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小同事是内蒙古的,双胞胎姐妹双双考到了江苏南京读的大学,都是师范专业。本科毕业后,妹妹考编,姐姐考研。
妹妹运气不错,当年正好教师队伍的缺口有些大,招聘人数是历年最多的一次,她通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顺利进入我校,一年后转正。姐姐研究生读完,不过两年时间,编制陡然收紧了不少,教师门槛又抬高了很多,她最终只去了幼儿园,幼儿园老师都没有编。
现在姐妹俩收入差异蛮大的。同样是上班,姐姐月薪三千多;而妹妹不说月薪,光是住房公积金的补贴就有四千多一个月。
所以说,虽然努力很重要,但有时候选择和运气更不可缺或。
有人笑说,本来在同个起跑线的双胞胎姐妹,如今已经拉开了差距;后面若是还有改变,就看两人的婚姻了。姐姐若能找个好的对象和婆家,还能追上来,否则就难了。
听闻小同事的姐姐硕士毕业,不过去幼儿园做了名老师,我另一个同事非常的感慨,她女儿走了另一条学习之路,但殊途同归,也是做的幼儿园老师。
当年中考结束,同事的女儿考上一所很普通的高中,妈妈就苦口婆心做工作,劝她放弃高中改选“五年制大专的幼师专业”。妈妈这么做也是有她道理的,她觉得自己足够了解女儿——
1、姑娘天资平平,读书吃力,就算上了高中也考不上多好的大学,上个普通大学找工作会是问题。2、自幼爱好音乐,学过钢琴和古筝,上幼师能发挥特长。3、心思简单,喜欢孩子,幼儿园老师的工作适合她。
另外,同事还更多考虑身体健康问题。说姑娘的身子骨弱,从小就是病罐子,三年高中的苦不是好吃的,她不一定扛得住;另外她自己身体也差,有着陈疴旧疾,同样不能太辛苦。女儿初中三年里,一个天天写作业到十二点,一个天天陪读到深夜,母女俩都不堪重负。
她说,虽然幼儿园老师收入低,但工作环境好啊,适合她女儿这种心思简单的女孩,谁都知道去社会上打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收入不够用,她这个妈妈愿意补贴她,再说了给女儿陪嫁的婚房已经买好,女儿根本没有经济压力和后顾之忧。先找个稳定工作,以后再找个好婆家,就容易幸福了。
一开始,女儿非要读高中不可,在家里大哭。后来她不断做工作,把这些道理都分析给女儿听,最终说服了女儿,去读了幼师。结果那五年,她过得相当充实和开心,当别的同学埋头在书本和题海中苦战的时候,她在学习琴棋书画,唱歌跳舞和游泳,钢琴和古筝因为有童子功的良好基础,也分别考过十级,业余都去辅导机构做陪练挣钱了。
去年又封闭学习一年,通过了专升本的考试,去泰州某所大学进修幼师本科。现在女儿已经完全认可了妈妈的选择,不再觉得没有参加高考是人生遗憾了。
同事说,看到人家姑娘读了研究生也不过做个幼儿园老师,觉得自己还是让女儿走了一条捷径,既没有浪费时间多走弯路,还让女儿在艺术方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升。
她本来还打算,女儿做幼儿园老师收入低不够用的话,她补贴好了;而现在看来完全用不着,因为女儿的钢琴和古筝弹得很不错,先去做做陪练和助教,以后业余可以收学生,收入会是上班的好几倍。
所以,如果孩子某些方面不行,也不要硬逼,或许拐个弯,也是一条出路。当然不管怎么选择,无论走哪条路,都要努力上进。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二十年前类似的事。是另一个同事,女儿也是中考结束,想继续上高中,妈妈劝她走另一条路,读五年制大专的护理专业,做护士。妈妈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家族里没有一个人在医院工作,如果有一个在医院,全家人都受益。
女儿一开始不肯啊,说护士工作太辛苦,经常要值夜班,忙起来都顾不了自己的家。我这个同事对着女儿信誓旦旦,说以后她帮女儿带孩子做家务,家里活儿都扔给她好了。又说医院里没一个自己人,看病住院之类很麻烦,拜托女儿为家里人考虑,去医院工作。
女儿最终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姑娘读完大专后,医院里正好很缺人,顺利地进入我市最好的一所大医院上班,边工作边进修,完成了专升本,又找了一个同科室的医生同事做了老公。
我那同事提起当年往事,就说自己的决策没有错,女儿如今做到了护士长了,爱情事业双丰收,一点儿不比那些读了高中上了大学的同学过得差。
这三件事都说明了,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还能加上点儿运气成分,人生之路就好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