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版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含反思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认识亿以内及以上的数,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教材先教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在教学生认识亿以上的数,并将这两部分知识加以整合。教材在中间安排十进制计数法教学,使学生知道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这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也是对亿以上的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之前已经系统学过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叶碰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大多学生对大数的读写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情形相对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况,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3、
标签:
新版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含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是在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之后,认识轴对称和简单图形平移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认识复杂图形的平移,图形旋转90度,轴对称图形等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重要的内容,学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以运动变化的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感觉几何直觉,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更充分感受操作、实验、探索、推理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很多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感性基础。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学习欲望,这一单元是吧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进行评和旋转的现象,今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道方格纸的图形发生平移时方向和位置的变化。能够在方格纸画出平移后得到的图形,在学习中学会欣赏并设计一
标签:
教案含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
|||||||||||||
标签:
苏教版六数下教案含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1)
教学内容:第12册83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2、让学生体会到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
3、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意义
1、谈话导入:认真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
标签:
苏教版苏教版六数下教学计划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4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特别是班内许珺、潘悦等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学生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由天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王成、王洁等同学成绩太偏低,比较粗心,马虎,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下面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
1、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本班学生都来自于农村,近几年农村经济的滑坡,大学、高中教育学费的高涨,极大地挫伤了家长们送子女上大学深
标签:
苏教版六数上教案含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四课时 百分数与分数互化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4-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开放课堂,扩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2、使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标签:
苏教版六数上教案含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十一册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分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因此利用原题,改变条件
标签:
苏教版六数上教案含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施:
在例题学习中,通过学生尝试计算、观察、讨论来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巩固练习中设计的简便计算题要
标签:
苏教版六数上教案含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5中的实物图。
提问:图中共有30个方格,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涂上黄色,一份涂上红色,每种颜色涂多少格?如果红色涂20格,黄色涂10格,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多少?
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5
(1)提问:3:2要表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
标签:
苏教版六数上教案含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68-p70例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