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05月22日

(2012-05-22 16:08:01)
标签:

杂谈

十日谈第65期

为了大便去死

 

在本刊编辑部,如果你说自己看过康德、休谟、罗尔斯、哈贝马斯,根本没人搭理你,但如果你说自己看过无数网络小说,看过几百部动画片,顿时赢得一片赞誉声,整个人都被笼罩在仰慕的目光中,散发出圣洁的光辉。也就是说,本刊编辑部同仁,基本上都是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这一期十日谈,我就要为庸俗一辩。

翻译家林少华在杭州一所大学演讲,说了这么一句:“若我当杭州市长,首道命令即将所有洗脚馆改成图书馆。”这话顿时赢得一片掌声,整个人都被笼罩在仰慕的目光中……不过,媒体报道后被批得一塌糊涂。我也不同意这句话,人要读书,也要洗脚——我的意思是说,人类不是纯粹由高雅组成的,庸俗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际上,如果看过《沐浴的历史》,就知道勤于洗脚不仅不庸俗,而是文明进步的结果。另外,我怀疑大学生们之所以鼓掌,很可能是因为图书馆位置太紧张了——河北某大学都传出图书馆座位要收费了。这个事情是非争议不大,所以林少华老师很快表示“虚拟市长,挂印封金”,“多元化时代,且洗脚去,且吃茶去,且看书去”。

还有一件事关于最近火得不得了的电视剧《甄嬛传》。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署名王广飞的评论,批评《甄嬛传》这类后宫题材电视剧“情节上漏洞百出,内容上将‘煽、色、腥’发挥到极致,主题上唯斗争至上、以恶制恶”,是“一堆糟蹋历史、无益于人心、无益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垃圾”。做人确实不要太勾心斗角,十日谈也一直宣扬“要做个好人”,但对这篇评论并不赞同——看看重口味的电视剧,就变成坏人了?这个逻辑太简单了些,也缺乏历史经验的证明。人性中同样有善有恶,如果能够通过影视作品释放恶的一面,在生活中做一个纯粹的好人,岂不美哉?人民日报这篇评论之所以引起很大反响,是因为人们闻到权力的味道,而这比庸俗值得警惕多了。

最近《知音》传媒准备上市,有人就觉得这么一本品味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期刊不应该被批准。我怀疑这是同行相妒,为了显示我不是这种人,这里我要说《知音》是本好杂志——在大家一窝蜂争抢北上广市场的时候,《知音》填补了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要知道一个平等的社会往往是比较庸俗的——这个道理是写《论美国的民主》的托克维尔发现的。这类消遣之物,以前往往是特权阶级才能享用的,必然制作得非常雅致,而到了平等的社会,“手艺人快速地大量制造不够完美的制品,而消费者们也满足于这样的制品”,这自然是一种进步。顺便说一句,平等社会也能制造又多又好的东西(比如iPhone),但是,这需要时间。

因此可以说,在那些庸俗之物中,其实不乏真善美。倒是很多“高贵”的东西,如果你走进它,倒是可以发现不少可笑之处——网上流行的种种“装逼指南”可堪例证。另外,奥巴马的前女友刚刚公布了她和奥巴马恋爱时的日记和奥巴马的情书,这是另外一个例子。她说奥巴马“在性方面十分热情,但在其它方面都存在矛盾”;她还说奥巴马的热情是虚伪的,“他嘴里说着甜言蜜语,其实十分冷漠。”有道是“在奴仆眼里,没有伟人”,在前女友眼里,岂止“没有伟人”。

你或许看出来了,这期的十日谈,是在向米兰.昆德拉致敬,他讨论上帝要不要拉屎,嘲讽政客带上美的假面具……“媚俗”是他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我现在还记得他讲过的一个故事:斯大林的儿子被德国人俘虏,因为大便时把厕所弄脏了,被关押在一起的英国军官批评,这让斯大林的儿子气得不行,最后一头撞向电网死了——如此尊贵的人竟然因为大便被批评,这自然是无法忍受的。昆德拉对此的评价是,和那些因为扩展领土和权势而战死的人相比,“他们为某种愚昧的东西而死,死得既无意义,也不正当。在这次战争总的愚蠢中,斯大林儿子的死是唯一杰出的形而上之死。”

2012年05月22日

《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3岁男孩站在小板凳上吮吸母亲乳房的照片,引来很多非议,有人甚至说这位母亲在对儿童性骚扰。这个世界上最高端的杂志,也难免遭受低俗之讥。

本期主持:彭远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