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看天下文化新闻股票杂志投资 |
“V”型大震荡
其实,2007年的下半年,港股和A股,已经出现深幅震荡,股指一步步涨上去,创出新高,又猛然下挫,K线图上划出的,仿佛女性上衣开出的深深“V”型领口,令许多男性甚至女性投资者看到“流鼻血”!
请务必记住:在股市,赚钱时需保持谦卑,蚀本时需保持冷静,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必须敢于携其余勇“追穷寇”,赚尽一切可赚之财;蚀,必须速战速决,敢于立即撤出。亏损15%(最多20%)便离场观望。
即使你舍不得“止损”或者“割肉”,那也绝对不能在股市下跌途中,试图摊低成本而继续买入……如果你连这最后一条“要求”都做不到,那么,我建议你从2008年1月开始,不要再“沾手”任何投资。
只有谦卑的人,才能站在高山之巅不忘乎所以,并仍能看到“深沟”就在不远处;如果你平稳下至深沟,你才能再次从深沟抬头放眼,直望到山顶……由此享受股市里深幅“V”型震荡带来的无限刺激和乐趣。
请记住:股市无先知,你不是先知,我亦不是先知;但股市里却有成功的策略,例如买什么?何时买?何处买?
欲知全球事
2007年12月,全球投资者不曾预料到的是:布什总统提出由美国财长保尔森执行“次按危机”的挽救计划,此种举动,一方面导致美国股市的上蹿下跌,另一方面也被财经人士分析、判断为是“危险信号”,它显示,从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次按危机”仍有可能继续恶化。
2007年12月,全球投资者预料到的是:美联储将减息0.25。可是,减息消息公布后,反令道指下跌294点,跌幅达2.1%,标普五百及纳指更下跌2.5%。分析人士还指出:此次减息表明,2008年,美联储或许还有两次减息。
很多人想不明白,既然银行降息,为什么没能推动资产价格升值?其实,降息和升息,并不说明信贷的放宽和收紧。“信贷”的英文“Credit”,来自拉丁文“Credere”,意思是“令你相信”。
你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因为你相信钱在银行,你随时可以提款。银行为什么肯贷款给甲、乙、丙三位?因为银行的信贷部相信,甲、乙、丙三位都有还贷能力。
怎么理解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香港的利率由6.5厘减至1厘,股市、楼价仍然双双回落?因为那段时间香港银行不相信甲、乙、丙三位有能力还钱,因此不肯借。银行不肯放贷,楼市、股市下跌;楼市、股市下跌,银行更加不相信甲、乙、丙三位先生有能力还钱。
子曰:“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减息,只能减慢信贷萎缩速度,而非改变信贷方向,这一点,各位要搞清楚。“9.11惨剧”后,美联储大幅减息去重建信心,用了几乎一年以上的时间;这次美国“次按危机”的信心恢复需要多长时间,一个月抑或一年?
《道氏理论通讯》作者Richard
Russell认为,美股已进入熊市,即后市开始进入一浪低于一浪的下降通道。Richard
Russell曾在11月21日发出“美国股市转熊”判断,不过,他的这一判断,似乎略嫌迟了些。我从11月1日起,就已经开始叫各位“小心”了。
美林证券北美分析员David
Rosenberg预计:明年美国多数企业的纯利,将会走下坡路,并将一举扭转过去5年、平均每年纯利上升15%的“例行公事”。其中,美国金融股及地产股纯利的回落期,估计要到2008年下半年才能“止步”站稳,而美国消费股2008年的表现,同样可能令人失望。
但世界银行继续看好亚洲(不包括日本、澳洲),世行预计,亚洲的GDP2008年仍会强劲上升8.2%,它包括:中国上升10.8%,而马来西亚、印尼仍将加速上升。
对亚洲,亚洲发展银行反而较为悲观。亚行认为,既然亚洲地区60%的产品最终仍将输往美国、欧洲同日本,那就很难不受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经济放缓的影响。
其实,多数国家的经济,均由2002年或2003年起开始复苏,至今已有五年,如果2008年进入一年或两年的“放缓期”,我倒认为十分正常。
因此,阁下务必牢记:2008年投资股市,出门之前请记得“多带一件衣”。
房市有希望
2007年底统计,全球主要国家的股市,已从10月的最高价开始下跌。今年大盘股的表现十分出色,但展望2008年,银行必须再充实资本金,油价也从高峰开始回落,原材料价格也一样回落。上述背景,有利于工业股。
瑞银对明年股市展望是“牛熊共舞”,它给出的建议是继续玩股票精选,但是,由于2007年全球股市都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因此,2008年选股,无疑更加困难。
瑞银的预测报告表示,他们相信2008年,美国经济只是“放缓”而非“衰退”,投资者宜采取防守(defensive)方式投资股市。因为瑞银表示,欧元汇率的回落,可令欧洲渐渐恢复竞争力,而亚洲区仍是一片繁荣。瑞银同时建议,增持科技股、电讯股及工业股,并减持金融股。瑞银对美国的消费股,抱中性态度。
我也基本赞成这一观点。展望明年全球股市,不敢大意。以内地A股为例,2005年7月开始走牛,结果“一飞冲天”,到2007年10月,已有730-780家公司的股价大大偏离其内在价值,其余250家左右的A股公司,其股价虽不算太离谱,但他们的股权架构却十分复杂,令外人难以深入“掌握”。
简言之,就算你想精选股票,内地A股仍有投资价值者只有3%到7%,由此可见投资、选股的难度。当然,香港股市也好不了多少,现在仍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大约只有6%到14%。
中国投资者对沪深A股牛市,信心正在动摇。更麻烦的是,内地基金公司大约有一半基金经理,其从业经验不超过2年,许多人从未经历过真正的熊市,1/3更只有一年的从业经验,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经历10月17日的大跌。
内地金融业的员工,每年有15-30%的流转率——他们会选择待遇更优厚的公司,跳槽走了;反之,美国基金经理的平均留任,为5.7年。内地A股市场,大约有44%的股票都是由基金持有的,加上沪深A股平均市盈率在40-50倍,如他们的信心动摇,那就是一件大事了。
理柏中国研究部主管周良认为,11月起,中国内地A股市场不再狂热,因为内地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跌15.05%;QFII
A股基金平均跌13.94%;封闭型(Closed-end)基金跌7.34%——当然,这类封闭式基金——目前仍有平均24%的折价。周良据此认为,既然全球经济走势不好,既然中国的所有基金都有亏损,各位散户投资者还是“落袋为安”为好。
我估计,与股市走势相似,在中央一连串宏调政策压力下,农历春节前,广州楼价有机会回落5-10%,北京、杭州、重庆,亦有一定压力。因为从10月开始,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产股,即开始进入冷却期;内地大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额,较上半年高峰期至少减少了50%;跌幅较大的是深圳,渐渐扩散到广州。
我推测,2008年内地房地产市场,将进入冷却期,但这种“冷却”并不表示“崩溃”,因为中国内地楼价的调整幅度,一定小于美国,更不会出现日本或香港的暴跌模式。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些,如果从1992年算起至2007年止,则内地房价一共只上升了235%,换言之,在十五年的大周期内,内地房价平均每年的上升幅度只有8.4%,而同一时期,中国内地城市人均收入,每年平均上升了8.6%。
如果单独看深圳、看北京、看上海等大城市,楼价和楼价升幅确实吓死人,但如果拉开十五年来看,便显得好合理。再加上大部分楼盘的销售,都须支付30%的首期,因此不会像美国“次按危机”那样,闹出大漏子(本刊注:美国“次按”的根源,在于美国房产商和银行、中介等联手,“大胆”向缺乏信贷信用、缺少还贷能力的任何美国人出售房产,而且可以不用缴纳首付)。
分析家因此指出,在港股市场,另一买入内地房产股的好时机,可能会在农历新年前后出现,各位可以留意内房股中的碧桂园(2007)、绿城中国(3900)、富力地产(2777)、合生创展(754)及世茂房地产(813)……投资策略是逢低买入、逢高莫追,因为你或许有两个月的时间去收集筹码。
但是,内地的A股价格,至12月,仍嫌太贵,当流动性问题渐渐被央行控制,资金的供应量开始减少,则A股的价格,仍有进一步下调20%的机会。虽然2007年10月16日起,A股的下调幅度,已经超过了20%。但是,再次大幅下跌的可能,仍然存在。
年底统计,A股总市值高达29万亿元人民币,是中国GDP的115%;如果加入在香港上市的H股以及在海外上市的红筹股,股票总市值已经接近中国今年GDP的
160%,上述情况,显然偏离了正常值。这种股价高企的状态,真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奥运和股市
1964年10月10日,奥运在日本东京举行。
申办成功之后,从1959年起,日本为这次奥运会而投入了大量资金。投资带动繁荣,银行信贷大增,日本股市由1958年初的471点,上涨到1961年7月的1829点,上升288%。日本的教科书上,把这段幸福时光叫“岩户景气”。
但是,经济过热也令日本银行遭遇麻烦。1962年7月及9月,日本不得不两次上调官定利率,“岩户景气”在东京奥运开幕之前,就已宣告结束,股票指数由1961年年底开始跌去三分一市值。
由于担心股市大跌“影响”了奥运,1962年年底,日本政府发表经济白皮书,认为日本经济已摆脱单纯依靠增加设备投资促进增长的模式,于是,日本各银行又奉命展开新一轮贷款竞赛,结果,1963年,日本股市又再次上升。
1964年10月奥运之后,日本经济又再急剧衰退,1965年,日本政府发行特别国债及推出一连串刺激经济政策,1965年秋季,日本经济才由谷底走出,步入高速增长期。
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后的日本经济,值得北京管理层在2008年参考。
更多内容
请关注《看天下》杂志或登录杂志网站(www.vistaweek.cn)
2008年01月08日刊第1期(总第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