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 |
五十年代初期的联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立沈阳联营公司,是中共对各行业实行国有化的其中一个小项目,但对于沈阳这座城市的居民来说,这个项目就一点也不小了。因为以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他们要经常到这里排队,购买凭票证或者介绍信或者诊断书,才能买到甚至买不到的东西。
50年代初期的沈阳商业,还处在民国遗存的经营结构中,而内战带来的萧条,自然要归结在打了败仗的国民党身上,这样,联营公司的成立,就可以说成是为平定物价、稳定市场而推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举措了。
联营在我小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空间最大,货物最全,样式最多,服务最好。我同学告诉我,联营公司,是全国十大商场。那时候,他这样说我就明白了,那时候我们还不懂分数概念,也就不可能知道这句话缺少“之一”两个字。
联营公司的外形,高度以及它顶部的报时钟,都令我们对它另眼相看。觉得它很给沈阳人争光的。用今天的话讲,它就是太原街的标志性建筑。当然,母亲也告诉过我,它是小鬼子盖的,当时叫中古时装店。也有文字记载,叫中古时计店,那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时计,在日本是钟表的意思。
联营室内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它中间的柜台排列,高高的天棚下,一条大通道,两边整齐排列着各类商品,以小百货为主,甚是丰富。当然,这里男孩子喜欢的商品也是很多,所以每次来联营,都是先来到这里。
如果从最初来联营说起,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台组合音响。当然,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但确实有这个东西。那是一台由收音机和唱机等组合起来的一个欧式电器。棕色,线条优雅,轮廓流线,体积壮硕。标价在400多元。我记得,围观的人非常多,人们一边欣赏一边议论。
这是1964或者65年的事。那时,整个社会,已经弥漫着越来越强烈的极“左”气息。在照相馆里,许多穿旗袍,穿西服的照片已经被撤掉。批判奇装异服的文章已经见报——文革一天天临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联营公司竟然敢摆出这样昂贵的商品,足见公司领导对政治形势还是不够敏感啊。
那时候毕竟太小,也不懂什么一二三级批发,更不知道这件音响是几级批发站弄来的,所以加价多少也就无从得知。这就联想到上海牌手表,120元哪,那是一个二级工3个多月的工资呀!但谁知道,这块表根本不值这个价,它是通过三级批发,弄出的120元,它最多也就值30元钱!
该说2楼了。2楼虽然不像圈楼那样圆,但也得转着圈走,这要比走圈楼累得多,因为它有单元的。每一个单元往往就是一类商品。但在2楼发生的故事,和商品的关系还真的不大。
有一天,我又来到这里,来到2楼。
这是1967年的冬季。即使没有文革,那时的沈阳,看个外国人特别是欧美人,很不容易的。这毕竟不是大连或者哈尔滨。所以,沈阳人围观洋人,折射出的是那个年代的封闭和沈阳的落后。不能怪乡亲们没见过世面,我也站在那里看了半天。
我端详他们俩,一个中年,一个青年,都是男性。他们身上的呢子大衣,绒帽、脚上的皮鞋以及佩戴的眼镜,给我感觉,这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因为自我记事开始,就没有见过这样精致的服饰,更没有见过这样有气质的洋人。我看到的洋人,都是画册上的,狰狞,张牙舞爪、一心要灭亡中国的美国佬。
很快,那个小偷被紧紧围在人群里,我清晰地记得他一脸的恐惧和绝望。他长得很壮实,甚至很有男人的帅气,但是现在,他显得是那样的猥琐。
这就是那时小偷掉脚后的境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