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虽然“小气”,但并不是没有“原则”。她对待“同志”是春风般地温暖,令我们颇有些“得意”。一年夏天,估计她还不到两岁,家里来了一群同事,我们边聊边吃西瓜。刚待我吃完,完全出人意料,女儿竟从旁边晃晃悠悠走过来,恰到好处地递给我一大块面巾供我擦嘴。的确,那天我的嘴好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擦得干净,大家都如是说,好生的羡慕,都夸这个姑娘值得一养,也让我颇有些面子。显然,客人们的夸赞也让她开始反省自己,她可能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失礼,客人也不应该慢待。于是,她警惕地盯着一位快要“完工”的伯伯,目送西瓜皮落在盘上之后,她手上托着一块餐巾纸,把握好时机,正准备双手递过去,又似乎感觉不大对头,犹豫了一下,又收了回来,最后终于决定用小手在那块餐巾纸的一角裁剪出比她指甲壳大不了多少一块,并狠下心来,很是平静地支了过去。望着这块早已被自己指头浸湿,连自己一只嘴角也盖不住的“餐巾纸”,那位伯伯终于服了,哭笑不得。
后来4岁左右搬到另一所大学住,经常由于“玩具事件”,总是和伙伴们闹得不欢而散。小伙伴的“慷慨大方”她丝毫没感到任何压力,好像一切理所当然。而我从不放过这些绝好的案例教学的机会,常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出乎意料的是,她好像有所反思,对于自己过去的“问题”也从不避讳。当我让她许诺整改时,不知是出于真心,还是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她边玩边把头点得如鸡啄米一般,连连应允,这种少有的态度让我很是宽心。后来,她也当起了小主人,我想这回她应该知道礼尚往来了吧。她家家送给她一辆大警车,免不了作为重点在人前推出,小伙伴早已跃跃欲试,连向爸爸妈妈交换了好几个眼色,而她并没有丝毫让位的意思,这下把我们弄急了,连忙帮她回顾历史,提醒她不要忘记自己许下的诺言,她头摇得像拨浪鼓,完全予以否认,好像一切就根本没有发生过。这下我们开始尴尬了,又给她摆事实,讲道理,晓以利害,她似懂非懂,想给不给,始终下不了决心。看到别人有意思要走了,我们更尴尬了,不得不展开最后一轮的威逼利诱,可能是攻势过于强烈,没有容她仔细思考,她竟然稀里糊涂咬着牙给答应了。当然,玩兴不可能再有了,看着“朋友”一秒一秒地糟蹋着自己的宝贝,滴血似的,紧张盯着,脑子也在飞速转动,好像想寻个茬,自己好取而代之。这个邻家小孩显然也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一缕青烟的工夫“嘀叭嘀叭”
遍尝了各种喇叭,边开竟然边表演起“口技”来,玩得很是忘我,并没有意识到可能的危险。坚强了好几分钟的她,好像受到了某种强烈的刺激,决定单方面中止合同。“哇”的大哭了两下,并迅速集聚了所有的能量,以宪法赋予自己捍卫财产的勇气正准备冲过去,早已被等候良久的四只手给截住了,她边挣扎边声嘶力竭从嗓子眼里挤出两句话来:“我的!那是我——的!”。小伙伴后悔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太过于张扬,只好尴尬地随着父母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