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认识比 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0-10-18 21:34:37)
标签:
苏教版六数上教案含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68-p70例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实物图
2、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差关系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
1、教学比的意义。
(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板书)
(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 :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4)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2、教学例2
出示例题后 ,让学生填表 。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明确:900:15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前五节内容。
(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4、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项目
比
除法
分数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⑴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⑵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
三、巩固深化
1、练一练
2、练习十三1~5题
四、课堂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68~70页的内容,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附板书设计:
3÷2=3/2
900÷15=60
课后反思: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知。
比的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等都用到比的知识,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这节课我先出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数量提出许多问题,有选择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用算式表示。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几倍,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解决,今天我们来研究对两个量比较的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引出比的意义教学。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这部分中,因为分数、除法、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比的意义后,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比、分数、除法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除法的是一个算式。
2、体育比赛中的2:0不是比,足球赛中记录的“2:
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数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70~71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2:18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师:把71页练一练填完整
2、做练习十三8
3、出示:
(1).1千米∶20千米=(
A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A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后记: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本节课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用一系列的猜想来提高兴趣,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有了兴趣做支撑,后面的新课学习就积极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7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题练习。
1、比的意义。
比
除法
分数
2、
3、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13、14题。
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2)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
(3)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
(4)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
(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5
3、做练习十二第16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练习册
教学后记:
本堂课没有达成教学目标,重难偏离,是一堂极为失败的课,尤其是教师在第二板块上的把握,一问一答,没有给学生展现思维的空间,交流单项气氛沉闷。痛定思痛后,我认为各环节可改成如下设计:
1.深化“比与分数、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①师:在你的印象中,蚂蚁和大象谁的力气大?现在正方认为大象力气大,反方认为蚂蚁力气大,这儿有两组数据:3克的蚂蚁能搬动450克的物体;3吨的大象能拉动4.5吨的物体。你能想办法证明反方的观点吗?
②师:根据黑板上这些互相联系的算式,你能对照表格,说一说比与分数、除法的区别吗?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出示表格。)
③学生填写表格,然后全班交流,完善表格。
小结: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有关比和分数、除法和知识。如果不用表格,只是你一句我一句地讲,会有什么感觉?现在我们利用表格进行有序地系统整理,你又有什么感觉?
2.深化“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
①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用到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现在请你自己设计表格,自主整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
②同桌讨论:如何设计表格?然后把表格设计在练习本上。
③全班交流,完善表格。
3.沟通板块,找到知识的生长源
师:我们刚才运用列表的方法对有关“比”的知识进行了有序的整理,形成了屏幕上两大块知识内容,大家看看,它们都离不开什么运算?(除法。)
师:的确,这些数学知识彼此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因为它们都是在除法运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4、自主练习,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