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大附中家长素质教育优秀学生杂谈 |
分类: 人大附中家长谈体会 |
我向父母学尊重
郭沫的作文写得真棒!
|
我妈妈是北京大学的教授,虽然她自认为学问做得不够好,但那是她自己的谦虚,不管怎么说,她也算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了。一般人都会觉得,知识分子往往自视清高,看不起人,不易与人相处。但我从妈妈身上看到的是另一种情况。
在我们家住的大院内,有一个收废品的人。他看上去有50多岁的样子。由于风吹日晒,面孔又黑又红,皱纹密布,实际年龄其实看不出来了。在没有废品可收的时候,他就衣衫褴褛地蜷坐在石阶上,以看过往的行人消磨时光。所有经过的人,或者根本不注意他,或者只是偶尔投去怜悯的目光。大多数人只是在忽然发现家里的破烂需要处理了,才想起他。
我的妈妈也在他这里卖过一次废品。以后,每次路过石阶时,就好像熟人似的会与那个叔叔(以前,我根本没有想到这样称呼的,因为我们都叫他“收破烂的”)打声招呼,譬如:“还没收摊哪!”他见了妈妈也常说声“下班了?”虽然只是几句极为简单的寒暄话,但我发现,每次那个人的眼睛都会因为有人和他说话而发亮,当然,后来我懂了,这是一个人受到尊重的一种反应。
从妈妈和他的简单对话中,我丝毫看不出妈妈对他的鄙视,一切都很自然。有时遇到刮风下雨,妈妈还给他个遮风挡雨的东西。春节前最后一次卖废品时,妈妈还给了他一瓶酒。他对妈妈的感激,也只能体现在他收我们家的废品时,总是上门服务,有时还多给几毛钱(我估计现在没有人会在乎几毛钱)。比如,一大捆报纸应该给8.5元,他就说,给您9元吧。而妈妈自然不会收,总会说,就给8元吧。最有意思的是,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在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忽然看见他骑着那辆破三轮车帮助什么人干活。他兴奋地和妈妈打招呼,没有丝毫自卑;妈妈也大大方方地和他寒暄。我和爸爸都笑了,说人家以为你们真是朋友呢!妈妈说,怎么不可以真是朋友呢!
在妈妈的影响下,我对那些看门的大爷、修鞋的师傅、卖菜的大婶都友好地打招呼。我学会了尊重。虽然处在社会的底层,但他们也是渴望尊重的。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他们遇到的困难和不公比我们多。如果社会再对他们看不起,再冷漠,再伤害,他们可能就会铤而走险。人本来是生而平等的。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民主文明社会人们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尊重他人,才会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春节过完了。收破烂的叔叔也从老家回来了。我们又在往常那个石阶旁见到了他,他满面春风地对我们说:“年过得好吗?”
原来,郭沫是从妈妈那儿学会了尊重。
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不同的人。你早上背着书包上学校,一路上会遇见公共汽车的售票员阿姨、卖早餐的叔叔;在学校里,你会见到老师和同学;有机会参加演唱会的话,你可以看见众多明星。不同的职业只有分工的区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打个比方吧,社会就像一台电脑,有的人是硬盘,有的人是显示器,还有人做鼠标……哪一个部件出了毛病,电脑都很难正常运行。有的零件,看起来不起眼,却是不能缺少的,比如键盘。郭沫从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便发自内心地热爱和尊重每一个普通人,好的品质也就因此形成。“尊重他人,才会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是郭沫总结出的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