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繁华半掩须尽欢(二)

标签:
旅游日本京都世界遗产宇治 |
分类: 驴行天下-外面的世界 |
京都的最后一天终于大雨倾盆,积攒了几天的雨水,在这一天下个没完没了。湿漉漉的晨光,就连温度也降低不少。日本人很喜欢用这种透明的伞,即使遮住整个脑袋,也能看清前面的路。
碎石铺就的道路延伸至内城各处,华丽的唐门便是二条城精彩的开始。
只是雨天,二之丸御殿推迟了开放,好在没有耽误太多时间,终于得以进入这座国宝级的殿堂。在这里,不得不再一次点赞日本人的服务意识,因为下雨的缘故,多数游客都被雨水淋得比较狼狈,而工作人员不仅耐心的等待游人换鞋,甚至还用纸巾帮我们擦身上的雨水。
二之丸御殿比想象中有趣得多,特别是那些呼之欲出、精美绝伦的狩野派屏风画,完全将这九曲回转、略显暗黑的殿堂,置于无比神秘的空间之中。而转角间犹记当年事,就像时光倒转的一般,见证着德川家的荣枯兴衰。
至于二之丸御殿以外的部分,因为下雨的缘故,只能草草掠过。即便是水面曲回的二之丸庭园,也游得兴意阑珊。
登上二条城的天守阁迹,本以为能找到些当年的痕迹,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来,权当作展望的平台,空留内堀平静的水面与乱入的鸭子。
回望没有开放的本丸御殿,雨依旧一直下个不停。
当穿着校服的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二条城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从二条城辗转到稻荷,已是京都南部的山区。而伏见稻荷大社虽不是世遗,却独得世人的偏爱,就连这些提着行李箱的游客,也愿意不辞辛劳的来此一遭。
作为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这里主要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就像中国历代帝王筑天坛以国家之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样,农业乃立国之本,因此稻荷之神自然受到香客追捧,就连一般以黑色居多的本殿,也染成了红色,象征着万物秋收的色彩。
不过真正让这里大火的,还得归功于蔓延一整座山的千居鸟居,一个连一个的形成无尽头的隧道,映得幽幽青山竟也如此鲜亮。其实想来日本很多景观真的多少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禅意,如果没有供养人不断增设的鸟居,这里其实和国内的一般的山区并无两样,但一旦成就千本之势,再普通的景观也会得到加持,成就一片壮丽的山河,这一点同理可以参见奈良吉野山的千本樱。
走进千本鸟居,老朽褪色的暗红色牌坊和光鲜亮丽的朱红色牌坊密集地交织在一起,即便是雨天,依然透过迷人的天光,映衬出谜一般的色调。
只是这种密集的视觉,会随着山势的上升,愈发稀疏,随后变得断断续续。
而对事物的新鲜感,往往很快会被审美疲劳取代,因此计划中的登高终究在半山之上放弃。
除开千本鸟居,稻荷神社最特别的还在于各式各样的狐狸石像。狐狸在中国的传统印象中一直都是狡猾的代名词,而在日本却被视为神明稻荷的使者,于是固有的狡黠不见了,变成了有些高傲的忠犬形象。
去宇治其实是临时起意,一是对于这个地名的执念,就像对富士山、秋叶原一样的,二是京都这下不完的雨,让ANDREW也开始有了倦意,于是两人一合计决定分头行动。
从京都到宇治不算太远,大多数往返于京都、奈良间的JR都会经过,只是这淅沥沥的雨水也越下越大。宇治不止有抹茶,还有我喜欢的奈良式的传统日式街道。
本来想着直奔平等院,结果在小路上走着走着,还是绕了远路,空无一人的县神社,便是最好的见证。
平等院的售票员倒是非常耐心,我其实只是想问下除了我进入的这道门还有其他的门没有,结果两个人断断续续的英语对话,加上地图指示,硬是把整个宇治都给我介绍了一遍。
只是作为世遗的平等院,看起来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古老,特别是最具代表性的面对阿字池而建的凤凰堂,看起来就像大唐芙蓉园里的仿唐建筑一样,也许这跟平等院最近重新整修过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即使是隔池相望,依旧能够感受到殿堂之内的历史气息,犹其是那尊国宝级的阿弥陀如来像,泛着庙堂内的幽光,一如塑像本身的神秘,若隐若现。
更奇妙的还有这置于角落的石塔,足足有十一重之多,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样式的佛塔。
凤翔馆则是独立于平等院中的博物馆,虽然外观非常低调,但是里面的布展却十分新颖。
特别是52尊“云中供养菩萨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保存如此完好、数量如此之巨的木雕菩萨造像群,那些充满想象的飞天和伎乐造像,姿态各异,各自精彩,却又自成一体。因为博物馆内不能拍照,所以借用网上找到的图片。
凤翔馆外的一瞥,精致的和服还是很显气质~
从平等院到另一处世遗宇治上神社,需要跨过湍急的宇治川。两架橘红色的大桥横亘河上,被河中心的塔之岛分成两部分。从桥上走过,一切就像它的名字“朝雾桥”一样,被雨雾朦胧出一种诗意。
在宇治神社门口,正好遇见三名西装打扮的当地人,他们走出鸟居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朝神社方向敬礼致意,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他们难道是山口组的?~
至于宇治神社,看起来更像是个落魄的小庙,紧邻山区街道,倒没有太多超然世外的感觉。
不过这个神社应该和兔子有关,后来脑补还真有个神兔献纳的传说,以及兔子吐口水的雕塑,不过当时被雨水淋得一脸嫌弃,所以也没有太认真的逛这个神社,就直奔宇治上神社了。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宇治上神社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神社建筑,没有体量和色彩上的加持,远远看起来更像是寻常人家的茅草屋。
国宝级的本殿倒是很有那种历经沧桑的质感,幽静的院落,很像国内的深山古刹,有种空谷幽兰的意境。
只是仍然不习惯神社这种信仰,总觉得空荡荡的殿堂缺了点啥,比不得寺庙有趣。
离宇治上神社不远还有一座源氏物语博物馆,想来还是好奇一本小说承载的历史究竟有些什么,只是走近却是颇为先锋艺术的博物馆,隔着玻璃一窥,更像是画廊一般,加上本身也没有看过这部小说,好奇心瞬间全无,就当是路过。
从山的另一侧绕回宇治川,中途竟然被一位日本大妈问路,难道匆匆几日,已经沾染上岛国气质,结果肯定是一笑而过,顺便祭出几句尴尬的英语。宇治桥倒是宽阔不少,回望刚刚经过的塔之岛,竟让我有些晃眼都江堰的感觉,对于这种依山傍水的景致,总是怎么也看不够~
记得第一次在网上搜宇治的时候,就曾看到这奇怪的十字栏杆,当时一度怀疑这张图片是否真的出自宇治,现在真的站在这里的时候,才发现缘分真的是妙不可言。
宇治桥的另一侧矗立着高大的鸟居,仔细一看,竟是县神社的参道。想来刚到宇治的时候就是从县神社开始的,现在又回到了原点。所以向执念告别,宇治终究后会有期。
回到京都,离与ANDREW约定的时间还有空隙,所以还是决定把两个豪华的本愿寺一并解决,其中西本愿寺也是世遗所在。有时候真的觉得我就是个暴走小青年,走得鞋子里面都雨水荡漾了,依然跟打了鸡血似的。
因为之前公交有经过西本愿寺,所以从京都站一路找过去也算轻车熟路,只是错走了小路,以为唐门便是正门,自然换来大门紧锁的结局,一阵乱窜,竟然从一旁的本愿寺中央幼儿园又绕进了西本愿寺。
唐门上精致的雕刻,不知道这些瑞兽是不是麒麟?
大抵是京都中心区的寺庙,西本愿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体量巨大,气势恢弘的殿堂足有十多层楼高,黑压压的连成一片。
进入迦蓝还得脱鞋,才发现脚上已经湿透,走在大殿冰凉的木板上,发出吱吱的声音,全是浸水的脚印。
好在内殿并没有关闭,只是无论御影堂还是阿弥陀堂都显得空空如也,佛像被置于最里面的位置,一盏微光点亮,换来整个空寂的大殿,其实还是有点渗人。
东本愿寺和西本愿寺隔着一条长长的街道,有点伊斯兰风,又很小清新。
只可惜到东本愿寺的时候已经大门紧锁,这也是意料中的结局,只得结束一天的暴走,也算为京都划上一个不算圆满的句号。
前一篇:京都:繁华半掩须尽欢(一)
后一篇:箱根:见未遇,夜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