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特点
(2023-09-02 19:57:43)分类: 语文教育 |
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它不同于表音文字,它是以双音节词为主,极富有音乐节奏美,平仄声音整齐有序,讲究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易让人在背诵中领会其含义。另外,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重音语言,没有声调,却有重音。所以,西方人天生对轻重节奏有敏锐的感觉;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旋律型声调语言,没有重音,却有像旋律一样声调。所以,中国人说话,天生像唱歌。还有就是,印欧语言,元音发音部位比较靠后,汉语的元音部分比较靠前,所以,欧洲人唱歌要张大嘴,中国人唱歌要咬字紧唇。有人要问,汉语没有重音为什么指导学生朗诵时要抓重音?其实,朗诵是舶来品,是我们的留学生在清末民初从西方和日本引进的。那时候的国人们,初次听到朗诵时,觉得很古怪,怎么拿腔拿调的。当时的人甚至编了双簧来嘲讽朗诵。现在的人们当然不会再嘲讽朗诵了,更多的是听到吟诵的事后哄堂大笑。汉语最初是吟诵,就是边唱边读边背诵,其实,用朗诵来代替吟诵怎么也找不回汉语那种神韵了。但是,时代就这样发展下来了,也只有将错就错了。但不管怎么变化,汉语的学习总是脱离不了“吟”和“诵”这两大特点的。
汉字有着丰富的人文信息。从造字特点上来看,我们用于记录语言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有固定的音形义。有人曾经说:“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画;一个会意字就是一段故事;一个指事字,图文并茂;一个形声字,音像具备。”这种文字的形象美,人文蕴含深刻、含蓄,易于在声情并茂的吟诵中领会它的神韵所在,而不易采用解构式的分析来掌握它的语势变化
汉语词汇不像以英语为代表的拼音文那样必须依靠严格的形态变化显示句子的语法关系。它的语法关系依靠词的顺序,句子中词语顺序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语气不同,语义也不同,许多情况下句子的意思需从整体上,或者依据语境去理解。另外,汉语中单音词较多(如,雕琢,雕琢是雕,琢是琢),而许多词语又都是多义的,一个字或词在不同语句里意思不相同,要想了解字词的意思必须从整个句子中去考虑。所以说,汉语是一种“人治”语言,不是“法治”语言,遣词造句主要依靠语感和对词语语境意义的把握。因此,中国人写文章即使不懂语法,全凭语感一样可以写得文从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