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问题的不是性学家

(2014-11-28 16:50:55)
标签:

军事

性学

大妈们

性知识

性开放

 看天下297期社评

 

本月初,性学家彭晓辉在广州性文化节上被一位大妈泼粪,这件事读者想必已有所耳闻。我们当然有自己的立场:性学家没有错,错的是泼粪大妈,行为不当自不必说,其观点也禁不起推敲。但若止于此,意思并不大,它反映的,实际上是当下社会对于性认识的巨大割裂。

 

在大都市,在对性知识了解较多的群体当中,性学家们的观点大多已是常识,即便有不尽认同之处,也能抱和而不同的态度。但中国发展之不均衡,地区、人群之间的落差不下于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认同泼粪大妈观点也不是少数,这一点,从网络评论可见一斑。“手淫于人无害”、“同性恋是天生的”、“性行为不是一种罪恶”,这些观念,在一群人眼里是常识,在另外一群人眼里是邪说。隔膜之大,无可交流,最后唯有诉诸泼粪。

 

倘若只是口舌之争,倒也罢了,即便发生性学家被泼粪事件,也只是偶发个案,真正触目惊心的是背后普遍的社会现实。因为对性需求的回避,很多人意识不到,中国有数千万留守妇女是多么不人道的一件事;因为同性恋不被认同,中国可能有一千多万“同妻”(丈夫是同性恋),这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因为性知识的匮乏,中国每年有上千万人意外怀孕后堕胎,这又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这些事情是如此严重,岂能视而不见?

 

“泼粪大妈们”同样对此痛心疾首,于是把矛头指向性学家,但这并不是性学家的“蛊惑”造成的,这只是性学家揭示出来的事实。我们的立场,并不只是基于情感或价值观,更多是基于历史经验和调查数据。我们今天的境况,既残酷又荒谬,但并不独特,从性禁锢走向性开放,面对这个不可阻挡的潮流,很多国家都走过弯路。

 

以瑞典为例,这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性教育,也是目前做得最成功的国家之一。1945年,世界上第一个性教育大纲在瑞典颁布,1956年,中学性教育在瑞典强制推行。但当时实行的是恐吓式性教育,主要是警告学生性交的危害性(与“泼粪大妈们”的观点类似),但结果却导致青少年性病患者增多,少女怀孕率急剧增加。直到70年代之后,改弦易张,强调性的正面力量,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性,才带来了良好的结果。有资料显示,瑞典的性病患病率和堕胎率极低,每名妇女平均堕胎0.6次,20岁以下女孩怀孕生育的情况几乎没有;HIV阳性患者从1985年到1999年的14年间,整个国家仅发现5132例。

 

在瑞典的中小学性教育课程中,7~10岁会讲到月经、避孕、自慰和性交,10~13岁会讲到同性恋、性病、裸露癖,13~16岁会讲到婚姻家庭、色情文化、卖淫、领养等29个方面的内容。另外一个例子则是以性开放著称的荷兰,一项2003年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荷兰家长许可他们15到17岁的孩子在自己家中与性伴侣上床,但荷兰少女意外怀孕、堕胎、性病与艾滋病感染,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有效的武器,直面事实尊重人性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性学家没有错,但仅仅是批驳“泼粪大妈们”也是远远不够的。对比国外情况可知,真正的问题出在性教育的缺位,可以说“泼粪大妈们”同样是性教育缺位的牺牲品。在中国,目前根本谈不上有系统的性教育可言。虽然法规文件不少,但大多停留在纸面上。比如2008年出台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每学期6~7节健康教育课的课时,也从小学到高中进行了规划,但2010年调查显示,全面执行的学校几乎没有。有网络调查显示,大部分人的性知识来自影视作品,比如A片,来自家长和老师加起来还不到1%。要知道诸如A片这样自主获取的信息,或许可以开眼界,但并不是合格的性知识教材,甚至有颇多误导。

 

所以在中国,真正在传播正确性知识的,是数量不多的性学家群体。很多人以为性学家就是在倡导“性开放”,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他们最主要的工作,一是传播常识性的性知识,二是关注被忽略被歧视的群体,堪称筚路蓝缕。知识分子的悲哀,就在于观念领先于时代,要为此付出代价,在所难免。但中国学校性教育说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系统的实质性行动,靠几个性学家怎么可能改变十几亿人?性学家身上的粪,与其说是某个大妈泼的,不如说是落后的性教育泼的。

 

我们知道,本刊常被当作一本家庭读物,我们的读者里面,有为人父母的中年,也有学生和老人。关于性,不可以再回避了,关于性的知识,即便在学校学不到,也该自己想办法补课。瑞典人在谈及性教育的时候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知识不会造成伤害、也不是坏事,相反的,知识让人更能控制自我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