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仁华忆往】一次因运转而迟到的经历

(2014-08-13 18:36:28)
标签:

育儿

分类: 人大附中学生故事会

梦里江河的话:

高同学今年从人大附中毕业。高考之前,我看到他获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30分优惠的消息,心里的小石头就落地了,后来得知他将就读北大元培实验班。小高特别喜欢几个教过他的老师,尤其是一直以来孜孜不倦地记录黄森老师的精彩搞笑的语录,某次还把这位生物老师一整堂课录下音来并整理成文字发表,让我在转载之时不禁有些担忧他的学业。

仁华学校,在人大附中以及一些优质中学的孩子心中,应该是难以忘怀的。8年前我儿子刚进人大附中初中的时候,班上孩子们总喜欢问他是仁华几班的,因为他们在小学6年级时几乎都是仁华学校1班及2班的学生。其实我儿子在小学阶段并没进过仁华学校,但还是受惠于当时政府许可的优质中学自主招生政策,幸运地升入人大附中,和同学们一起享受适合其天性和资质的教育。

我认为,在那个时候,仁华学校就是“凭优秀择校”的桥梁,就是与“凭权势择校”和“凭金钱择校”的对抗和平衡,就是聪明上进孩子们的光荣和梦想。

 

 

【仁华忆往】一次因运转而迟到的经历

作者:高秋实   2014-07-25 16:31 

 

昨天晚上本来想了很多话想说,早上起来却又全无精神,于是呆坐一上午,不写算了。于是趁还记得这些事,把仁华的往事再记录一下。

 

六年级下学期是两点钟上课,因为吃饭比较早,所以一般吃完饭都是去运转。(梦里江河注:所谓“运转”,我理解是坐公共汽车到处转悠,北京有些孩子痴迷这个)

 

但是这天吃饭比较晚,路上也不顺,从清河就这边发现时间不对了,到上地这边就已经一点四十了。当时也比较笨,看见运通105就上去了。其实现在想想,就算是晚上没车的时候,也得迟到了,不过当时不大会算这个。到村里就两点了,村里还堵车,这个时候心情反而好多了,觉得在车上着急也不管用,迟到五分钟和迟到十分钟也没什么区别——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迟到了二十多分钟。

 

一路小跑去现在操场南边那个楼,就发现我仁华那个班的班主任在楼门口,非常着急的样子,说,信息表带了没有啊,就差你了!我就拿出来给他。当时就觉得有点不对,收个信息表用这么着急嘛,觉得可能今天不是一般的上课。结果一进去发现在面试,整个人都不好了。

 

有必要说明的是,小升初的事情在这个时候都还没定,这只是仁华自己的面试,与初中分班更没什么关系。仁华也比较黑,面试或者期中考试,从来都不提示,不过敏感的人能猜出来就是了。这个面试的样子也很不传统,就是每个班的人还坐在原来的班里,48个椅子靠三面墙排着,中间是空地,讲台前面坐着老师。

 

当时面试的第一部分是每个人抽一话题然后说小段子,按照学号来。我到的时候已经过了我了,他们也不给我多的时间,直接告诉我是下一个,然后我就开始胡扯。当时也不会扯,比较害怕,所以可能他们也觉得我超级奇葩。说完了,回座位,这才觉得,喔,可以歇一会儿了。

 

其实没想到,这个部分结束之后呢,老师居然还请同学互评。这个时候就有一位,我忘了是谁了,站起来说,我觉得2号同学非常好,因为他第一个说,没什么准备,还说得非常好;我觉得6号同学也非常不容易,他迟到了,但是也能迅速做好准备,讲得非常好。算了,反正我想不起来这是谁了。每次听这话都觉得超级嘲讽。

 

面试的第二部分,按学号分成几个组,每个组当场准备一个节目,就几分钟时间。我们组全男的,估计也不会表演节目,也不知道谁提议的,说,我们一起背诗吧。然后我就傻了,因为我当时根本就啥都不会。这个时候已经就没有准备时间了,我们按顺序得第一个上。他们都会各种长的,几十句,按相声话说叫“贯口”。没办法呀,谁叫人家是著名小学来的,有素质,我是渣小学来的,连首整的诗都想不出来。我就看着那些人在那里说贯口,什么《卖炭翁》《蜀道难》,我当时的想法是:喔,你们在说什么呀,我听不懂。真的,当时这两个名目我真的是全不知道。然后,我就在大家奇怪的眼光之下,我说,我背一首杨万里的《小池》,一个七绝,二十八个字,完了。他们都背唐朝的,我背一个宋朝的,他们都背长的,我这突然来一特短的。我当时就觉得我绝对是这个整体氛围的破坏者,如果大家分低了那一定是我的责任。至于我为什么知道这个《小池》呢?因为我们小学的作文选叫“小荷才露尖尖角”,我才知道有这个名目。

 

虽然到现在仔细读过的宋诗至少也有几百首了,算是有了一点点了解,但是回想起当年这段经历,总觉得,唉,当时的自己简直没有脸见人。

 

我相信在那一组人里,我是现在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的一个。当然,那是因为他们都不走这条路,而是走了别的路。

 

闲言少叙,其实别人的表演我也没怎么看,心情全糟了,于是这面试应该到此就结束了。路上就觉得自己今后的前途就此完了,回家也不敢和家长说,今天出去玩了,面试迟到了,还表演得一塌糊涂。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虽然自己心里是很郁闷的。不过我的心理素质还不错,过几天就不把这当事儿了。

 

7月25日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404927941/931890864

 

 

 

 

人大附中家长微记录:儿子赴美之前600天里的故事

2014-03-10 17:05

这是人大附中学生画的一幅画,表达对学校的爱。从仁华学校算起,儿子在这所学校呆了10年,今天去给他办理保送生手续。在他即将告别人大附中时,作为家长也对学校产生 ...

查看全文>>

 

 

 

人大附中校长:超常教育是必要的

2009-08-28 12:27

超常教育不是超前教育很多北京的家长都知道人大附中有个超常儿童教育的实验基地——仁华学校,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进那里。这使多年来进入仁华学校的竞争异常白热 ...

查看全文>>

 

 

 

 

梦里江河注:很多同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上人大附中的仁华学校,到高中毕业正好十年,这时他们和刘校长的关系已经由师生“沦为”朋友了。“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 ...

查看全文>>

 

 

 

 

当然,我们小学奥数也不是拔尖的那种,除了在学校跟着上奥数班,就是每年蹭进仁华学校的后几个班当分母,最后一年改为月亮爹每周辅导一次,即便如此,这些训练还是有用 ...

查看全文>>

 

 

 

2011-07-01 20:43

焉能以百尺之遥而妄自定论?p.s:早晨上班看到满眼都是关于仁华的消息,对坛友们的执着、痴情可以理解。但仁华只是小升初的一个驿站而已。如果孩子对数学有足够的兴趣和 ...

查看全文>>

 

 

 

 

奥数教育专家两个孩子为何不学奥数的更有成就

2011-12-02 08:06

研究和参与竞赛数学教育、教学、培训工作达二十年之久,长期在人大附中仁华学校和北京巨人学校任职。最近他在接受巨人学校专访时介绍了自己的教子心得和对超常教育 ...

查看全文>>

 

 

 

 

中我认识的第一个人。五年级的时候我被学校去推荐考人大附中办的那个华罗庚学校,四班第39号,前面坐的就是BN同学,左边是后来初中三班的小张同志。那一年可以算是我数 ...

查看全文>>

 

 

 

 

他在大学期间还积极参与中小学数学超常教育,特别是主编了一套《华罗庚学校数学思维训练导引》,现改名为《仁华学校数学思维训练导引》,里面有些练习题难度极大,同类 ...

查看全文>>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超常”的超常儿童教育观

2008-11-09 09:04

现为知名作家和学者。1989年,刘彭芝送走实验班学生,从普通教师一跃升为人大附中副校长,一手操办了超常儿童教育基地仁华学校。1997年,刘彭芝担任人大附中校长,带领 ...

查看全文>>

 

 

 

他请求公司把他的实习期延后两星期。“原因很简单,公司的实习时间与我在仁华学校(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基地)教课的时间有冲突”,李秋生说。李秋生和人大附中有着很 ...

查看全文>>

 

 

 

 

他写博文的劲头就更足了。这里转贴肖盾一篇《大池塘里的小鱼尾巴》,讲的是肖盾当年在人大附中开办的“华罗庚数学学校”(即现在的仁华学校)的经历。肖盾在华校失去 ...

查看全文>>

 

 

 

 

肖盾,1994年开始在仁华学校学奥数,1997年开始就读于人大附中(住宿生),2001年经刘彭芝校长推荐,凭着优异的笔试和面试成绩,被交流到英国名校米尔菲尔德中学就读,2002年 ...

查看全文>>

 

 

 

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被超常”

2010-09-26 08:13

不少家长为之怦然心动。其实,人大附中很多年前就设立了超常儿童教育实验基地——仁华学校,只是此前孩子们按部就班读完小学才升入初中,而非从五年级跃入初中。多年来 ...

查看全文>>

 

 

 

 

今天唯一不愉快的事情就是发生在仁华了,因仁华改变人生的我对它总是异常珍惜,一直勉力维持至今,在当下艰难的时势里,这些看不到希望的付出是不是仍然有意义?从 ...

查看全文>>

 

 

 

 

祝万事如意,肖梁 发信的这个肖梁,小学三年级进入人大附中华罗庚学校(现仁华学校),高三以满分拿到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在人大附中整整学习了10年 ...

查看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