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取消雪山夹峙中的怒江(二)

(2007-10-24 15:15:59)
标签:

人文/历史

环保/人文/历史

分类: 江河情结


    脑子里装着这些从书面学到的知识的,关爱自然江河的人们,站在怒江面前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捕捉时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大山尖上的一个圆圆的洞,那洞的面积能并排放下40辆小轿车,那洞里还长着三棵大树,那洞被当地人称为石月亮;是拉开弧度的怒江第一湾,远处皑皑的雪山,近处盛开着黄黄的油菜花的桃花岛与碧玉色的江水形成的那个U字,让多少摄影爱好者流连;是由页崖“搭”起来的陡峭的石崖,那一页一页如书似的岩片记载着大自然的年年月月;是从天而降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如丝如链的在空中飘洒;是随时随地都可能把怒江重新妆扮的从绝壁上滚下来的大石头。

 

取消雪山夹峙中的怒江(二)


    不光是我们这些热爱自然流淌着的江河的人,一位资深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走近怒江后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世界上很少有像“三江并流”这样的地区,汇集了如此众多的陆地地貌类型和自然美景。除“三江并流”奇观外,还有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峡谷急流、开阔的高山草甸、明澈清净的高山湖泊、秀美的高山丹霞、壮丽的花岗岩和喀斯特峰丛、 多样的植被和生态景观,无不展示着独特的自然美。

 

取消雪山夹峙中的怒江(二)


    怒江令让叫绝,自然还包括了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它同样丰富多彩: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36种,淡水 鱼76种,凤蝶类  昆虫31种,这些动物种数均达中国总数的25%以上 。

    正是基于造物主的这些杰作,“与世界上现有自然栖息地及其保护优先性相比,滇西北和横断山脉由于其生物多样性而一直在所有重要国际研究中居优先地位。这些全球性研究包括:世界野生动植物基金会的“全球200区域”、以及国际自然保护和国际鸟类组织确定的“25个热点区域”。三江并流地区为横断山脉主体,因此其生物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区域在全球的优先地位。

取消雪山夹峙中的怒江(二)


    2005年是我第二次近距离接近怒江,但是第一次到西藏境内怒江流过的松塔。因为险,我们一行中只挑了6个人坐上了租来的一辆小卡车,开进了刚刚通了四个月车的简易公路。开卡车的司机告诉我们,目前只有三个司机可以较熟练的在那一路上段开,一般人是绝不敢在那样险的地方开车的。这位司机还告诉我们,就在我们去的前几天,他在那之美,之险,此行我们给了最多的赞美之词的松塔路段,一块差不多有8吨重的大石头就从路边的峭壁上掉在了他的车轱辘前。吓得差点没丢了魂的他后来是找到炸药把硕大的石头炸小才继续前行的。

    在松塔,我们一行人共同震惊的是,水的确是像绿松石一般。不管是我这个多年来跑了无数中外保护区的记者;是写有《中国水危机》一书的学者马军,还是两个来自美国的电视人。但我们每个人又还都有着自己对那里景观多样性的偏爱。我是在一大块似天然壁画的石壁前,冒着镜头会被雨淋湿的危,在那从各个角度拍了一张又一张。当然,每一张里一定都有天然壁画的下面那绿松石般的江水在悠悠地流淌。我准备回去后放大,挂满一面墙;马军则是和石壁前从天而降的瀑布没完。快速慢速、绝壁前有一块一块的大石头的,光是白链般的瀑布的,反正他也是怎么拍也拍不够;而那两位电视工作者却是看上了一处头顶上有着一块三面悬空的大岩石的地儿。那个地方我们的小卡车往那一停,就只能过两个人了。我们还试了试,从我们站的地方往下扔一块石头,十秒钟后石头才着了地,但还是没能进入既湛蓝又碧绿的江水。就是这险,才让两位做电视的一致决定:我和马军为观众说说我们看到的怒江,就那儿了。他们认为,那里最能体现怒江的险,怒江的真。

    松塔的景色美,那里住着的少数民族也很有特色。我们走进一家烧着旺旺的塘火的木楼后,家中的女主人穿上了她的怒族长袍。怒江边松塔这个只住有十几户怒族人家的小村子里的人,没有见到过多少外面人,仅仅见到的大多都是摄影记者。也许在他们的心目中,外面人就都是举着“大炮筒”,喜欢他们穿上鲜艳衣服的人。所以纯朴的他们看到我们后,也就一边穿戴,一边忙着往塘火边一个个碗里倒着自家酿制的米酒招待我们。

取消雪山夹峙中的怒江(二)

取消雪山夹峙中的怒江(二)

怒族人家

    很遗憾,村里人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个会讲几句汉话的女人。从简单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是满足的。在这个怒族小村庄里,每家的火塘前都供有神龛。有的是一块大石头,上面画有一些简单的线条;有的是一张画,画着高高的雪山。看得出来,石头和雪山在这些民族兄弟的心目中摆在什么位置。

    绿松石般的怒江边至今还保留着一些马帮走的路,那是在石头上刻出来的小路。贡山县年轻的旅游局长告诉我们,高黎贡和碧罗雪山峡谷中的马帮走过的路上,留有一些马蹄成年累月走出来的印迹。这些印迹记载着人类在大山里生存和交往的历程。可是,曾经有领导认为这马蹄印不好看,要用水泥把它们盖住,幸好这位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当上了旅游局长,才制止了这一工程。

    站在松塔的怒江边,我们六个人发自内心的想告诉朋友们的是:从目前的自然景观看,怒江流过的松塔,真正是原汁原味的。

取消雪山夹峙中的怒江(二)

取消雪山夹峙中的怒江(二)

取消雪山夹峙中的怒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