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物竞赛名单揭晓!有感

(2013-04-12 22:12:38)
分类: 学科竞赛信息与评论

有网友几次在我博客留言,说只要人大附中没人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就不报道了,然后用些低俗下流话来贬损人大附中。

 

其实,自2011年以来,我博客里关于中学生在国内外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的内容一年比一年大幅减少,这学年仅报道了数学、物理全国决赛成绩及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名单,还是基于难以拒绝老友热情提供的信息和材料。个中缘由,主要是我对学科竞赛过热现象的忧虑越来越重,相关看法在博客中常有提及,在此也摘录一些原文片段(按先后顺序),再次供后面的家长和学生参考:

 

奥数这条道要走通,一要兴趣,二要天分,三要良师。四是。。。运气。  

来自:奥数之路其实很窄:奥数金牌咋炼成

 

 

梦里江河介绍的这些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物等学科获得省级一等奖的同学,按国家规定都有保送上大学的资格,或者在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20分的高考加分。但是,梦里江河不赞成把保送或加分作为弄这些学科竞赛的主要目的。

如果只是为了上个好的大学,若把弄竞赛的精力用在各科的学习上,一定更加合算,至少能在高考中多得数十分。而在竞赛中取得省级一等奖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的。朋友们看了这些名单,想想自己孩子学校有多少孩子榜上有名,也就对竞赛出成绩的艰难程度有一直观的了解。

说到底,学科竞赛应该由那些学有余力、并对这些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孩子去钻研。有些社会辅导机构,千方百计以极少数人的竞赛成绩引诱大家去上课外辅导班,我很反感。那些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归因于在社会机构上辅导班的,又是少之又少的。

来自:2009年数理化信生5项学科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名单

 

 

这些孩子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天分和勤奋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为他们鼓掌。同时,我也把掌声送给那些同样努力过,但却缺乏一些运气的优秀学生。努力了,不一定达到目标,但一定为人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来自:2010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部获奖名单

 

 

如果把超常儿童的一些性格特征和行为当作缺点对待,就很容易伤害他们;反过来,如果把普通儿童当作超常儿童加码操练,也很容易打击他们。

来自:2012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赛的6名队员揭晓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前不久对记者说:人大附中培养的人才很多元。这点我深有同感。听说,人大附中一全国物理决赛金牌得主在选择就读北大物理学院前,对他妈妈说:我想搞科研,但将来会很穷,养不了你们了。当然他的爸爸妈妈一定会支持孩子的选择,但在这个人生价值和价格常被扭曲的社会,我还是为这个孩子做出这样的决定、说出这样的话而深深感动。

在此转载一篇2011年终告别文章,作者是上面名单中的一位同学,他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之高,也是一个很有科学追求的人。这篇文章看似随意,却拨动心弦。

来自:2012国际物理奥赛国家队出炉,他的一年!

 

 

当前城市人群中到处开办的“小学奥数”和IMO这样的奥数完全是两码事。“小学奥数”如果作为开拓思维的手段而因材施教,是很好的;如果当成升学唯一手段而强行灌输,是有害的。高中的奥数,应该在学有余力,而又对数学极有兴趣,并有一定天赋的情况下,才值得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和钻研。

来自:媒体对2012年国际数学奥赛我国获奖选手的报道们

 

 

从我博客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人大附中培养的学生非常多元。人大附中每年是有10多个学生去读清华经管学院,但也有10多个学生去读北大数学学院和物理学院。真正热爱科学,愿意终生奉献给科学事业的孩子,人大附中可以有!

来自:2012国际物理奥赛成绩正式发布,周恒昀世界第二名

 

 

梦里江河的话:

本来,从2011年开始,我就不在博客即时发布全国五大学科竞赛以及科技创新大赛的北京赛区一等奖名单了,只即时发表这些学科全国决赛的获奖名单。当然,阳光高考平台公布的具有竞赛保送资格的名单,我还是会转载的。但是,今天早晨,一位老朋友专门发了名单给我,我还是在这里发一下吧。

补记:

昨天中午随手写了一些评论和感想,现在删除重写,主要集中在教育部竞赛保送新规的影响上面,不对人大附中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教育部等五部门于2010年11月公布的新规定,最关键点是:自2014届学生起,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

目前,在多数省份,一些名校从全省招收尖子,然后把部分学生从高一开始就编入竞赛班,主攻竞赛,减少了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全国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然后被北大清华以及其他名牌大学保送录取。新规定执行后,全国范围每年的竞赛获奖保送名额将从现在的5000多名省级一等奖获得者减少到200多名全国决赛一等奖获得者,难度大大提高。专攻竞赛的学生被名校录取的机会大大减少。

一些机构仍然大力宣传竞赛辅导,说省级一等奖虽然不能保送,但北大清华通过自主招生,照样可以录取他们。我不认同这个观点。

首先,大学的自主招生,是要先笔试多门学科,笔试总分达到一定门槛后,才能进入面试程序的,这点对竞赛生是不利的。

其次,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难度并不高,和高考题相比,主要是把高考的中低档送分题去掉了,难题略难,范围略宽,对做题速度要求高,所以竞赛生即使在自己主攻的竞赛科目也没有很大优势。

第三,即使大学对省级竞赛获奖者降低笔试分数线,也不会降低多少,因为大学并不喜欢过于偏科的学生。

第四,教育部新规就是要降低学科竞赛的热度,就是要大幅减少通过学科竞赛获奖而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的人数,大学绝对不会做那些违背教育部政策导向的事情,因此不要指望大学在自主招生中对竞赛获奖生有多大的照顾。

即使在省级一等奖可以保送和高考加分的年代,通过竞赛获奖保送也不如直接通过自主招生和高考成绩进入清华北大来得容易。教育部调整竞赛获奖保送政策后,一些同学相应作出调整,不在竞赛上花太多功夫,这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继续投入大量精力准备竞赛呢?那些真正学有余力、清北无忧、又不打算将大量时间花在申请出国读本科的学生,如果将适当精力投入学科竞赛,对将来的学业和发展还是很有好处的。重点应该是数学和物理,这是理工科各个学科的基础,参加竞赛的学习过程对于培养科学思想和思维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至于信息学、化学和生物学科,如果特别感兴趣,并且以后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通过竞赛提前学习和接触也是很好的。

这是我为2014届及以后年级学生和家长所做的分析,不一定对。

来自:2012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名单及参加全国决赛名单,我的评论

 

 

前几天有个初二家长在网上问我物理竞赛的事。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这么早就去攻竞赛,甚至整个中学阶段都没有必要去攻竞赛。如果单纯为了保送和自主招生而专心搞学科竞赛,放弃了一些更应该学习和追求的东西,那就风险太大、代价太高,即使成功上了北大清华,也是得不偿失。

中学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呢:首先,要打好语文以及人文、社会学科基础,以便将来能在这些领域养成终生喜欢阅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其次,要活学活用英语。英语对这一代孩子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中学是最佳学习时段,如果到大学再补救,是很无奈和很困难的事。再则,学好数学,并学会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问题。我说的上述三个方面的学习范围和程度,是要大大超越高考范围的,但要建立在能够应付高考并考上理想大学的基础之上。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可以多参加和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还有余力的话,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出发去搞学科竞赛。

来自:自述:从高中起步的物理竞赛金牌之路

 

 

此外,我还转载了几篇当事人的体会,强烈推荐阅读:

 

今天晚上,我十分认真而诚恳地的罗列上述材料,是为了多结善缘吧,也可能作为对我博客中竞赛信息的一个阶段性小结吧。今后我博客里纯竞赛信息的博文将继续减少。

 

巧合的是,人大附中自2007年以来连续6年获得国际奥赛金牌的历史,也在今年结束了。这6年里,人大附中学生共获得6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3枚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枚国际信息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人大附中今年将要毕业的2013届学生,已有范浩强、陈景文分别在高一、高二时获得了国际信息学、数学奥赛金牌,然后不再参加国家队选拔。高奕博以全国决赛满分金牌的身份在国家集训选拔中失利,但他在国家集训队收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信,他的人大附中同学今年被哈佛大学录取2人,斯坦福大学录取3人,耶鲁大学录取4人,芝加哥大学录取6人。

 

“言归正传”,根据“畅想未来”的博客消息,4月10日,随着第25届国际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队员名单的揭晓,2013年我国选拔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的工作已全部结束,共有来自湖南3人、浙江3人、江苏3人、上海2人、四川2人、河南2人、北京1人、湖北1人、吉林1人、辽宁1人、天津1人、河北1人、山西1人等共计14个省市的23人入选了国家队。

 

2013年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物竞赛名单揭晓!有感

以后大家都到畅想未来的博客去看竞赛信息吧: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80655401018jv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