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负担

(2022-10-30 09:18:27)
分类: 教育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

“无论如何不要让学生感到一切都轻而易举,不知道什么叫困难。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同时培养脑力劳动的素养和自我纪律。……我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正好要在脑力劳动中使学生感到什么叫困难。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感到一切都很容易,那么渐渐地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这会使人堕入歧途,使他形成一种对待生活的轻浮态度。……不要让学生无所事事,这也是一项特殊的教育任务。(《给教师的建议》第173页)

“学习负担还要从教学过程中去找……要竭力避免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再现教师讲过的东西和教科书读过的东西。检查学生的知识,并不要求机械地重复学过的东西,而是对事实进行更深入地分析、提示各种现象之间新的因果关系。

解读:

1.如此看来,学业负担的重与轻,不完全取决于听课、作业时间的长短,所学内容的多寡,即“量”,它更取决于“质”的方式。大凡创造性的劳动都能给人带来创造的兴奋、愉悦,而兴奋、愉悦是不会让人觉得疲劳与枯燥的。科学家痴迷于某项研究,或风餐露宿收集标本,或盘桓于故纸堆,甘坐十年冷椅,或蹲实验室不知昼夜,为何不以为苦,不觉其负担沉重?皆因创造的神圣,探索的乐趣,抵消了一切世俗意义上的苦。—孙志毅《做有策略的教师》244页。我国传统的教育多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到多少多少知识,然后在考试的那张试卷中得到一个令老师和家长们满意的分数,至于所学到的知识能否在生活和工作实际中得到应用,似乎很少有人问津。这种应试教育带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所有的童真、童趣都消失了,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而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育,他们在课堂上虽然没有对孩子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的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所有创造欲望和尝试。一句话,就是他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把学到多少知识作为惟一标准,重要的是:怎样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习的本质应该是学习者个体情绪感受。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的东西有兴趣,能够满足他们心理需要,负担再重,他们也会乐此不疲。所以说,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即使重也会变轻,这就是科学家、发明家之所以终年钻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不知其苦的原因。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不能简单用时间的长短和书的薄厚来衡量学生负担的轻重。这里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