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塘之夜》的诞生(一)

(2008-04-21 20:35:53)
标签:

法国文学

梅塘之夜

左拉

莫泊桑

梅塘

文化

分类: 我的文章

《梅塘之夜》的诞生

 

 

余中先

 

左拉少年时,因家境贫穷,不得不早早独立谋生,并在艰辛的生活中坚持阅读和创作。

他生活拮据,付不起房费,总是没完没了地搬家,一直到他的经济来源得到保证后才不再频频挪窝。

1877年,他的小说《小酒店》的成功发行带来的收入,使他几乎一夜暴富,终于有能力在离巴黎西郊的梅塘不远的地方,买下了一幢漂亮的小房子,连带一小块田地。后来,他的《卢贡-马加尔家族》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公众的欢迎,左拉也同时不断地扩大他的家产,逐步买下别墅附近的田产。

《梅塘之夜》的诞生(一)

《梅塘之夜》的诞生(一)

在梅塘这个地方,左拉的建造欲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先是于1878年到1879年期间,在只有两层高的小房屋紧边上,建了一个四方形的楼房,有四层楼高。莫泊桑后来提到这幢新房子时,曾不无讥讽地说:“这简直是一个巨人在拉着一个侏儒的手。”

后来,左拉又在老房子的另一边上,造了一栋棱柱形三角顶的房子,起名为“萌芽”,因为盖房子的钱来源于《萌芽》这部小说的稿费收益。再后来,他又在附近塞纳河的小岛上建了一个小屋,此外还有一幢小楼。

当时,正当一大帮工人在左拉夫人的监督下辛辛苦苦地建造房子时,左拉则请来一些朋友,在客厅中高谈阔论。当然,对房东左拉几近疯狂的建造欲,文人们不免要讽刺一番,他们嘲笑他在建筑中滥用行吟诗人风格,嘲笑那些装饰用的百合花图案、仿古的家具,尤其是浴室中四面墙上从地面一直贴到天花板的花里胡哨的瓷砖。

梅塘,毕竟是左拉在经济中成功的标志,也是他后来安逸的物质生活的象征。左拉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轻松、愉快、幸福的日子,尤其是他与情人Jeanne Rozerot长年住在这里,保持了一段长长的私情关系。不过,到了1898年,他的安逸日子就过到了头。因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作为一个为正义和自由不懈斗争的人,左拉积极地介入了德雷福斯事件中,随着他呼吁正义的战斗檄文《我控诉》的发表,随着法庭对他的审判,随着他不得不流亡英国,左拉远远地离开了梅塘的那种悠闲日子。最后,他的经济发生了困难,几乎要与梅塘的家产分离。

1902年,左拉从梅塘回到巴黎,准备写《四福音书》中的最后一部,但第二天就被发现死于煤气中毒,年仅62岁,不知是事故,还是阴谋。

告别了梅塘的同时,左拉也就告别了人生。

《梅塘之夜》的诞生(一)

 

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梅塘则有着一个十分独特的地位,这一地位是跟一部叫《梅塘之夜》的短篇小说集不可分开的。

当时,一群拥戴自然主义的作家聚集在左拉周围,结成了所谓的梅塘集团。这些作家是保尔·阿莱克西(Paul Alexis,1847-1901)、昂利·塞阿(Henry Céard, 1851-1924)、莱昂·埃尼克(Léon Hennique1851-1935)、于斯曼(J. K. Huysmans1848-1907)和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他们气质相近,情趣相投,既有共同的爱国之心,又有相同的哲学倾向。谈到这个小团体时,莫泊桑曾经这样说:“我们根本不打算成为一个流派。我们只是几个朋友共同的爱好使我们聚集在左拉的家中,随后,一种性情上的接近,对各种事物的相似情感,一种相同的哲学倾向,把我们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