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桑大西路】天堂边的书屋

(2013-12-04 08:47:22)
标签:

沈阳大西路

沈阳少年儿童图书馆

天光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

小人书

分类: 散文

【沧桑大西路】天堂边的书屋
     这里曾经是沈阳少儿的圣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天光电影院系列里,我谈到百度的提示:您要找的是不是天堂电影院?其实,天光电影院在儿时,就是我们的天堂电影院。我们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快乐,很大一部分都来自那里。一字之差,似乎是一个美丽的宿命。

 

我们之所以说这里是我们的天堂,因为这里除了有电影院,还有和电影院几乎是连体的图书馆——这不是其他人的图书馆,是我们:儿童和少年的图书馆,后来,它把学龄前儿童和中学生都囊括进去,它是当时全国八大儿童图书馆之一。

 

我们班级从热闹二小学转入热闹一后,才和这个图书馆有了联系。记得我们那时是在大队辅导员那里开来证明,然后,理直气壮地来到天光电影院大门洞,然后走过大门洞,走上台阶,推开大门,进入在法理上属于自己的图书馆。

 

记忆中,当时办理阅读证和借阅证是在二楼,窗口在右侧,也就是东边。我和另外两个同学都硬装出大人的样子,强忍住满心的欣悦和得意,和窗口里面的阿姨说话。

 

长大一点儿时回忆起来,那时,这里的工作人员和我们说话的语气,既像家里的父母或者邻居家的叔叔阿姨,又像学校的老师,既有疼爱,又有担心和提醒,和任何一个服务行业员工说话的态度都不一样。

 

这里的肃静很难保持,但这并不是说这里非常的吵闹,而是说,你总会听到哪一个群落里发出嗤嗤的笑声——这一定是看到某个开心的情节了。儿时的心境,易于被感染,一旦被感染便一点也不想掩饰。

 

五十年代,也就是建馆初期,那时还没有学生证,所以在这里看书,只需把自己的名签押在那里就可以。如果是在二楼,你就可以凭这个名签,一次拿到一套十本小人书!过瘾吧?看完这一套,还可以去换下一套,还是十本。这样,许多孩子便在星期天在这里一坐就是半天……

 

还有的孩子,干脆到这里来做二楼的义务服务员,待遇是可以把一套小人书带回家里看,次日还回。那时三楼是借阅部,可以拿回家去看的书,就是在这里办理的。

 

网友乐亭秀文回忆中说:他们那时到这里看书,四五个孩子凑成一个小团体,登记,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就给你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面装十本“小人书”,看完了,再换一个小盒子。仔细回想起来,我和班里同学来看小人书的时候最多,但大都是看完电影顺便过来,特意来着里看书的时候,还真的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年龄和我看的书反差太大。

 

就是说,我已经开始看成人小说了。特别是文革期间它被封门后,对这里就更没有感觉了。1970年,儿童图书馆在北市场恢复开馆,73年返回天光,但这时的书籍,不但少的可怜,而且大多是文革的产物了。所幸的是,没有几年,文革结束,儿童图书馆才真正地获得了再生。

 

文革前的儿童图书馆,是当时我们孩子心中的一块圣土。至今,许多步入晚年的沈阳人,还在怀念这块圣土。

 

1993年在朝阳街开馆的的新儿童图书馆,从外面看,十分光鲜,且藏书极多,活动丰富,但它内部结构和设施的陈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建筑,实际上不适合做图书馆,特别是少儿图书馆,它的采光首先就是一个大忌,更不用说取暖和用电了。至于它的面积,早已不适应做今天的沈阳少儿图书馆了。

 

沈阳儿童,该有一个新的、属于自己的图书馆了。

在“金狼”建设疯狂推进的时候,有没有谁想到我们的孩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沧桑大西路】天堂边的书屋

1993年开馆的少儿图书馆,现在已不堪重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沧桑大西路】天堂边的书屋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沈阳市图书馆和儿童活动中心——

少儿图书馆的未来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