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情的依恋——怒江(四)

(2007-10-24 13:02:55)
标签:

人文/历史

环保/人文/历史

分类: 江河情结

在我们就要写完这篇文章时,参加了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召开的“科学发展观世界环境名人报告会。会上世界观察研究所创始人莱斯特""""布朗在“拯救地球,延续文明”的讲演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是美国加州大力开发风能。在加州,上个世纪80年代一度风能发的电3块8,现在,4分钱。

布朗写的《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一书,已经出版了18种文本,被全球学者网站选为2001年世界十佳著作之一。他的《谁将供应中国粮食》一书,更是引起了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广泛重视。

世界地球日的创始人丹尼斯"海斯说,在太阳能开发上,中国的技术站在世界前列。现在生产的太阳能板远销欧洲和美国。但是中国因为自己的政策等原因,却很难推广。丹尼斯说,中国是个大国,对很多中小国家来说,有示范作用。

今天要在怒江上开发十三级水电站,除了有扶贫说以外,就是能源短缺说。扶贫,就要移民,把有着那么丰富民族文化传统的人的家搬走了,那么三江并流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得到的“这里的少数民族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他们丰富的文化和土地之间的关联: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神话、艺术等。”还能存在吗?没有了根的民族,能富裕吗?

能源说,开发怒江,官方的说法是要花费1000个亿,这算的只是修坝的成本。怒江大山的形成,河水的流淌,植物的绿色与花卉的芬芳,鸟儿的鸣唱,鱼的跳跃,还有桃花节,溜索,有人算过这其中的价值吗?一条江的形成,经过了地质上多少万的演变、淘汰与存留,一个民族特色的形就,一种文化内涵的孕育,一个习俗的养成,又要多少代人的沿袭。而毁掉,却可能是一瞬之间。

深情的依恋——怒江(四)

我们这代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匆匆的过客。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城外人。我们留给后人的是什么,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名声。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托普费尔2004年3月在韩国召开的联系国第五次公民大会上看到我们送给他的怒江首日封后,欣然提笔在上面写下“多美的怒江啊!  

我们深知,作为联合国的官员,这句话,他不仅仅是写给我们中国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