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晨文图
2012年4月27日,皇后镇的早上没有火烧云。这就是大自然,这就是没有人为干扰的大自然。虽然没有再次拍到火烧云,我却对大自然又有了些许新的了解与认知。生态游真好。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01.jpg
1 天亮了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02.jpg
2 天空在变化中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03.jpg
3 没有拍到火烧云一样美
有人说:箭镇是新西兰最具风景如画的居住区之一。
箭镇坐落在箭河畔,这里曾经是热闹的淘金地。小镇保持着它的历史特点。有60多处19世纪以来的历史建筑。淘金的历史在很久以前就结束了(但是你仍然有机会在河里淘到金子)。这个沉寂多年的小镇现在小车都停在村口,只能乘四轮车进去。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04.jpg
4 美惨啦!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05.jpg
5 实在是要放一张私家照片了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06.jpg
6 孩子们的背影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07.jpg
7 眼前的好奇
如今以旅游为主的箭镇里,有中国矿工居住区。
先于我们去新西兰箭镇的网友在网上有着这样的描述:箭镇的历史不到150年,早在19世纪中叶皇后镇创建人威
廉瑞斯(William
Rees)在箭河边发现了金沙,就揭开了这个小镇的经济发展的序幕。在诸多的淘金队中,以来自加州的水手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为首的一群矿工最为著名,所以箭镇早期也叫做福克斯镇。当时,威廉福克斯为首的淘金小组,在短短的几个星期里就掏出了23磅黄金。消息传出,箭河
一带一下子就涌集了超过1500多人的淘金者,后发展到全盛时期达7000多人,这是箭镇的鼎盛时期。
由于大量无序的滥挖乱采,使箭镇的矿产资源遭到破坏。加之到了19世纪80年代后采用机械开矿方式生产,造成大量淘金者离去,箭镇的人口也不断减少,矿工的住所已经空空如也。据记载:箭镇的人口,从全盛时期的7000多人减少到60年代初时的不到200人。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08.jpg
8 存在的建筑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09.jpg
9 当年的家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10.jpg
10 当年住在这里的老乡有心情享受这里的美吗?
这以后,由于劳动力的匮乏,在矿主们的压力下,奥塔哥gov-ern-ment发出邀请,从澳洲维多利亚金矿
场请来中国矿工。第一个中国矿工是在1866年到达箭镇的,在19世纪70年代很多中国矿工在澳洲,从中国广东来到了箭镇以及奥塔哥的其它地区,据说人数
最多的时候,包括箭镇在内的奥塔哥地区来自中国的矿工达到了8000以上。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优秀品质在这里的中国矿工队伍身上充分得到体现,他们吃苦耐劳、务实和聪明能干,事业获得了成功!
可和现在一样,枪打出头鸟。华工们遭到了欧洲、澳洲和美洲的矿主的嫉妒和敌意。当时的欧美矿主有他们所在国家、政府的强大支持,向新西兰政府提出了很多限制中国矿工涌入的立法要求和不平等的歧视待遇,并由当时的新西兰政府立法通过了。
例如:人头税、限制劳工家属和女性入境移民等规定;在当时软弱的清政府执政下,中国这支下南洋的矿工队伍离乡背井、抛妻离子、忍辱负重,鳏寡孤独在这里劳动、生活、作息。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11.jpg
11 家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12.jpg
12 当年华工住在这里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13.jpg
13 想当年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14.jpg
14 标识
当年的中国矿工村距离现在的镇中心—白金汉街不远,是箭镇里规模最大的矿工居住区。这里有自己的商店,村舍和
聚会地点等,由于大多数矿工都没有家庭,矿工们靠宗族和籍贯的联系作为精神支持,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中国矿工村的建筑在
20世纪20年代后大都被荒废了。
网上的文章中还说:过去的一切都成为历史!
1983年在奥塔哥大学考古部门的指导下,新西兰环保署对中国矿工聚集地建筑按原貌进行了重建,再现了中国矿工在100多年前的生存状态。现在箭镇中国矿
工村一共修复了21座历史建筑,包括商店,宿舍,甚至还有厕所,箭镇的中国矿工村是新西兰保存最完好的中国矿工遗址,现在已成为了游览箭镇的一个不可错过
的历史景点。
箭镇,记载着中国矿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华夏地理社区网上还有另外一些说法:曾有数千的华人陆续来到这里充当劳工,这让箭镇成了新西兰最早、最多留着中国人脚印的地方。据记载,
前后来到这里的中国劳工约8000多人,大多是来自广东一带的农民。在小镇外,有一个保留下来的中国劳工定居点,这是小镇上最低矮的房子,里面光线昏暗,
能够想像他们当年的岁月艰辛,但他们创造了当时整个箭镇40%的黄金产量,而他们拿到的只是区区的劳务费。淘金热退潮后,发了财的洋人走了,这些中国劳工
没钱返家,就在此终老。后来有的华侨集资,帮助他们尸骨回乡。但是悲剧又发生了,1902年,有一条载着500多名劳工遗骸回乡的船沉没在茫茫大海。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15.jpg
15 商店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16.jpg
16 蹲坑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17.jpg
17 今天这里的布置
1867年,一个叫亚历山大·恩尼斯的殖民者成为了小镇镇长,他改变了这个小镇的模样,在白金汉街两旁延伸出了一排排林荫大道,并让整个街区和小河边都都种满了枝叶繁茂的树木。
橡树、无花果树、软木榆树以及白蜡木是这个小镇上最多的树木,到了秋天小镇变得绚烂多彩。一个童话世界就这样建了起来。真庆幸,这样的景色要到四月才能看到,我们来的正是时候。
箭镇的白金汉街仍保留着19世纪的古迹建筑,目前成了手工艺品店、咖啡厅或一些特色饰品店。街口的湖区博物馆号称新西兰最佳的迷你博物
馆,展示了拓荒期的淘金历史,博物馆对面,1863年就开始营业的箭镇邮局还在营业中,据说这是新西兰最老的邮局……。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旅游热让箭镇
声名鹊起,每天游人不断。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18.jpg
18 博物馆门口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19.jpg
19 当年的金子从这里掏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20.jpg
20 从这里出来的就是金子?
不知是这里的人浪漫还是幽默,在今天这条保留着古建筑的街上,建筑旁会有一些小假人作为装饰?作为主人?作为调侃?守候在那与人同游,同乐。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21.jpg
21 街上的大道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22.jpg
22 出示证件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23.jpg
23 请进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24.jpg
24 进去吧!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25.jpg
25 唉哟,挤什么挤
这次生态游,虽然我们的“80”后导游小姐,80多岁的生态学家徐凤翔没能和我们在一起,但是现在有网。所以有关生态的常识,我们是要一路走,一路与大家在我们的大巴课堂上分享的。大巴课堂上没有人讲得了,回来自然就由我在网上查到再鲁班门前耍大刀一番了。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26.jpg
26 秋天的小河边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27.jpg
27 秋天的色彩斑斓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28.jpg
28 秋天的小路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29.jpg
29 秋天的家
新华社电讯上有这样一条:树叶的颜色来自哪里?来自于它所含的各种色素。在叶子的细胞中有多种色素,例如呈绿色的叶绿素、橙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遇到酸会变红的花青素等。相比较而言,叶绿素含量最高,占了80%左右。
整个夏天,树木给树叶提供丰富的养料。然而随着秋天的到来,树木开始把营养集中到树干和树根。细胞的软木层在
细长的叶柄处形成,留下“伤疤”,慢慢地将其“窒息”,结果树叶停止产生叶绿素,绿色渐渐褪去。那些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含量较多的树叶,会呈现出黄色。刚开
始时,正在变化的树叶还保留有一部分绿色;后来随着叶绿素的中止,它开始出现黄色或红色的斑点;叶脉里的深绿色保存的时间最长,清楚地勾勒出它们的轮廓。
在树叶的营养供给被切断后,剩下的糖分可以产生一种使叶子明亮的色素。它每年有所不同,随温度和阳光而起变化。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树叶在阳光灿烂的秋
日似乎变得格外明亮。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30.jpg
30 走在秋色林中的生态游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31.jpg
31 再见皇后镇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32.jpg
32 皇后镇机场广告
在深秋季节,枫树、黄栌和火炬等树种的叶子会陆续地转换成红色。究其原因,在于它们树叶的细胞中不但含有叶绿
素、胡萝卜素、叶黄素,而且还含有花青素这样一种在其他树种中少有的物质。在温度降低、湿度减小和光照减弱的气候里,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含量逐渐
减少,而花青素却不断增多。在枫树等树种叶子里呈酸性的细胞液的作用下,花青素使树叶变为红色。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33.jpg
33飞机离开了皇后镇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34.jpg
34 飞机上看新西兰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35.jpg
35 飞机上拍到的新西兰
伊甸山位于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中心以南约5公里处,是一死火山的火山口。山顶设有瞭望台,视野开阔,是眺望市景的好地方。此外,还可参观到12世纪时毛利人要塞的遗迹。
伊甸山(Mount
Eden)是奥克兰最重要的象征之一。锥形的火山口就在山顶的脚下。市区内高耸的现代建筑与绿油油的“田园风光”
相互辉映,的确别有一番情趣。在著名的伊甸火山上,有一个标志牌,上面有世界较大首都距离此地公里数。奥克兰到北京:10407公里。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36.jpg
36 雨中走向伊甸山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37-1.jpg
37-1 雨后火山口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37.jpg
37-2 死火山口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38.jpg
38 奥克兰到北京10407公里
伊甸山下的火山爆发时,所吐出来的岩浆覆盖面高达近6个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New
market区。其喷出的岩浆多达一亿六千万立方米,可装满32400个奥林匹克标准泳池。奥克兰坐落在大范围的火山区域之上。在过去的14万年里,这里
已经产生了约53个火山锥。每个火山锥都是独立的,意思是它是由单个气泡岩浆从地球深处涌上来的。这意味着爆发会发生在锥体周围区域某个地壳薄的地方。无
论你身处奥克兰的什么地方,不远处一定会有一个绿色的火山锥。而这里的大树之大,样子之多,或许和这里土壤肥沃有一定的关系。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39.jpg
39 火山下的大树立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40.jpg
40 夜玫瑰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41.jpg
41 纪念碑前的绿家园志愿者
这张天黑了拍到的,我们站在水与水的倒影中的照片,是为纪念新西兰第23任首相,也是工党第一任领袖迈克尔·
乔瑟夫·萨文奇(Michael Joseph
Savage)而建的纪念碑。迈克尔·乔瑟夫·萨文奇187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1907年移民到新西兰,1916年组建工党。1935年工党赢得大选,
迈克尔·乔瑟夫成为首相。卒于1940年。他的主要贡献是关注民生问题,使新西兰成为一个福利型的国家。他提出了有名的三高政策:高收入、高税收、高福
利,这也是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第一个提出的,因此为了纪念他,在此立碑。这三高政策也为新西兰的发展奠定基础。
可惜我们到这里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不然,我们会看到公园座落在风景优美,登高望远的小山上。一年四季绿草茵茵,天地开阔,白云朵朵地方。山脚下有充满浪漫气息的沙滩。据说每年夏天的阳光日子,满海滩都是红男绿女,把整个沙滩添上缤纷色彩。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42.jpg
42 飞机上看到的海与陆地的交汇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9/26/pic43.jpg
43 不是从山上看到的海,是从飞机上看到的奥克兰
明天我们终于要近距离接触毛利人了。生态游中人与自然的交往,是我们非常希望从不同视角,不同民族去学习,去体味,去探讨的学问。更希望在这样的探讨中成长。
期待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