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环保/人文/历史 |
分类: 江河情结 |
取消雪山夹峙中的怒江
汪永晨
如今的大江大河要想把自己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可真是太难了。前些年我的一个朋友从青海黄河源头打了一瓶水,又到山东黄河入海口又打了一瓶,放在一起让人看时,没有人相信这是同一条河里的水;珉江,1986年我去九寨沟时,除了为九寨沟的海子那蓝蓝的颜色而感动外,就是为她那汹涌澎湃的激流而心旷神怡。2003年我再次站在都江堰旁的珉江岸边时,奔腾的江水没有了,有的是江中那一片连着一片裸露的砾石滩。
怒江,她至今保留着自己的本色。蓝中有绿,绿中有蓝。为了让没有看到过那蓝绿色江水的朋友也能感受江河的本色,我特意在江边买了一块绿松石,和江水放在一起,她们的颜色是一样的。回到北京后一位朋友看了说:当年乌江的水也是这个颜色。这位朋友说的当年,是30年前。
2005年大年初二,58名绿家园志愿者和当地参加澡堂会的老乡们一起在江边时共乐时,北京人感慨的是怒江的水竟像绿松石似的绿。而沉浸在澡堂会的欢快中的当地人则执着地说:怒江的水是从天上来的,它是一条天河。
这条天河边上有很多温泉,每年春节,周围大山里的人就要到这里来洗去一年的灰尘,用全新的面貌迎接来年。在温泉旁我们看到围着一堆炭火的傈僳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告诉我们是走了十天的山路来赶澡堂会的。我知道傈僳人有喝同心酒的习惯,就让他们喝给我们看看。正说着,两个中年男人举着两个啤酒瓶子就边喝边唱开了。就是这已不那么原汁原味的同心酒喝得还是让我们这些城里人也和他们醉到了一块。原汁原味的同心酒是要两个人搂在一起,脸贴着脸,从一个碗里同时喝的。
2005年春节的澡堂会是在六库,也是怒江州府所举办的。那里东临碧罗雪山,西靠高黎贡山。两座大山夹峙下的大江两岸天然温泉被形象地称为“十八汤”。当年男女同浴的习俗已随着现代化生活的界入变成了男女分浴。十分有意思的是,那天我们一行中,男士的镜头中定格的大多为女士们半裸的玉体,而女士们拍到的照片,却多为小伙子们洗得正欢。看了照片,也有人说这不公平,为什么人家是天体沐浴,你们却举着相机拍人家,要是天体就都是天体。细想想,这一说法他的道理。
绿色的怒江,天然的温泉被当地人称为天河。用科学家的术语来形容则是:怒江从河源流来,沼泽区之间,河谷开阔,纵比降小,水流缓慢,两岸是5500m~6000m的高山,属高原地貌,现代冰川发育。河床是松散的冰川沉积物。
我曾到过北极,那里冰山的颜色是湛蓝湛蓝的。那怒江江水的蓝绿,与河床为松散的冰川沉积物是不是有着一定的关系呢?
怒江作为“三江并流”中的一条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时有这样一段评语:“三江并流”区域是一部反映地球历史的大书, 这里丰富的岩石类型、复杂的地质构造、多样的地形地貌不仅展示着正在进行的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而且蕴藏着众多地球演化的秘密, 是解读自古至今许多重大地质事件的关键地区。这样的地质构造,和江水那绿松石似的色泽,我想一定也有着必然的关系。
三江并流中的三江,是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她们之所以在藏、滇、川交界处,形成南北走向紧密并流的态势,正是受印度板块东北缘接合带密集的近南北向的断裂带控制。尤其在怒江州境内,怒江河谷近乎于一条直线,被夹峙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怒江河谷是沿着著名的怒江大断裂发育形成的。
所以,三江并流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要归功于三江地区集中体现了地球的地质动力特征,是世界上挤压最紧、压缩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受到巨大的挤压,片理化和直立岩层,都构成了三江地区岩石的显著特征。不过,这一特征给我们此行带来的恐惧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