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文学翻译周

标签:
法语翻译文学广州杂谈lebrun新小说之后 |
分类: 公开交流 |
别开生面的文学翻译周
(从化广东温泉宾馆的翠溪三号楼前)
本人从10月24日到30日,去了一趟广州,参加一个法语文学翻译周的活动,活动由陈侗(出版人、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博尔赫斯书店老板)组织,从法国请来著名批评家Jean Claude Lebrun做关于法国当代文学的专题讲座。来自各地的十余位翻译工作者参加了活动,住在风景如画的从化的温泉宾馆。
从25到29日,翻译工作者每天上午都做一些翻译,下午大家在一起讨论,提问答疑。形式很自由,效率也很高。Jean Claude Lebrun则会在每天下午做一个多小时的报告,讲述当今法国文学的情况,翻译们提问并参与讨论。
Jean Claude Lebrun的报告的大致内容如下:
1,80年之后,大部分法语小说依然是忠于“小说契约”的现实主义的和学院派的,即作者讲述一个人物的故事。
2,人们对小说有疑问,疑问的代表是“新小说派”的那几位。而先锋的探索,则以Tel auel和Oulipo为代表,但他们走向了探索种种“文学可能性”的极端。
3,一些以探索文字为己任的作家,在寻找一条新的路,既不同于传统小说,也不同于先锋派(如新小说)。新小说的几位,包括罗伯—格里耶、布托、西蒙、杜拉斯也转变了自己的写作路线。
4,新的一代的领军人物,当数让·埃什诺兹,他的小说《格林威治子午线》(1979)代表了一种新的开端。他们这些小说家寻找叙述的乐趣,拒绝现实的幻象,从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小事件中,从所谓的“虚无”中创作出作品的结构(叙述)和肌肤(语言)来。埃什诺兹为读者提供了我们时代的物件与声音的真实的名录。
5,要提及的作家,还有:Pierre Bergounioux, François Bon, Richard Millet, Patrick Chamoiseau, Jean Rouaud, Michel Besnier, Jean-Philippe Toussaint, Marie Redonnet, Jean Rolin等等。很多人。
6,自我虚构成了一种倾向,回归历史,如一战,二战,阿尔及利亚战争,成了一种热门题材。同时,传记作品、真的假的自传、简历、记忆性散文、私文学、日记、,还有历史小说,都曾作为一种热点。这是一种“写作自我”的现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Amélie Nothomb。其他作家有Jacques Roubaud, Philippe Forest, 当然,也包括老作家罗伯—格里耶、布托、西蒙、杜拉斯等人。
“翻译周”活动的主要项目,是完成一本罗伯—格里耶的文集,叫《旅行者》,他收集了罗伯—格里耶各种零星文章、序言后记、采访记等,长达500多页。有望在明年2月份,他逝世一周年时出版。
10月29日晚上,在广州,Jean Claude Lebrun为文学爱好者做了题为《我眼中的法国当代文学》的讲座,与会者约五十来人,我为讲座做了现场翻译。他的讲座的内容,其实已经在头几天的报告和讨论中提到过了。即上面说到的几点,在此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