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给大伙推荐一本书《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封页上印着: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有句话说:原生家庭的影响,终其一生都在治愈。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成长的孩子他的内心一定是幸福、丰富的,而不幸的家庭所教养出来的孩子或自卑,或敏感,或心理有些扭曲,所以才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在治愈童年。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从小的教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直以来,众人都把父母推在极高的位置,认为他们是多么多么的伟大,像山、像超人、像保护神、像永远都不会累。但其实,父母只是普通人,会犯错、会偷懒、会失望、会放弃。
每个母亲从无所顾忌到无所不能,只隔着一个孩子的距离。没有孩子之前,她们是前者,有孩子之后,逼自己成为后者。就像《你好,李焕英》中说的那样: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模样。这容易让人忘记,她也曾是个少女。
要告诉自己,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是第一次当父母,难免做不到事无巨细。
你知不知道,当一个女人睡不着,不是在疯狂的购物,而是在翻着朋友圈,看着育儿短视频的时候,她在想什么呢?她在想不怎么听话的孩子?她在想一个不怎么体贴、不解风情的老公?别想了,调皮的孩子才聪明啊,不解风情的男人证明他踏踏实实跟你过日子。最终要和解的人,是自己。
每个妈妈都不容易,不管大家做什么工作,哪怕在最困顿中,也都请您一定相信善良、相信美好。我们都要好好的!
这本书读来,能让自己更好的与自己和解,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被连接”。
很多父母常说:“我的孩子我还能不了解”?
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未曾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深层的渴望。儿童行为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通过40余年研究发现:
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但却并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也会疏远与父母的关系,而这使得父母更无从看见孩子。如此恶性循环,孩子内心不断积累的缺失感,最终就会变成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原生家庭问题。
所以,作者提出父母需要真正去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积极回应和主动看见的环境中,孩子内心得到全然的满足,才能在成年时形成一个健全的自我,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这是一个细腻的过程。
在这本书中,父母可以读到,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只有“被看见”,才有可能进行进一步的沟通。父母的责任是充当孩子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器,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经典语录
“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
“不被看见的孩子,自我难以健全”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让孩子归巢”
“亲子之间如果没有一条坚不可摧的关系纽带,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几点提醒:
1、 全市学生眼视光数据库建立工作,一封信已下发,请大家按照信里的要求建好档,做好视力检测,在5月31日之前务必完成好孩子的视力建档工作。
2、 今日语文作业全部为“优秀作业”。
3、 很久就知道这个消息,但是刚刚才拿到奖状。230班,好好加油!
4、今天表扬了张景开、肖旭澜、周玟妤、贺冠儒、谭曾、段昀汐、陈谨睿等小朋友完成的作业,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给点个大大的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