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日常当日常

(2021-05-07 17:46:17)
分类: 230班的欢乐时光


 

刚刚发在微信群里的文字是我在322日发表的博文,怕大伙忘记,在五一节放假前还特意在微信群里提醒了大家。

今天,1号王铂竣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他大方上台,从容带大家一起,孩子们也积极参与,每日五分钟,让更多的孩子能有所收获!真好!

孩子的讲演全过程,我都拍下来发在了微信群。

讲演完后,我看到了孩子的讲演稿。从有些破旧的纸张里我能读到孩子的努力。从一页页精心准备的PPT里,我知道对于这件事,爸爸妈妈非常重视。

看似简单的五分钟,背后可不是五分钟那么简单。

既然我们开始去做这件事,也希望我们能把这件事好好的做好,让孩子真正有所收获。

 把日常当日常


把日常当日常

把日常当日常

把日常当日常

把日常当日常

把日常当日常

 

日常是什么?在我看来,日常应该是一种规律,就像中国人最古老的智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按时上学,认真上课,好好玩耍,按时放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按时睡觉……如此,就是每个孩子的日常,也是孩子成长的基本规律。

三年级了,看到很多孩子已经有了良好的“日常规范”,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都很清楚。这样的孩子占到班级的一大部分。还有少数孩子需要不断提醒和督促才能做好,这一部分男生多,也属于正常,男生的心理年龄要比女生晚一点,所以女孩乖巧懂事,男生会有些调皮捣蛋,但到四年级这个差距不会再明显,但如果孩子没有好好成长,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现在我们能感受到,优秀的孩子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优秀。而学习吃力的孩子,他在很多方面都会表现得吃力一些。孩子优秀,背后拼的到底是什么?是智商还是勤奋?简单的说,一方面是孩子自己下的真功夫,另外一方面,是父母付出的心血。记住——心血。现在的家庭家家都重视教育,我们的孩子也不是智力超群,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培养一定努力,也说尽志而无悔。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学习不好,父母一定是有责任的。百分之99的孩子一开始都不愿意主动学习,因为学习真的是个苦差事。一开始,必须要严格要求,管着甚至逼着,当天的学习任务必须高质量的完成。如果屡教不改的错误,该打就得打两下的。只有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之后,到了一定的高度,通过学习获得了成就感,才可能激发出他内在的主动学习的这个驱动力。父母肯不肯为孩子的学习去花时间,花精力,最关键的是花真正的心血。是心血,不只是时间和金钱。

小学阶段培养的就是孩子的勤勉上进,如果六年里孩子没有勤勉上进的品质养成,反之到了中学,父母就会根本管不了,孩子就极有可能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不爱学习,闹事惹麻烦。因为他的能量不放在学习成长上,就会放在捣蛋调皮上。现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发频繁,很多就是因为家庭和学业带来的。

230班,就已经有很明显的家庭疏于管理的孩子。父母给孩子吃穿,也把孩子送来学校,甚至还会送一些学习机构,但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的陪伴管理却很少,有的甚至是没有。比如,有的孩子全程托管,有的家庭孩子回家就是玩手机……这几个孩子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未来,学校和家庭都会“拿孩子没有办法。”比如,现在班级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作业经常少做,稍难一点就不做,也有积极跟家长联系,但没有作用。比如这个五一假期,有两个孩子就是如此。

每个成人都不容易,要工作,要教育孩子,尤其是现在,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状况,还有很多有两个孩子要管。一边要赚钱,一边要管家,如果夫妻俩又不能保持一致,当大人忙于自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照顾教养孩子,那么这个过程中伤害的就是孩子的“日常”。

想着,现在就开始不做作业,不学习,每天就是玩,甚至是长时间玩手机游戏,那么孩子如何往后走?爸爸妈妈现在还只是着着急、生生气,等真的管不住、管不了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或是缺失,最终影响的是孩子,是家庭。

忙,不是不管孩子的理由。

我想,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真正的爱是帮助孩子生长出照顾自己、承担自己、社会生存的本领。如果不是,那就不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的每一个日常从容稳妥,爱,从每个日常开始,也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今日小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