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乞力马扎罗山下追寻野生动物的足迹之九

(2012-03-24 04:54:51)
标签:

杂谈

去往蒙巴萨的单程票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2-02-23汪永晨文图

 

 “咔哒”——“咔嗒”——火车开起来了,这种声响犹如一支熟悉的曲子,让我想起了那部感动人心的芬兰电影——《去往蒙巴萨的单程票》:两个身患绝症的年轻人Jusa和Peter,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怀着对蒙巴萨海滩的向往,一路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让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

这是我在网看到的一段文字,细细品味时,觉得这段文字写出的正是我去非洲时的心情,不同的只是,这是文中写的是两个身患绝症的年轻人,而我认为的是我们生存的空间得了绝症。在这样的绝症面前,我希望找到理想的生活来体现我的人生意义。

我想单程车票也是我的忧虑,我今天在非洲看到的,明天还能看到吗?这样的追求在我们自己的家园能找到,能恢复吗?

我都不知道,只是心向往之。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714987.jpg

马赛人的生活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724065.jpg

驮水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733393.jpg

路上的商店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741800.jpg

路上的菜摊儿

2011年7月30日,我们在肯尼亚已经是第十天。我们一直在和非洲荒原以及非洲荒原里的动物和谐相处着。

我们也进入了马赛人的部落。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生活甚至可以说不是人过的,但是当地人却说他们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一些出去的年轻人,有的几乎是逃了回来。他们受不了外面的喧闹,受不了外面的竞争,更受不了外面人与人间的冷漠。他们喜欢住在围成圈的泥土房子里。他们喜欢一堆孩子在身边跑得跑,叫得叫。他们也喜欢在无边的荒野中独行。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750862.jpg

荒原中的行者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758753.jpg

家园

我知道,我们是这里的过客,他们是这里的主人。我想的是能不能在在这儿不长的日子里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找到他们快乐的原因?蒙巴萨正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

有人说:古老的蒙巴萨就像闪烁在印度洋西海岸的一颗宝石,明亮迷人。阿拉伯、印度、欧洲甚至遥远的中国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相互交融。在老城的墙上,你可以找到各式的涂鸦,诸如从奥巴马到本•拉登。多元的信仰和文化是蒙巴萨最大的魅力。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768706.jpg

从古老的城墙望出去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778222.jpg

等着走进“古老”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787628.jpg

古城里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799737.jpg

像不像时光遂道

蒙巴萨街头有为了迎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建的象牙拱门,这是当年肯尼亚人给宗主国的礼物;走在迷宫般的小路上,循着喇叭里阿訇的诵经声,一抬头,面前就是一座绿顶、白墙的清真寺宣礼塔,这是阿拉伯人留给蒙巴萨的礼物;在以耶稣城堡为中心的两公里长的老街上穿行,你能看到16世纪的意大利风格建筑、圆顶的印度庙、还有远处的天主教堂上耸立的十字架。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810628.jpg

象牙拱门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821503.jpg

街上建筑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834768.jpg

古老街道上的新建筑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847550.jpg

天主教堂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859143.jpg

它也在蒙巴萨街上凑热闹

网上有很详细地对蒙巴萨古城东南角矗立着的一座宏伟的古堡——耶稣城堡的描述,我也把它们直接抄录在这里,让朋友们也能在看到照片的同时了解这里的历史。这和前几个我们去的地方,大多只能在网上看到照片而少有文字有着明显的区别。不知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喜欢动物的人更喜欢拍照,喜欢怀古的更爱写。这当然是我的一家之言。我自己就是个例外,我既喜欢拍,也喜欢写。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871972.jpg

古城里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889909.jpg

从外看里还是从里看外,都有意思

这座城堡已经被印度洋的海风吹蚀了400多年。它是由葡萄牙殖民者于1593到1596年期间修建的,长100多米,宽约80米,南面和东面面向大海,有天然的珊瑚岩削凿的石墙作屏障,是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扼守着蒙巴萨港。城墙牢固厚实,入口处依然摆放着两门古炮。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909315.jpg

古堡里的炮台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919050.jpg

感受古堡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928675.jpg

分区的城堡

城堡内分为几大区域,最完善的是嘹望区和防御区。城墙上有一排窄孔,用于士兵放置枪支和射击,放置武器的军火库深约五米,有专门通道,进退自如。

城堡内还有审判区、会议区、宿舍、牢房等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宛如一个城中之国。蒙巴萨之前曾是外界进入非洲腹地的最佳入口,所以它的控制权也几经易手。在城堡内看到的就是一部蒙巴萨、肯尼亚乃至非洲的辛酸史、奋斗史。

在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的一百多年中,耶稣堡曾在葡萄牙人、阿拉伯人、英国人等不同势力之间多次易手。如今经过400多年风雨和战火洗礼的耶稣堡已经回到肯尼亚政府手中,并在1962年改成国家博物馆,作为东非历史的见证者继续矗立在蒙巴萨海滨。

城堡内最新的一个建筑是一座红顶房子,门前排列着10多门加农炮,里面陈列的物件竟然基本上是来自中国14到16世纪时期的瓷器。据史书记载,郑和就到过蒙巴萨,即“郑和航海图”中标出的“慢八撒”。

十分可惜,不知为什么在古堡里时,我竟然没有看到这里还有展览,以至露掉了这个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展厅。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940987.jpg

从古堡往外看就是大海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951940.jpg

记录古老也拍下现代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963268.jpg

古城里的现代艺术

在城堡博物馆外廊的墙上挂着一些画作,有的画非常夸张地突出人的双脚。 有人问摆画者,得到的回答是:“突出双脚是因为脚记录着人走过的路,它有深层的抽象意义。”

蒙巴萨确实保留了很多历史的烙印,记录着遥远的过去。难怪在这篇描述蒙巴萨的文章中作者说,它的美是历史积淀出来的。

还有一点可能也不能不说说:蒙巴萨和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在当时都是奴隶贸易的根据地,黑奴离开蒙巴萨,就意味着永远离开了非洲大陆,在狭小、肮脏的船舱中迎接未卜的命运。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980097.jpg

蒙巴萨在海边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0992753.jpg

这里的住宅区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005768.jpg

这里的走街串巷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016128.jpg

蒙巴萨街上的博弈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026472.jpg

街上

7月30日,离开古城堡,我们走在了蒙巴萨的大街上。那里的房屋主体由砖石砌成,最具特色的还有楔在墙上的木质阳台和门,雕工精美,就像挂在墙上的花篮,与石屋融为一体,彰显着活力。很多房子都长有青苔,墙体涂料脱落,脚下的青石板已被踩得光滑明亮,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如同泛黄了的书页,把过去凝结成厚重。

蒙巴萨街上可看的真多,除了前面说的老房子门的雕刻,也有墙上和窗前的涂鸦,这些今天与历史的结合成为这里的街景,让手中的相机按个不停。此外,还有孩子们淘气的笑脸,匆匆行人的服装都彰显着这里的独特。

让我们一行人钻进商店就砍价的工艺品,更是令我们20多位来自中国的每一个人都在盘算着,这个雕刻买了送给谁,哪个朋友的礼物还没有选择。同行经贸大学的老张买的到了借钱的地步。看那架势回去不办个展览他会势不罢休的。

就是带着心中这些盘算,我们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古城纵横交错的道路中穿行着。路边捋着长胡子的印巴老人,安详地坐在门前的青石板上沐浴着阳光;光着脚丫嬉笑打闹的非洲少年,微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巷子里走出来的一位披着黑袍的阿拉伯女人,眼睛明亮深邃,闪烁着看不透的神秘瞬间。

整整一个下午,我们感受着在同一时间中穿插了承载着历史,连接着今天与明日的蒙巴萨市井生活。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039878.jpg

窗前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049987.jpg

门前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060128.jpg

一脸的好奇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070393.jpg

街上的行人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083112.jpg

打开窗户的叫卖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094659.jpg

如果可以托运,有人都想把它搬回北京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114237.jpg

墙上

走出蒙巴萨的大街小巷,我们静静地坐在了海边,我更有了整理思绪的欲望。

前些天我们看到的非洲魅力在于她的神秘和梦幻,这种渲染来源于变化莫测的天空与大地和荒野中的生灵。那是天与地的结合组成了最为和谐的生命交响曲。那一刻,因得以缓解对文明的疏离感,从而更接近世界的完整性。这正好映证了梭罗的名言:“世界存留于荒野之中”。

而眼前的蒙巴萨,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今日非洲的现代生活。这个肯尼亚第二大城市,东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前500年即与埃及有航海来往,受到阿拉伯、印度、葡萄牙、英国各种文化影响的人居环境,生活细节让我们离开后还会回忆它的什么,留恋什么呢?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125784.JPG

“镜框”中的蒙巴萨海边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2/1329991135893.jpg

落日后的蒙巴萨

蒙巴萨的夜色降临前的海边,真美。

明天,我们要坐船在蒙巴萨的印度洋中一游,我们也将离开这里,会在空中与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近距离接触。然后,前往下一个生活着野生动物的肯尼亚国家公园安布塞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