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哲理宗教慈悲心诸众生教育 |
分类: 丁真俄色活佛讲经记录 |
思考旁生的痛苦。旁生有三种:业力旁生,时禁旁生,缘聚旁生。
业力旁生存在于大海中,比如海螺、虾、章鱼、各种鱼等等。凡海中无足、两足、四足、八足、多足生命,就像粥里的米一样在大海中粘稠而拥挤,大者如山,小者不可见,甚至有的身体可以绕弥须山几周。大的吃小的,小的以大者为家同时为食,就像牛身上的虱子一样,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伤害。
时禁旁生。存在于各部洲之间太阳晒不到的深海中。它们对周围环境完全没有觉知,即使刽子手站在面前也不会有反应。一切笼罩在黑暗中,连自己什么样子、有没有腿都不知道,无明的愚痴在折磨着。其实我们也是生活在无明中,就和那个会呼吸的肉团没有大区别,在自我的唆使下不懂生命的意义,毫无目的地耗日子。
缘聚旁生。可以说是陆生的旁生,它们生为旁生的共因是愚痴,只是时间和缘不同,使某些生于没有时间概念的深海、某些生于陆地,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有些是野生的、有些是人类驯化的。野生动物在猎人的枪口下和它们天敌的爪牙下生活,生活在各种威胁下不能安定,恐惧和饥饿就是它们的生活。它们弱肉强食,不可能像人类老有所养,旁生老弱者只能成为食物。更有一些因为有美丽的皮和角或美味的肉而被猎杀。即使是龙也怕大鹏鸟来食,他们本身仇恨而暴躁,身有毒汁会在愤怒时喷洒伤害众生。被人驯化的旁生一样悲惨,不停地劳作——挤奶、出血、割肉、剪毛。人类不把它们当成生命,而仅仅是财产和工具,需要毛就剪毛,需要肉就屠杀,不好管就窜鼻子,甚至有些地方放血吃。有力的时候在鞭子下劳动,老了没力气了就吃肉了。人不会浪费一点资源,从小到大,从头到尾,从皮到肉都不能浪费。当屠夫拿着刀走过来它也不明白为什么,多可怜!
就像我们眼睁睁地看着痛苦、感受痛苦,而不觉知我们的生活有多糟、对生命的看法有多愚痴。当我们辛苦劳作以苦为乐时,多像被驱使的牛马。我们一直在以痛苦的方式为得到痛苦的结果而努力,却全然不知地抱有完全相反的认识:我们在一个充满快乐和希望的过程中奔向幸福的彼岸,当失败和痛苦时只认为时运不济。事实上不幸和失败正是你所做、所追求的一切的本质。你是尽力了,可方向错了,这足以显现人的愚痴。
我们驱使旁生,走不动时就抽鞭子,再走不动就杀了吃肉,这一切多痛苦。当你完不成工作时,老板会逼你加班,再完不成就会被辞退。当你走进人力部的办公室看到一张笑脸时以为是要加薪,可递到你手上的是辞退通知!生为旁生的因都是愚痴,所以要反省你自己了——是否贯于屈从痛苦而不觉知?是否像瘾君子一样以痛苦和打击为兴奋点?如果是这样,这种习惯一旦连贯到来世就要显现为旁生的景象。不要以能言善辩、时时分辨是非为聪明,我们正过着旁生的生活,甚至更蠢。
我们正在习惯性地积累旁生的因。当你对某样东西产生执着之后会不自觉的、习惯性地去关注它。比如你是个画家,到了朋友家做客一进门首先关注墙上的画,也许朋友的茶几是明朝的,甚至朋友的新女友在端茶给你,你却看不到。这一世当中你所欣赏并执着的文化、逻辑、是非标准等等的一切形成了习惯,无论到了何时何地,首先呈现的就是这些。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另一个客人是养鱼爱好者,就会一直在水族箱前面不走开,墙上的画即使是毕加索的真迹对他也不存在。其实屋里的一切在同时平等地展现着,而每个人都看到自己执着的东西更清晰、更真实、更有分析的价值。所以你觉察到的意识中充满的都是你执着和习惯的。一样的,人类现在就太熟悉愚痴了,执着和习惯旁生的习气不能摆脱,去旁生的路太熟了,即使是旁生的痛苦也愿意接受,甚至上瘾了。就像那画家一样,我们进到来世的屋中,虽然六道和解脱平等地展现着,但我们将习惯地走向挂在角落里的旁生画面。这些可怕的因素我们依旧在积累,前程没有疑问了。
现在还好,我们有机会听到和明白因果和其中的规律,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的规律和制约中。这一刻我们要发起强大的出离心,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帮助,从可怕的轮回中走出来,体悟到生命的实相。同时要对生活有新的看法,不要像以前对生活中的一切执着,看做严重和必不可少,好像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好像如果某件东西没有或某件事不按自己的需要发生我就活不下去了。把生活琐事想的太严重了,从而产生了贪嗔痴,走进轮回。明白之后,要产生新的看法和心态,不要唆使自己走入轮回。这是理上的,但在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依然认为不可回避,所以要加强实修,从内心深处纯真地发起出离心。
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而且要升起慈悲,这就是锻炼慈悲的机会。很多人不知道慈悲心是个什么感觉,更不知道从何而生、劲往哪用。慈悲从发现别人的痛苦开始。虽然我和别人在受同样的痛苦,而愚痴让我们既看不到自己的痛苦更看不到别人的痛苦。在旁观者看来这一切多可笑,而发生在我身上又是多么可怕。当你能看到别人的不幸并产生怜悯,这是慈悲的开始,如果真心希望自己和众生解脱出来、得到快乐就是慈,希望众生远离痛苦就是悲。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这是慈,不然我们得到快乐又很快失去,因为没有发现快乐的因。就像也许今天发财了而明天又破产了,因为没有发现财富的因。所以要认识事物的因,不然就像在地上乱爬的虫子,也许会爬出个字来,但它永远不会成为文学家。愿诸众生远离众苦及众苦因——这是悲,是同样的道理。
前面讲了三恶道,都讲到以此发起慈悲心。如果不了解这一切总是把不幸归咎于社会和他人,抱怨一切不如意——没钱、没工作、没地位等等,总是“我没有!我没有!”这时候的心态是嫉妒而不是慈悲,内心是黑暗的。
比如我问他,谁是具备你所没有的这一切的人呢?他指给我看。由是我们去找那人问,我说:“你现在工作生活还好吧?”他想了想,然后讲了一大堆不幸和痛苦。楞住了!那世界上就没有他羡慕的人了!如果有智慧,这一件事就可以解脱了,可人们还是在逃避思考问题的根本,依然在比谁更痛苦,这不是很愚痴吗?有谁决定你必须痛苦吗?是哪个法律,是哪种伦理?没有,痛苦是你自己的决定。
要快乐首先把自己的心变得温暖,有慈悲心,然后用宽广的眼光看世界,不要自我、自私、狭隘地看问题。必须把自己放在这样的位置上,首先从自己做起。但这又不可能脱离他人和社会独立完成,因为不可能独立而自私地产生慈悲,要产生慈悲不可避免地需要对象。慈悲不是给自己的。六道的众生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来产生和锻炼慈悲,如果你明白,它们都是我们的老师和恩人。在本教中有些伟大的上师故意住在恶人的旁边,故意选择劣徒来教化,他们让性格最暴躁的、最懒惰的、妒忌心最强的弟子作侍者。那弟子总在训他甚至虐待他,而他们心中这位弟子是老师是恩人,在帮他修慈悲和忍辱。六道让我们产生慈悲。
眼前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的是每个人内心的状况,我的心念和行为正反映在六道的状况中。为什么是轮回呢?你的行为同时作为影像正出现在别人的镜子中。人类时刻在经历轮回,一念一轮回。从怜悯——暖温心——出离心——改变生活的看法——对一切不再执着,才有慈悲心。不断反思,这样修行、念真言、念经才有意义。不像很多人为了个人平安和财富在念经,为了一个合同能得到更大的利润找上师念经,其实他心里明白更大的利润意味着别人损失利润。这样的动机去念经、希望上师念经把别人的利润给我,这样只能填补一点生活的空虚,你还不如去现实生活中找满足,比如蹦极。慈悲心对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忏悔。我们在以往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积累了很多恶业——贪、嗔、痴,所以我们现在的景象中充满这一切。这一切的因和业要忏悔,不断反省后不复做。修行要把愚痴的因和业忏掉,加强智慧。