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987

标签:
青岛青岛工人文化宫普通话无花果祈愿青岛 |
分类: 散文 |
青岛是这一次我和同事们出差的第三站。大连和烟台已经被我们甩在了身后,现在,我们已经坐在青岛一家小饭店里,我们看着墙壁柜格上摆放的青岛黑啤酒,大大呼呼地喊道,来10瓶!服务员立即告诉我们,买一个炒菜,才可以卖你一瓶黑啤。
由于是文化宫出差,所以我们每到一处都是联系当地文化宫。到烟台文化宫时,同行以十分亲切的口吻和浓烈的山东口音问我们:住下没?然后是,吃饭!到了青岛工人文化宫,还是如此,非常的温暖。然后就把我们安排在文化宫的小招待所里。板铺,非常的舒适。
青岛在下雨,一直在下。这样我们在青岛的3天都是在雨中度过的。青岛的街道坡度很大,这使我们想起了大连。青岛的姑娘很美,而且比大连的姑娘要热情和率直。青岛的教堂更美,红褐色的,在阴雨的背景中,更显得厚重和庄严。
在百货商店,漂亮的女售货员热情地和我们搭讪,因为她从我们的口音中听出了令她羡慕的发声。她问我们住在哪里,想去和我们学普通话。这使我想起在火车上,乘务员室的门上,贴着一张温馨的提示:请讲普通话。
青岛对外开放的大门已经打开,这个姑娘一定是意识到了自己将来要遇到的业务上的危机。但是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她,后天我们就去济南了,两天的时间,我们就是往死了教你,你也掌握不了,且不谈我们也不知道从何教起。
但这一点也没有影响这个姑娘对我们热情的服务。我买的一双皮鞋回到住处才发现,有一个小小的疵点。同事高岗上街时,顺便给我拿去试试,姑娘爽快地给换了。
下雨天的我爱犯困,便躺在床上看书消磨时间。这时高岗兴冲冲地走进来,递给我一粒果实。我问,是什么?他说,院里那棵树你没看见吗?看大门的师傅说,这就是无花果!我就端详它,问这能吃吗?师傅就让我摘几个——你也尝尝!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了无花果。
游览栈桥一带时,我们几个会游泳的不能不下水了。带队的谢少华评剧演员出身,看着我们的畅游提心吊胆,一个劲儿地喊,快上来吧,游一会儿就行了!高岗指着远处一条轮船说,咱们游过去?我说拉倒吧,你看着挺近,老远了!但我们说话间,已经向那里游过去了。谢少华开始大喊,声调都变了。
我们转身笑了,往岸上游。这是十月中旬,如果在吉林,早晚都可以穿棉衣了。我们哆哆嗦嗦地抱着膀子上了岸,开始找海滨洗浴室。洗浴室就在附近,但这天不开放。我们解释了一下。售票员听了我们的口音,看看我们那一付狼狈样子,便破例让我们进去了。一张票3毛钱。
一边冲着热乎乎的澡,我们一边赞美青岛人。是啊,这要是在大连,你想都别想!
次日,我们拎着一大网袋海红,登上了去济南的列车。
列车开动,我们开始吃海红。
再见青岛!再见,青岛工人文化宫!
几年后,《吉化报》上发表了我的两首小诗,其中一首是《过青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祈愿青岛……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