对他所在的环境产生一些影响,也有可能是在公司制度、公司文化、公司执行方式、公司的策略进行创新,这是香港科技大学创业中心希望能做到。我们希望将来可以跟中科招商这个平台来合作,因为我们的老师也还不够。

   

而对于文化的培育中,我们分为五个阶段,不管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还是外校的学生或者是校友,他可以进来学怎样去做创新,因为创新本身是一门学问,让学生们能够透过上课和讨论来学习做创新。第二个就是对于所需要的工具,包含着市场的结构、融资规划、科技库等等。第三个是比赛,比如,香港科技大学有百万奖金创业比赛,学生会在比赛过程中认识不同环境、背景的人,他们可以自行组团队。同时我们在今年开始会办一个投资论坛,论坛会集结学生做创业运营书的发表,老师们做技术的发表,我们邀请校友们、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等等进来跟我们交流,共同寻找机会。最终我们当然希望完成这些阶段以后,学生可以继续往前走。

   

我刚才谈到百万创新比赛,比赛要求的标准是非常低。比赛2010年已经开始举办,至今已有五年历史。每年大概有100到150个团队增加,最终有15位进行终选,在半决赛的时候老师们做选择,在最后的时候就是请专家进行风险投资。

   

另外我们香港科技大学对于新创公司,尤其是校友的新创公司,如果他希望能够和香港科技大学产生连接,我们经过审核以后可以让他用香港科技大学的场地,他们在名片上可以刻有香港科技大学的名字,条件是他们要付3%的股权给香港科技大学,3%其实非常少,因为在新创企业的时候,通常资本是非常少的。

   

香港科技大学的专利并不多,25年以来,大概有接近2000个专利的申请,重要的是我们的商业化比例高达30%,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比例,这代表着我们的专利实际上是非常坚固实用的,我们也很努力希望把我们的专业进行产业化。第二个数字是我们专利批准率,香港科技大学的专利批转率高达81%,这代表其实我们对专利的准备、申请、审核、答辩以及对于专利分析是非常用心的。

   

从外界眼光,来看香港科技大学的创业家,在香港的报纸、内地的报纸,国际上的报道很多都有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创新公司的故事。其中就有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家公司不止是香港科技大学引以为傲,同时他也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2006年成立,是由内地的本科生来香港科技大学念硕士,跟着他当时的老师开发无人机领域,研究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和自拍器上面的光学手动技术。刚才提到,就是当我们谈创新的时候,常常需要跨领域,这是一个典型的把两项技术结合在一项产品上面,扩张在原来不存在的蓝海上面,在这个蓝海上面可以任意遨游,遨游的成果是大疆创新已经成为全球无人机领域的领跑者。另外他是一个极少数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面遨游而不是借着国内市场各种保障来生存的企业。在四川地震期间大疆创新的无人机还被用来做空中扫描,制定四川汶川地震之后的援助计划。大疆创新目前市值是已经超过了100亿美金。(梦里江河转载注:此段有关大疆创始人汪滔的说法不准确。汪滔是2003年在华东师大读大三时退学并转学到香港科技大学读本科及硕士的。在今天推出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汪滔首次上榜就以36亿美元排在第38位)汪滔故事可见:和汪峰抢头条的创业家:汪滔用无人机定义中国智造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2015-05-31

 

 

源地址:

http://education.news.cn/2015-10/22/c_12834750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