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人大附中校友会实验班数学 |
分类: 人大附中学生故事会 |
梦里江河今天在网上游走,看到了关于人大附中海外校友会成立大会的帖子:
标 题: 人大附中海外校友会成立大会在boston,请帮忙通知校友,谢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2 22:39:20 2009)
大家好,
我叫肖梁,01年从北京人大附中毕业的学生,现在在mit学习。人大附中海外校友会将于3月14日在波士顿举行成立大会,届时刘彭芝校长将专程从中国赶来参加这次庆典。我代表筹委会衷心邀请所有校友届时光临。
因为我们需要与酒店联系宴会厅,所以我们需要确定参加人数。请尽快发信到alumnirdfz@gmail.com便于我们统计。
(请告知我们你从人大附中的毕业年级和现在所在地以便统计,截至日期2月15日)。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联系,谢谢。或者,您可以通过facebook加入我们的活动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46505179626&ref=mf
校友会成立是人大附中的一件大事,希望您可以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为学校做点贡献:将这封email转发给所有你知道的在北美地区的校友(email,facebook,mitbbs...),也邀请他们来参加。
我们希望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每一位人大附中的校友。
祝万事如意,
肖梁
发信的这个肖梁,小学三年级进入人大附中华罗庚学校(现仁华学校),高三以满分拿到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在人大附中整整学习了10年。看了以下的文字,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如此热心校友会的筹备了。
可以不上课的学生
在超常教育实验班,我们跳出了传统教育的窘窠臼,摒弃了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不学,已经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已经弄明白的问题可以不听。别的同学上课,他们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可以去实验室做实验,可以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
肖梁就是一个有这种“特权”的学生。
肖梁从小就喜欢数学,有明显的数学天赋,小学3年级时,进入人大附中华罗庚学校学习,4年后进入人大附中实验班。开学后不久老师就发现,肖梁“吃不饱”,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他早已了熟于心,对这种翻烧饼的重复学习已经缺少兴趣,所以上课时他常常精神涣散,注意力很难集中。
在分析了肖梁的情况后,我们认为,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制定特殊的学习计划,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跟着他的感觉走,不能将他局限在课堂上,应该给他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学校批准肖梁不必按部就班地听所有课程,他可以去图书馆自学,也可以去实验室做自己喜欢做的实验。并派老师对他进行个别辅导。
因为有比较充裕的、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肖梁在初中阶段就自学了全部高中数学课程及部分微积分知识。正是由于这种既超前又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学习,肖梁在高中一年级时就获得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银牌,为北京市夺得团体第一名立下汗马功劳,并入选当年的国家集训队,成为年龄最小的队员。2001年,肖梁在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满分摘下金牌。
由于学校给肖梁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于是他将既博又专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除了数学以外,他还在初中阶段就自学了高中和部分大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并做了大量的实验。学校实验室对他大开绿灯,他可以随时去实验室做实验。有时已经是晚上了,他突然冒出了一个好的想法,激动地将电话打到实验课老师家里,老师会马上从家里赶来悉心指导他做实验。
正是在这种宽松适宜的环境里,肖梁获得了全面的发展。这位数学金牌的获得者,又获得了第1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获得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一等奖。他甚至还在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拿过奖,在海淀区书法大赛中拿过奖。
肖梁在北京市中小学生金帆奖、银帆奖表彰大会上的发言:金帆抒怀
尊敬的林市长、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回想这段日子,我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母校人大附中对我多年的培养教育。人大附中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老师根据我们的兴趣,引导和帮助我们进行探索、研究性学习,学校还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大量机会和便利条件。不知多少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到晚上八九点钟,而老师们却依然在悉心指导。那一幕幕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可以说,如果不是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没有人大附中为我提供的宽松适宜环境,如果没有老师们辛勤忘我的工作,是绝对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的,在此我想对所有老师们说一句,不论您今后走到世界的哪一个地方,您都会听到一个充满敬意的声音呼唤您那共同的光荣的名字:“老师”!您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永远为我们所尊敬。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