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个诚实的孩子》说课稿

(2014-09-13 16:35:42)
标签:

育儿

分类: 交流平台

《做个诚实的孩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亲亲爸妈》中的《做个诚实的孩子》(板书题目)本次活动主要讲述了安安打碎杯子,却冤枉弟弟,最后知道错误并向妈妈弟弟承认错误的故事,从而让幼儿养成诚实的习惯。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活其他人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恰当、礼貌的语言交往”和“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目标:

1.     学会看图说故事

2.     理解诚实的意义,知道在生活中应该诚实

3.     培养幼儿正直的品格,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以上3个活动目标中,看图说故事、理解诚实的意义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培养幼儿正直的品格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让家长给小朋友讲述《木偶奇遇记》的故事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套故事图片、纸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有:

1、直观教学法: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掌握故事的内容。

2、提问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诚实的意义,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讨论法:帮助幼儿养成诚实的品质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方法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在认知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上得到提高。主要运用方法有:

1.     观察法: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观察,提高幼儿分析、概括能力。

2.     展示法:活动中适时加入幼儿表演的过程,使幼儿对活动有更深入的体验。

为了达成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程序:

一、        图片排序,激发兴趣

         用多媒体展示出故事的主人公妈妈、安安、弟弟三个人的图片。问小朋友这是谁啊?他们要做什么啊?把这三个人介绍给小朋友,引导小朋友进入故事情境,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拿出准备好的故事图片,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排序、自由组合,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了解图片

第一个环节:让幼儿看着手中故事图片说出安安在干什么?打碎杯子后安安是怎么做的?安安这样做对吗?引导幼儿对诚实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知道什么叫诚实?你喜欢安安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这一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一步步、环环紧扣、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看图思考,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个环节:让幼儿拿着图片与伙伴进行交流,说一说图片的意思和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本环节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与同伴进行交流,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整合图片,说完整的故事

让幼儿收起手中的故事图片放入纸袋中。教师展示完整的故事图片,引导幼儿看图片说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的幼儿说的不完整或无法表达这个故事,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这一环节突出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四、表演故事

       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体验诚实。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会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安安打碎杯子后的表现对不对?今后,你们遇到这种问题会怎么办?把你们的表现表演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好不好?这样的活动促进家园互动,有利于孩子诚实、正直品格的培养,同时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整个活动中力求做到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了孩子探究能力,让孩子学的快乐,玩得开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达到了活动目标,解决了重难点,是幼儿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次稿为2014年喀旗招录幼儿教师时,张红艳设计,刘国辉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