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个中国学生:你英语学得咋样了?
十之八九的学生会说,他学完了多少教材,掌握了多少词汇,学会了多少语法,或者用英语能够处理何种话题等等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倘若碰到一个牛人,他可能不想和你多饶舌:我英语过了六级或者托福雅思考了多少分什么的,言简意赅,没有废话。但如果你用类似问题问一个美国学生,比如,中文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恐怕少有学生会提及自己学会了多少汉字之类这些纯技术、知识性的东西,他们可能会从自身经历出发从人文的角度和你侃侃而谈,比如说,中文是怎样扩大了自己的视野,怎样帮助自己了解这个国家,怎样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户,又怎样给自己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之类。有的则可能会从自己处世方式的变化来谈中文对自己的影响,比如中国文化是如何激发了自己对新事物探索的兴趣;让自己如何学会了理解,宽容与尊重,如何学会了比较,改变了以前自己固有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且说思考问题如何和以前有不一样的角度,甚至说消除了一些有害的偏见等等。我就有学生告诉我说,自从选修了这门课,他从一个从不愿尝试美国以外的食物,到试着接触再到完全喜欢,他惊喜于这种变化,他相信这种变化会对自己人生有积极影响;还有位学生告诉我她的一些情感体验,说去年她就有点想学习中文,但一直对中文心存恐惧,犹豫再三,今年她决定冒一次险,惶惶然选修了这门课,结果她克服了这种障碍,通过努力,居然得了A。更有意思的是,她通过这件事,让自己明白了一个看似朴实的道理:“接触有助于消除任何恐惧,勇敢去尝试就有可能成功”;还有的学生说,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人生一下子多了好多的可能性,而这是以前不曾想过,这种感觉让他更自信,更加觉得学习是件重要的事情,如此等等。学生的分享真可谓五花八门,少有重复,少有说教,把语言学习当作一次文化之旅,探索之旅,把学习过程作为一种人生历练,丰富自己,挑战自己,或者只是去满足自己一种好奇心,没有太多的功利性,而学习后的收获自然成了一种滋养,让自己慢慢成为一个全面的人,丰厚的人。当然,谈具体的学到了什么的学生也有,但他们会讲自己的经历,比如有位学生上中餐馆用中文点菜,并且成功,在爸妈面前激动得差点哭了起来。还有一位学生和她妈妈开车去新泽西,路上看到一个广告牌,她认出了其中一个“牛”字,兴奋得连忙刹车,和妈妈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说实话,我教了那么多年的英语,恐怕没有碰到一个学生学了一门语言如此兴奋过,对自己如此骄傲过,尽管论内容,他们比美国学生学得多得多了。
聊到这里,该回到正题了。国内有人正在讨论:该不该取消高考英语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赞成取消,尽管我本人是英语学习乃至教授英语的直接受益者。理由很简单,如果我们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能有上述国外学生如此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有那么多可以分享的东西,那我绝对赞成,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外语教育。而遗憾的是,国内英语学习已经偏离了外语学习的本质,把英语当成了一门知识,学生把英语当作知识在学,老师把英语当作知识在教,而不是一种视野,一种思维,一种体验,一种参照,而失去了上述东西的英语只不过是一种载体,一种工具,而一种载体或工具,如果要大家花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学习,大多数人还未必能够掌握,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学,还不如将他们解放出来,学习别的东西,把这项工作留给那些已经掌握的人来得高效,打个比方,如果你花很长时间学习使用刀叉,还不能用它吃上一顿饱饭,干吗不学习使用筷子。或者说,一个人花很长时间完全把语言当工具去学,就算能够使用,又有多大意义?这里讲一个真实事例,某君国内是英文老师,千辛万苦来美做一年访问学者,临近回国,校园里碰到聊天时,好像终于找到一个“垃圾桶“,抱怨不已:“。。。美国人打电话,你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在打给家里人还是打给外人,都是客客气气的,哪里像一家人啊;还一天到晚把谢谢挂在嘴边,对自己家里人也一样,嫌累不嫌累啊;对谁都是亲爱的亲爱的,怎么都这样啊,我还是喜欢中国家的感觉,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就是一家人。。。”还有更多的“抱怨
”,说实话,我无言以对,头点得鸡啄米似的,但心里想,我要是她,回国肯定换工作了,不然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不公平,学习英语干什么,不谈深的,连这点文化差异都不能尊重不能“宽容”?更何况正如王朔同志说了,“中国人陌生人之间就应该不友好似的”,难道这种差异不正可以让我们稍微反思一下自己吗,我们可是礼仪之邦啊?我希望这只是她一年不能适应美国大学生活的气话,如果不是,恐怕就是我赞成取消高考英语的理由之一,因为我实在看不出其中的意义。
由于是博文,不是论文,我还得提两点,以免误会。第一,取消高考英语,并不是取消英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转变,即把“必须”学英语,变成“提倡”或“鼓励”学英语,不然无法改变我国这种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荒唐局面,几亿人在学英语,英语不成为被人牟利的工具都难,不成为人造的产业,不为GDP做点贡献都难。第二,要保证所有受教育者有公平以及平等接受外语教育的机会,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家庭贫穷还是富有,但选择权在于学生,要让他们学会养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同时,操作上要保证学生在受教育的任何阶段对于外语学习都有出口和入口,不影响学生享受接受其他教育的权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