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物竞赛名单揭晓!有感
| 分类: 学科竞赛信息与评论 |
有网友几次在我博客留言,说只要人大附中没人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就不报道了,然后用些低俗下流话来贬损人大附中。
其实,自2011年以来,我博客里关于中学生在国内外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的内容一年比一年大幅减少,这学年仅报道了数学、物理全国决赛成绩及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名单,还是基于难以拒绝老友热情提供的信息和材料。个中缘由,主要是我对学科竞赛过热现象的忧虑越来越重,相关看法在博客中常有提及,在此也摘录一些原文片段(按先后顺序),再次供后面的家长和学生参考:
奥数这条道要走通,一要兴趣,二要天分,三要良师。四是。。。运气。
如果只是为了上个好的大学,若把弄竞赛的精力用在各科的学习上,一定更加合算,至少能在高考中多得数十分。而在竞赛中取得省级一等奖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的。朋友们看了这些名单,想想自己孩子学校有多少孩子榜上有名,也就对竞赛出成绩的艰难程度有一直观的了解。
如果把超常儿童的一些性格特征和行为当作缺点对待,就很容易伤害他们;反过来,如果把普通儿童当作超常儿童加码操练,也很容易打击他们。
梦里江河的话:
本来,从2011年开始,我就不在博客即时发布全国五大学科竞赛以及科技创新大赛的北京赛区一等奖名单了,只即时发表这些学科全国决赛的获奖名单。当然,阳光高考平台公布的具有竞赛保送资格的名单,我还是会转载的。但是,今天早晨,一位老朋友专门发了名单给我,我还是在这里发一下吧。
补记:
昨天中午随手写了一些评论和感想,现在删除重写,主要集中在教育部竞赛保送新规的影响上面,不对人大附中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教育部等五部门于2010年11月公布的新规定,最关键点是:自2014届学生起,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
目前,在多数省份,一些名校从全省招收尖子,然后把部分学生从高一开始就编入竞赛班,主攻竞赛,减少了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全国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然后被北大清华以及其他名牌大学保送录取。新规定执行后,全国范围每年的竞赛获奖保送名额将从现在的5000多名省级一等奖获得者减少到200多名全国决赛一等奖获得者,难度大大提高。专攻竞赛的学生被名校录取的机会大大减少。
一些机构仍然大力宣传竞赛辅导,说省级一等奖虽然不能保送,但北大清华通过自主招生,照样可以录取他们。我不认同这个观点。
首先,大学的自主招生,是要先笔试多门学科,笔试总分达到一定门槛后,才能进入面试程序的,这点对竞赛生是不利的。
其次,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难度并不高,和高考题相比,主要是把高考的中低档送分题去掉了,难题略难,范围略宽,对做题速度要求高,所以竞赛生即使在自己主攻的竞赛科目也没有很大优势。
第三,即使大学对省级竞赛获奖者降低笔试分数线,也不会降低多少,因为大学并不喜欢过于偏科的学生。
第四,教育部新规就是要降低学科竞赛的热度,就是要大幅减少通过学科竞赛获奖而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的人数,大学绝对不会做那些违背教育部政策导向的事情,因此不要指望大学在自主招生中对竞赛获奖生有多大的照顾。
即使在省级一等奖可以保送和高考加分的年代,通过竞赛获奖保送也不如直接通过自主招生和高考成绩进入清华北大来得容易。教育部调整竞赛获奖保送政策后,一些同学相应作出调整,不在竞赛上花太多功夫,这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继续投入大量精力准备竞赛呢?那些真正学有余力、清北无忧、又不打算将大量时间花在申请出国读本科的学生,如果将适当精力投入学科竞赛,对将来的学业和发展还是很有好处的。重点应该是数学和物理,这是理工科各个学科的基础,参加竞赛的学习过程对于培养科学思想和思维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至于信息学、化学和生物学科,如果特别感兴趣,并且以后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通过竞赛提前学习和接触也是很好的。
这是我为2014届及以后年级学生和家长所做的分析,不一定对。
来自:2012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名单及参加全国决赛名单,我的评论
此外,我还转载了几篇当事人的体会,强烈推荐阅读:
- 2013-03-17 10:01:06
- 2013-03-11 12:50:28
- 2013-01-30 07:57:36
- 2013-01-11 07:58:08
- 2012-12-29 19:08:26
- 2012-08-24 10:55:16
- 2012-07-11 12:53:16
- 2012-05-20 15:50:16
- 2011-08-13 18:02:16
- 2011-05-02 00:06:06
今天晚上,我十分认真而诚恳地的罗列上述材料,是为了多结善缘吧,也可能作为对我博客中竞赛信息的一个阶段性小结吧。今后我博客里纯竞赛信息的博文将继续减少。
巧合的是,人大附中自2007年以来连续6年获得国际奥赛金牌的历史,也在今年结束了。这6年里,人大附中学生共获得6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3枚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枚国际信息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人大附中今年将要毕业的2013届学生,已有范浩强、陈景文分别在高一、高二时获得了国际信息学、数学奥赛金牌,然后不再参加国家队选拔。高奕博以全国决赛满分金牌的身份在国家集训选拔中失利,但他在国家集训队收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信,他的人大附中同学今年被哈佛大学录取2人,斯坦福大学录取3人,耶鲁大学录取4人,芝加哥大学录取6人。
“言归正传”,根据“畅想未来”的博客消息,4月10日,随着第25届国际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队员名单的揭晓,2013年我国选拔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的工作已全部结束,共有来自湖南3人、浙江3人、江苏3人、上海2人、四川2人、河南2人、北京1人、湖北1人、吉林1人、辽宁1人、天津1人、河北1人、山西1人等共计14个省市的23人入选了国家队。

以后大家都到畅想未来的博客去看竞赛信息吧: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80655401018jvr.html
- 2013-03-25 18:30:06
- 2013-02-28 14:39:56
- 2013-01-17 19:16:38
- 2012-11-16 12:36:06
- 2012-11-12 13:13:45
- 2012-10-01 11:28:06
- 2012-03-14 07:56:16
- 2012-01-06 17:17:36
- 2011-12-07 16:58:12
- 2011-08-19 07:32:2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