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00万访问量了,关注独立生存能力教育问题

(2014-02-02 15:02:2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大道理和小案例

700万访问量了,关注独立生存能力教育问题

 

2014年2月1日23:35分,梦里江河博客的访问量达到了700万。这几天过年,造访的网友不太多,每天的访问量也就3000左右,又时值深夜,于是我就轻松截下了这个访问量700万整的页面。

 

我是2008年2月18日开始写博客的,当时也是春节刚过,没出元宵,至今将近6年了。第1篇是人大附中肖淼老师的传奇故事(一)

 

2009年10月31日,梦里江河博客的访问量到了100万。当时梦里江河连续点击鼠标,想把这个100万的页面留下来,但并未如愿,只点中了999999和1000001两个页面。为此发表博文100万访问了:固顶交流区兼部分人大附中博友网址索引》。从第一篇博文到第1个100万访问量,大约用了618天。

 

2010年12月1日,梦里江河博客的访问量到了200万。武汉家长whoami截下了这个带有6个0的200万访问量页面,E-mail给我,并在武汉著名论坛“家长100”发帖表示祝贺。为此发表博文武汉优秀爸爸截下梦里江河博客第200万次访问页面,他的教子体验。第2个100万访问量大约用了396天。

 

2011年9月20日,梦里江河博客的访问量到了300万。“全妈妈”、“老爸书童”、“亦善亦恶”和“飞猪”这4位网友帮我截到300万访问量附近的页面。为此发表博文博客第300万次访问截图,答几位网友的提问》。第3个100万访问量大概用了293天。

 

2012年5月11日,梦里江河博客的访问量达到400万。当天收到了10多位网友寄来的20多张页面截图,400万整数的截图被我儿子同学的家长截得。为此发表博文梦里江河博客400万访问感言,大学来人大附中招生咨询印象》。 第4个100万访问量大概用了232天。

 

2012年12月7日,梦里江河博客的访问量达到500万。有几位网友给我截下了当时的网页页面,500万正的网页截下来了,离得近的还有500万+1,500万-1等等。为此发表博文500万访问量页面截图,当天和两位网友的交流和感想》。第5个100万访问量大概用了209天。 

 

2013年7月20日左右,梦里江河博客的访问量达到600万,这次事先没有请求网友截图,自己也没有截图,没有在博客留言纪念,因此日子也记不大准了。第6个100万访问量大概用了225天。

 

2014年2月1日,梦里江河博客的访问量达到700万。这次也没有惊动网友,但自己把访问量700万整的页面截下来了。第7个100万访问量大概用了196天,平均每天的访问量超过了5000。

 

网友若有兴趣点击我上面几篇博文的标题,可以看到我对这个博客的一些想法。这次就不专门写感想了,略谈一下生存能力教育的问题。

 

我转载的这文章中说到,生存能力的不足,不仅会降低个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更会带来人格欠缺、心理脆弱。这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无形的抑制。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持续、深入和系统化的课程跟进。 我觉得,现在很多孩子独立生存能力不足,主要是父母不够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对孩子过度呵护,包办代替了很多本应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去做的事情。父母过于“能干”,孩子就难免“愚钝”,其影响不仅仅在生存问题,甚至还影响了孩子的辨别能力和价值观、人生观,对孩子步入社会后的生活和事业极为不利。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绝对要靠父母平时的用心良苦逐步积累的,不能依靠家中老人,更不能将担子推给学校。

 

以下是转载:

 

光明时评
生存能力应成为教育重要内容
耿银平《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6日   02 版)
 

   

据报道,河南科技大学近日组织的“大学生城市生存挑战赛”,吸引了全校70余名大学生参加。大学生们分成小组各显神通——街头弹唱、当装卸工、洗盘子……有的组挣了133元,也有两组因没挣到午饭钱被迫退赛。

 

   

真正的人才,仅有满腹经纶是不够的,还应具备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仅注重技能是不够的,还应在情商、乐商以及生存发展方面有所作为;仅“宅”在斗室里发展是不够的,更应走向开阔、放眼未来。这些生存训练课程,对于没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说,的确是难得的社会生活预演。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对孩子生存能力的训练已走在我们前面。比如,日本最新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就要求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定为日本义务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学校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使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能够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德国的孩子在幼儿园就要学会“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

 

   

生存能力的不足,不仅会降低个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更会带来人格欠缺、心理脆弱。比如,那些生存能力弱的孩子更愿意在虚拟世界和狭小空间里自娱自乐,内心封闭;还有的孩子耐挫力低,遇到一点困难就畏难,不敢承担,不敢独立,更愿意成为“思想附庸”和“知识留声机”等。这些缺点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都是一种无形的抑制。

 

   

组织一次生存锻炼,可能会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长期存在的“娇”“骄”二气得到改观。但若想从根本上扭转家长和孩子的观念,就需要持续、深入和系统化的课程跟进。

 

   

其实,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强调:“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这就需要学校将这些课程日常化,在生存体验结束后,更要让独立生存的理念留下来。家长也可以大胆放手,让孩子好好体验一下酸甜苦辣的社会生活。学校也不妨将生存能力纳入课程发展目标、教育目标,成为生存教育的积极推动者、实践者。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3-12/06/nw.D110000gmrb_20131206_1-02.htm

 

 

 700万访问量了,关注独立生存能力教育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