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虽不到六岁,但从小就对诸如“玩具、水果、书籍、餐巾纸等等”之类所有财产性的东西表现出天生的兴趣,是个远近闻名的
“小财迷”。只要她在,绝对不用担心
“财产”会遭受损失,至于“增值”也是常有的事。女儿对自己家的看护,如此尽责,何必再去养一条像库珀一样的狗呢?当然,对于她的过于“抠门”,有时甚至“一毛不拔”,我们也常常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俗话说“有其女,必有其父”,这给她父母徒增不少压力,经常在人前加倍的大方,以同她彻底划清界限。
在她呀呀学语的时候,亲朋好友来,总不免提些水果牛奶之类东西,从没有让手空着。她每次特别地操心,总是亲自督办,专门开辟出一个诸如桌下门后之类“安全”的场所存放。等到客人要起身告辞的时候,也是她最最紧张的时候,无论多忙,她总是放下手中的活,匆匆赶过来,巡逻在第一线,也绝不让“再见”,“挥手”这类俗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直到发现这些人走远了,“遗忘”了,她才彻底踏实下来,并开始认真地盘弄起这些从现在开始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来。慢慢地,竟形成了她近乎霸道的“逻辑”:但凡进了她家,入了她眼的东西,就理所当然归她所有。这让来访的亲戚朋友感到人人自危,更不轻易露富,偶尔率性张扬,那也得为自己的粗心付出代价。日子久了,亲友间礼尚往来是经常的,女儿倒显得“难得糊涂”,对于我们的回礼,总是横加干涉,绝不允许“家有资产”在自己眼皮底下流失。“要是生在万恶的旧社会,这家伙绝对是个“斗进升出”的地主婆的好材料”,我时常这样想。不过,女儿有个优点------她很少翻别人的包。因为,她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如果整个包都是自己的,理论上讲就应该包括里面的所有。来我们家串门,不熟悉她的“法制”,这让邻居朋友头痛不已,至少不能有效地保护好自己的财物。比如,他们总喜欢随随便便地随身拎个包呀袋呀什么的,拎着进来当然是欢迎的,收归“国有”之后,哪怕有急事,到包里取点东西,也会遇到强烈的抵抗:趴在包上,抱着不放,然后“大雪压青松”,坚决不妥协。出去就麻烦更大了,用于通风用的门窗经常被临时改变功能。一朋友一次来访,包不小心被女儿“看”上了,临走时誓言一定要用策略赢得这场“正义的战争”,说是里面有第二天上课用的软盘,但我估计里面肯定有秦始皇的传国玉玺。自称见过“世面”的她智取了好半天也拿不下来,最后自己落得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另外一个则完全瘪成鸭嘴,好几枚“炮弹”正在她眼角打着转。朋友见状,马上承认落败,并迅速消失在女儿的视线之外,一门心思只等我们奏准时机,从临时通道传送出去。包虽然到手了,全然忘记了自己竟然是赤着脚逃出来的。尽管心里又
“咚咚”打起了大鼓,无奈还得重新敲开大门,这时自己亮晃亮晃的狼狈脚丫早已被一双冰冷甚至有些敌意的目光搜索到了。已经觉得输了一着的女儿,这次展现出了捍卫法律尊严的坚强意志,早已用整整一个肚皮的面积死死地压在同事的鞋的上面,眼睛则直直地盯着门窗这个缺口。同事一看这阵势,完全绝望了。“谢天谢地,你们家有后门!”不过人总有绝处逢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