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物理奥赛金牌得主:成长之路

标签:
奥数金牌周恒昀陈景文经验 |
分类: 儿子和同学们:成长之路 |
梦里江河的话:
2012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陈景文同学送给成长路上5位老师的书法作品。
周恒昀同学的经验分享
2012-12-27 22:05:08
来源:学而思培优--小学部
我们能够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和整体的班级氛围以及优秀的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各个学科还组织起了学习小组。作为数学小组和物理小组的参与人员,热切的讨论开拓了思路,让我们熟悉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互相关心的伙伴,一个共同前进的集体,随时提供指导的老师,这些都让我们在三年中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成绩。
作为一个竞赛的亲历者,我认为这种形式的比赛确实有利有弊,其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使得每一年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也导致了很多人将全副精力投于其中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发展,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这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任何带有选拔性质的项目所不能避免的问题,决不可作为全盘否定竞赛的理由。
可以说中学生竞赛是一扇窗户,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更高、更妙的方法与科学。在这个日趋商业化的社会里,能够让一批优秀的学生看到钱财之外的精彩,看到真理与知识中的乐趣,其深刻的意义不言而喻。竞赛所考察的,决不是学生们死读书的能力。解决一道比较困难的竞赛题,常常需要动用自己所学知识的方方面面,从自己的“装备库”中找出合适的武器,再灵活地运用,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仅仅是有思路还不行,如果想在比赛中取得出色的成绩,那么还需要把自己的想法通过书写清楚地表达出来,还需要随时留意各种可能的陷阱。由此可见,竞赛题目所考察的实际上是学生们综合各方面信息,灵活而全面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日后的学习与研究,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为了充实自己的装备库,必要的训练与总结又是必须的,因而竞赛又同时嘉奖那些肯下功夫的学生。
能够走到这最后一步,一路坚持下来,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是必须的,而对这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能够从钻研问题中找到乐趣,有所收获,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中不知疲倦,而是越学越感兴趣,越学精神头越足。这种精神延续下来,也会灌注到将来的方方面面。曾有人说:如果说做出一道好的数学竞赛题需要5个小时的话,那么做出来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就需要5000个小时。这样的道理,在各个学科的研究中都是相通的。
老师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竞赛的形式和特点导致知识主要还是由学生自己看书和做题来掌握,但是在遇到概念的疑问和对知识进行总体梳理时,老师的帮助却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在实验方面,很多细节和处理方法仅凭看书很难掌握,只有与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才能最好地掌握知识。
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一名竞赛选手同样是这样,并不是每一次考试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极致,有时甚至会发生严重的错误,导致整个一场比赛结果很不理想。
原文地址:http://bj.speiyou.com/spy/20121227/50dc559479a7f.html
北京集训队学员陈景文同学经验分享
2012-12-27 15:02:55
来源:学而思培优--小学部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晚能够和这么多的老师、同学在一起我感到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给我颁发这个奖项,这是对我未来学习和研究数学一个非常大的鼓励。
数学竞赛是陪伴我走过中学时代的朋友,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无论风霜雨雪都和数学相伴。但是我的数学竞赛之路绝非一条坦途之路,我也曾经在竞赛失利时沮丧过、落寞过,但是理想和信念是我跨越阻碍的动力之源。数学竞赛磨练了我的意志品德,遇到困难不放弃,数学竞赛磨练了我的心态,遇到困难不急不躁,心态平和地去解决。下面我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中学数学竞赛之路上的得与失。
回首数学竞赛之路,我的学校人大附中给我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数学竞赛平台,让我能够执着地在一条充满挫折和磨练的数学竞赛之路上勇敢地坚持下来。
回首数学竞赛之路,我遇到了人大附中的优秀老师团队。高江涛老师是我的物理老师,带出过好几个国际物理奥赛金牌,但非常支持我打数学竞赛,一切都给我开绿灯。
回首数学竞赛之路,我感到非常幸运和非常幸福的是遇到了许多非常好的老师。在我失败时,是他们向我伸出温暖的手,帮我克服一个个困难;在我成功时,又是他们指明我下一个努力的方向,不断超越自己。
这一年我结识了数学竞赛造诣颇深的李伟固老师。李老师睿智的头脑,数学竞赛的超级敏感性都使我受益颇多,我不光跟李老师学博大精深的数学思想,还学习李老师、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人品。李伟固老师在数学竞赛方面给我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使我数学研究的态度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当我学习遇到难题的时候,李老师都会给我带来一些思考的方法,更重要一点,使我更加懂得数学的美妙,就是这种美真正帮助我们不断的在数学竞赛研究过程当中克服一个个困难。当我很多时候发现我处于一种困境,没有办法解决一些问题时,李老师总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给我以启迪。
我在2010年参加俄罗斯数学竞赛时有幸结识了李延林老师。李老师一直关心我的成长。2011年在在长春数学冬令营我考得不是很理想,考完的当晚李延林老师与我促膝长谈。谈做人、谈学习,给我我做心理工作,告诉我不要放弃,对数学竞赛要执着,今后的路还很长。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学而思教育集团的陈晨老师,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为我付出了很多,近两年来他带着我在一条充满挫折和磨练的竞赛之路上一起不懈奋进的跋涉着,追求数学竞赛的最高梦想。陈晨老师分享我成长中的每一轮进步,抚平我成长中的每一次创伤,倾听我成长中的每一声呐喊,所有这些使我在数学竞赛之路充实而精彩。
回首数学竞赛之路,我还要感谢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对我提供的全方位的无私帮助,感谢张帮鑫老师、白云峰老师和王伟老师和其他所有为我辛勤付出的学而思老师们。
耽误大家时间了,非常感谢大家。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http://bj.speiyou.com/spy/20121227/50dbf29faae97.html
- 2012-10-01
- 2012-07-24 20:00:06
- 2012-07-11 12:53:16
- 2012-07-02 12:50:28
- 2012-05-20 15:50:16
- 2012-03-27 00:18:38
- 2012-01-06 17:17:36
- 2011-08-19 07:32:23
- 2011-08-13 18:02:16
- 2011-05-02
0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