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2016-09-23 11:57:44)
标签:

江南

水乡

周庄

同里

沈万三

分类: 驴行天下-沪苏皖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似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都有一个阡陌交通的水乡,幽深曲折、水清舟行,像一曲音色婉转的昆曲,荡起碧波微漾。诗性使然,走过柳絮纷飞的小桥,吟唱着雨意阑珊的情境:待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现实却是少年已近而立,对于水乡依旧一知半解。当然,选择困难症是主因,谁让这里有太多诗意的地名:周庄、甪直、乌镇、南浔、西塘、同里、锦溪、千灯......我想,即便择一城终老,也比不过水乡的阡流陌巷。

当然,我认知的水乡体系里面,周庄成名最早,算是桨声灯影的最初印记;乌镇缘起影视剧,常忆粉墙黛瓦间的似水流年;西塘精于摄影,惊艳于大红灯笼下的轻舟荡漾;同里则衬于文化,延续着深宅大院的曲径幽深。可惜这次受时间所限,最终只选择了周庄与同里。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又是雨来又是晴的周庄,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河网如织,纵横交错的水路有些刻意,反而不像丽江,有种缘水而居的随性。四通八达的水系,算是周庄的特色,几乎通向每一条街巷,甚至通到每一户人家。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悠长的南北市河算不得清澈,幽深的碧绿,既无波涛汹涌的喧嚣,亦无小溪叮咚的幽咽,如同千百年来或平淡或变幻的生活,陪伴着一代代人的起居劳作、生老病死。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头戴斗笠身着印花布衫的船娘,是河上最亮丽的风景,她们扭动着身姿站在乌篷船头,点动着篙橹徐徐前行,有时还会清唱吴音小调,荡漾在水影之中。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因水而起的周庄,必然与桥有着不解之缘,这里大大小小的桥梁星罗棋布。而每一座桥都有着寄托美好愿望的名字,诸如贞丰桥、富安桥、太平桥、永安桥等。人来人往的石拱桥,大多已饱经流年,石阶上也被踩出了光滑洼陷的凹槽,布满了绿色的苔藓与青藤。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而古镇白墙黛瓦的深处,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依然可见那个烟雨朦胧的江南,是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撑着小碎花伞,彷徨在悠长而寂寥的巷道间。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只是江南那种悠然宁静的诗意,终究还需在少有人至的清晨,或是灯火阑珊的夜晚,才能慢下心来体会。而现实往往猝不及防,随着游人的逐渐增多,诗意也终会变成闹剧,所以后来被游船彻底堵塞了水路,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古镇的人文,总能挖掘出富家商贾之流和他们幽深阴僻的古宅,周庄也不例外,这似乎是不变的开发准则。周庄的建筑,大都建于明清时代,所以这里的名人故居,大多庄重古朴,庭院幽深。

沈厅

沈万三便是周庄的一代巨富,遗留下来的沈厅自然是几进几出的深宅大院,门前有临水河埠,进门有门楼、茶厅、正厅、后厅、堂楼和后花园等,宅院房屋更是多达一百余间,明清大户人家的生活方式大抵如此。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只是沈万三不会想到,在他百年以后,还有这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来这里看他家的老宅,挤得身不由己,还要八卦的传着他与朱元璋之间的传说,却不知道两者的时间完全都对不上来。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其实更坑的要算沈万三的水底墓,大抵是受《盗墓笔记》的驱使,一路寻得的原型竟也如此无趣,唯一泓死水,盖掩着浮萍,偶尔激起微澜,这是叫人如何脑补出水下有灵柩,还碎银闪烁的?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张厅

张厅建于明代,清初转让张姓,改为玉燕堂。这户没有留下名号的张家宅第,同样有着殷实的家底,却明显没有沈厅的游人如织,所以有故事的人总会激起众人朝圣的心理,而默默无闻的本分倒是能换得几日清静。因此穿堂入室,在幽僻的宅院深处,还能得见一方闲静素洁的花园。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春江水暖鸭先知,也算是大户人家难得的接地气。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画家的妙手回春自是周庄爆红的开始:陈逸飞笔下的双桥,成就了油画《故乡的回忆》,也从此开启了周庄通向世界的大门;吴冠中的《周庄》拍出了2.36亿港元的天价,刷新了中国现当代油画最高的拍卖纪录。只是说起艺术本身来,其实并没有太多了解,知道陈逸飞都还只是因为他作为导演,英年早逝,而电影《理发师》也不幸成为遗作。知道吴冠中竟也不是因为他的画作,而是因为他收录在语文课本中的散文。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所以当真正走进逸飞之家,看到先生当年画作的时候,其实还是感触良多,毕竟画中那个藏在深闺中静谧得如同世外的水乡,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就像吴冠中在谈到《周庄》的创作过程中说到的一样:“80年代我坐船到周庄,像是登上了孤岛,环村皆水也,那里不通汽车。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桥前桥后,傍岸闲卧舟楫。我住下写生,那是唯一的一家旅店,木头楼梯,登楼一望,黑瓦白山墙,流水绕人家,杨柳垂荫,鹅鸭相逐,处处入画。”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再看看如今熙来攘往的双桥,虽然往来于桥上游人的心情不尽相同,但确实早已不是两位画家眼里的水乡记忆了。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当乡愁终究成为过去时,眼下消费的艺术其实就粗浅了太多。就像乡民老妇秧歌似的演绎,可以是迎接周庄的序曲,但却没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更像村口赶集时的民俗,只剩下热闹的踉跄。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也许“猫的天空之城”还能拾得一些岁月之外的小清新,但是作为艺术,毕竟不是在每个城市都能看到的书店所能承载的。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水乡:诗意的阡流陌巷(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