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审视战争中人们的炮灰命运——专访法语翻译家余中先

标签:
龚古尔奖法国文学翻译战争 |
分类: 采访问答 |
|
||||||||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1 这是一本法兰西“现代启示录” 深圳晚报:可否介绍一下《法兰西兵法》,据称这是该小说的首个中译本。 余中先:这是一本关于战争的小说。前几年,我也翻译过一本关于法国战争的小说《复仇女神》,与之相似,《法兰西兵法》也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但《复仇女神》的内容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兰西兵法》不仅讲了二战,还着重涉及了二战之后的殖民战争,如印度支那战争、阿尔及利亚战争等等。 深圳晚报:它讲了怎样的故事? 余中先:630页之厚的《法兰西兵法》是一部关于法国军队在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殖民地的故事,借当年黩武的殖民历史审视法国当今的种族和移民问题,被称为是法兰西的“现代启示录”。
深圳晚报:除了内容,在写作手法上,《法兰西兵法》与《复仇女神》有什么不同? 余中先:《复仇女神》是从大的场面来刻画的,但《法兰西兵法》是从一个老兵的角度来叙述。《法兰西兵法》的结构很有特点:一章是解释性的,由年轻人的视角回头来看历史。一章是故事性的,以老兵的口吻来回忆当时的情景。两者交叉呼应,让人们不断地切入历史和现实。
2 人们会忘记这是作者的“处女作” 深圳晚报:法国名作家众多,《法兰西兵法》的作者阿历克西·热尼似乎名气不大。 余中先:的确如此。阿历克西·热尼自称“星期天作家”,在获得龚古尔奖之前,他只是一个外省的中学生物老师、三个孩子的父亲,在咖啡馆用业余时间写作。有评论认为:《法兰西兵法》虽是一部处女作,但人们一旦翻开作品,马上就会忘记这是一个作者初次的文学尝试。 深圳晚报:阿历克西·热尼的法语原文有什么特点? 余中先:这样来形容吧:我翻译《复仇女神》的时候,能猜到作者下一句用词是什么,当然不是我有多高明,而是他的写作风格是有迹可循的,就像我们有时会熟悉电视剧的套路。但阿历克西·热尼的下一句,不是那么容易能猜得出来的。 深圳晚报:《法兰西兵法》这个书名,让人联想起《孙子兵法》。 余中先:原书名L'artfran?ais de la guerre,可直译为“法国战争艺术”。我译作“法兰西兵法”,一是有利于中国读者理解,另外也是书中内容有涉及《孙子兵法》。比如这段话:“中国人有言,欲识武夫,先观其书法;人们这样说。书写的动作便是小型的全身动作,甚至是整个生存的动作。” 深圳晚报:您要参加的新书沙龙,主题是“从战争到心灵”,可否阐释一下这个主题? 余中先:战争就是现代启示录。这本书的切入点就是战争中的人性,战争中的心灵,现代社会仍遗留着许多战争的影子。《法兰西兵法》在两种眼光的审视中,产生了思想的交锋。一种是参与过战争的过来人的眼光,一种是并不太知晓过去、但愿意了解过去的年轻人眼光。书中很少讲述类如“英勇牺牲”这种大道理,更多是讲战争中的无可奈何,以及人性本质的暴露。 3 诺奖爆冷门 是相对大众而言的 深圳晚报:可否介绍一下现在的法语文学生态? 余中先:当今法国文学的创作,并不太兴旺,每年大约只有600多部小说出版。近两年有一个的现象,就是新人新作慢慢涌现,新人中有年龄小的,也有年龄大的,比如48岁才因处女作《法兰西兵法》获奖的阿历克西·热尼。 法国的出版是有“季节”的,最重要的是9月1日前后的“回归季”。大家休假结束,有一波出版浪潮,这时会有许多新的作品出版。随之的10月、11月,就是“评奖季”。几大奖项出炉后,大家就可以买来做圣诞礼物了。另外,还有两个出版季节,分别是5、6月和新年过后的1月,相比之下均不如“回归季”。 深圳晚报:今年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统计,法国的诺奖获奖人数比任何国家都多,迄今已有15人获奖,法国文学为何这么受诺奖评委偏爱? 余中先:我觉得诺奖不仅偏爱法国人,也挺偏爱英国人、德国人啊。从语言上,评委肯定会更倾向欧洲作品。当然,诺奖评委更看重作品的文学价值、人道主义、幽默精神、想象能力等等。有人说,诺奖逢三年左右就会爆个冷门,比如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等等。说实话,这些都不算特别冷,他们在文学界内被认识程度还是很高的,冷门是相对大众而言的。 深圳晚报:今年,法语翻译界的最重要奖项——傅雷翻译奖,文学类由《一座桥的诞生》的译者安宁获得,社科类由《来日方长》译者蔡鸿滨获得,译者俞佳乐凭借《读书年代: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获新人奖。其中安宁、俞佳乐都是年轻译者,请问您怎样评价这种趋向? 余中先:此次入围傅雷奖的译者,除了两位年纪较长的学者之外,其余的译者都是70后、80后的年轻一辈。当然,傅雷翻译奖并没有刻意支持年轻译者,只是这两年的确有新人出现了,这是很好的现象。年轻一代的生存环境和过去不同,现在有比如收入少等很多问题。当然年轻译者的水平、语言都很不错,尤其能掌握新的语言,有的作品老译者译不动,但是年轻译者能译出来。但总体来说,在汉语语言的掌握和水平上,比老一辈译者相对要弱一些。 《法兰西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